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生物模拟精编大考卷(八)(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2018年高考模拟精编大考卷(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低时代谢旺盛B.自由水既是细胞的良好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C.无机盐对于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D.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答案】A【解析】【分析】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化学反应,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细胞中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高时,代谢旺盛,A错误;自由水是细胞中的良好溶剂,还具有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的功能,B正确;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C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形成的水中的氧来自于羧基,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水的分类和功能、无机盐的功能,明确自由水的含量越高,代谢月旺盛,并能够判断脱水缩合形成的水中的元素来源。2.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脂肪的切片法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尿液中的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也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进行检测,但使用乙液时要用蒸馏水进行稀释,A正确;B、脂肪的切片法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混合液,C错误;D、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D正确.故选:C.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B.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所以不具有生物膜C.细胞膜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D.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等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答案】B【解析】【分析】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统称为生物膜;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理活动。【详解】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A正确;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都是有细胞膜,B错误;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且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的转换站,因此生物膜对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起决定性作用,C正确;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等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保证了细胞内许多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对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明确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但是有生物膜(细胞膜)。4.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3-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说明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荧光在细胞表面可以移动,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B正确,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不能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错误,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意在考查对细胞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理解。5.下列有关细胞“选择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生物的核苷酸、RNA和蛋白质都能通过核孔,因此核孔对物质进出不具有选择性B.用生物膜与人工膜做实验,发现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远远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性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蛋白质都不相同D.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膜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和磷脂分子尾部具有疏水性【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其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细胞核膜上的核孔具有选择性,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而DNA不能通过核孔;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的细胞产生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进而使得不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4-【详解】真核细胞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运输的通道,具有选择性,A错误;用生物膜与人工膜做实验,发现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远远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可以协助离子的跨膜运输,但是不能体现生物膜具有选择性,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细胞中产生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C错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具有选择性的分子基础是膜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和磷脂分子尾部具有疏水性,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核孔的特点以及细胞分化的实质的理解,明确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遗传物质DNA就不能通过核孔。6.科学家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以不同温度处理,然后测量这两种植物叶片的离子渗漏量(叶片细胞内的离子通过细胞膜渗漏到细胞外的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高于52℃的环境中植物甲不能正常生长B.植物乙有可能生长在高温干旱地区C.升高温度能加速载体对离子的转运速率D.离子渗漏出细胞,说明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植物甲52℃时,离子渗透作用加剧;植物乙55℃时,离子渗透作用加剧;可见植物甲比植物乙对温度升高更加敏感。【详解】据图分析可知,在高于52℃的环境中,植物甲离子渗漏量加剧,导致其不能正常生长,A正确;据图分析,乙植物的耐高温的能力高于甲,所以植物乙有可能生长在高温干旱地区,B正确;据图分析,在一定的范围内,升高温度不能加速载体对离子的转运速度,C错误;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开始发生离子渗透,说明高温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蛋白质载体变性失活,膜的通透性增大,D正确。-5-【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曲线找出甲乙两种植物发生离子剧烈渗透的温度,明确离子剧烈渗透意味着其细胞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进而根据选项分析答题。7.下列与细胞癌变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B.只要机体中有癌细胞出现就会得癌症C.癌变的细胞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D.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两端的端粒不断减少,癌细胞存在延长端粒、合成端粒的酶,那么正常细胞不能无限增殖的原因是没有合成端粒酶的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A错误;机体中出现的癌细胞可以被免疫系统清除,因此不一定会得癌症,B错误;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C正确;所有细胞都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具有相同的核遗传物质,因此正常细胞中也有合成端粒酶的基因,可能是因为没有选择性表达,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癌变的原因和癌细胞的特点,区分清除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8.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6-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C.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的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图示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其中ab、ef段都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gh段表示后期。a~b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正确;cd段之前用秋水仙素处理过,而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B正确;e点后的细胞为纯合体,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C正确;f~g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所代表的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9.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C.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为负值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7-【答案】D【解析】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A正确;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如果S1+S3+S5>S2+S4,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净光合作用强度,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C正确;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不同,D错误。10.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温度下(t1<t2<t3<t4)。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O2的消耗值,结果如下表。经分析可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气体变化值(相对值/mg•h-1)t1t2t3t4光照下O2的增加值2.76.012.512.0黑暗下O2的消耗值2.04.08.012.0A.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B.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植物在t4温度时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最多C.在该光照条件下,t4温度下装置内叶片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D.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若均给予24小时光照,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均大于0【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黑暗条件下O2的消耗值代表呼吸速率,光照条件下O2的增加值表示净光合速率。2、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由图表可知,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A正确;-8-根据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在t4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