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知识点17综合知识(模块内或模块间)1.(2017·全国卷乙·T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解析】选C。第一次注射某种动物提取液(A),小鼠未见异常,第二次注射少量的A小鼠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降低血糖后小鼠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而非呼吸困难的症状,A项不符合题意;若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使骨骼肌活动增强,B项不符合题意;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发生正常的免疫反应,初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就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一系列的症状,C项符合题意;若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与题干信息矛盾,D项不符合题意。2.(2017·全国卷丙·T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解析】选C。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靶细胞的代谢,A项正确;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B项正确;癌细胞消耗动物体内的有机物,属于异养方式,C项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即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项正确。3.(2017·江苏高考·T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解析】选C。在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转换器小心缓慢转动,A项错误;用碘液等进行染色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可以观察到,B项错误;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花生子叶细胞用苏丹Ⅲ染色后,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项正确;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但是不能进行计数,D项错误。4.(2017·江苏高考·T30)某研究小组以同一品种芹菜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开展芹菜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图1、图2是从两种材料的30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两个典型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2(1)将剪取的芹菜幼根置于2m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中处理,以提高根尖细胞中有丝分裂的期细胞的比例,便于染色体观察、计数。(2)实验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分别处理根尖、花粉母细胞,目的是。再用低浓度的KCl处理一段时间,使细胞适度膨胀,便于细胞内的更好地分散,但处理时间不能过长,以防细胞。(3)图1是细胞的染色体,判断的主要依据是。(4)分析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时,需将图像中的进行人工配对;根据图1、图2能确定该品种细胞中未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填下列序号)。①基因突变②单体③基因重组④三体【解析】(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这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所以将剪取的芹菜幼根置于2m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中处理,以提高根尖细胞中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的比例,便于染色体观察、计数。(2)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处理细胞可以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再用低浓度的KCl处理原生质体一段时间,使细胞吸水后适度膨胀,增大细胞体积,便于细胞内的染色体更好地分散,但处理时间不能过长,以防细胞吸水涨破。(3)图1中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因此是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核型。(4)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发生配对现象,所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时,需要将图像中的同源染色体进行人工配对。图1和图2中的染色体数量相同,都是22条,说明没有单体和三体出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图中也体现不出来。答案:(1)中(2)去除细胞壁(使细胞分离)染色体吸水涨破(3)花粉母同源染色体联会(4)同源染色体②④5.(2017·北京高考·T31)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写出三类)。(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中枢,引起发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1疟原虫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2加入青蒿素603仓鼠细胞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4加入青蒿素973①1、2组结果表明;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解析】(1)疟原虫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同化类型是异养型,所需小分子有机物来源于人体细胞,小分子有机物可以是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甘油和脂肪酸等。(2)进入血液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4)抗原变异使人体原有的对疟原虫特异性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不起作用,所以有利于疟原虫的繁衍和进化。(5)探究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实验1和2对照说明青蒿素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实验3和4对照说明青蒿素对不同物种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作用具有专一性;青蒿素通过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进而抑制疟原虫的有氧呼吸,减少能量生成,达到抑制疟原虫增殖的效果;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将仓鼠的线粒体替换为人体细胞的线粒体,检测对人类细胞线粒体的作用,以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答案:(1)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甘油和脂肪酸(任选三个即可)(2)识别(或特异性识别)(3)体温调节(4)特异繁衍和进化(5)①青蒿素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青蒿素对不同物种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作用具有专一性;青蒿素通过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进而抑制疟原虫的有氧呼吸,减少能量生成,达到抑制疟原虫增殖的效果②人细胞的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