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环境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产生生物进化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详解】盲鱼眼睛的退化是基因突变等不定向变异经黑暗环境定向选择所致,是由自然选择决定,A错误;突变(包括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C正确;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要经过隔离,D错误。【点睛】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2.某科研小组用家蚕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称量蚕蛹的体重,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2-A.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在每个世代中选取体重最大的蚕蛹与繁殖能力强的作亲本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同D.该实验中每一代家蚕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差异【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结合题图考查生物进化的基本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当停止选择后,蚕体重持续下降,故可推知在一定范围内,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弱,A错误;据题干信息及题图可知,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但不是繁殖能力强的个体,B错误;由题图信息可知,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错误;通过选择后,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故该实验中每一代家蚕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D正确。【点睛】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3.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型均为Bb的豌豆种群,自交后代中出现了BB的个体,该豌豆种群发生了进化B.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3-C.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的原因是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性正常个体中存在色盲基因携带者;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与a基因的频率相等;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详解】基因型均为Bb的豌豆种群,自交后代中出现了BB的个体,种群的基因型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频率未变,故该豌豆种群没有进化,A错误;即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因为突变等条件改变基因频率,另外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影响基因频率,B错误;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C正确;男性患者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Y,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相等,D错误。【点睛】理解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与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B.生物的变异类型中有些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变异与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可遗传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捕食-4-者的存在避免了生态系统中某一物种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自然选择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错误。【点睛】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来源;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5.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天蛾和7月中旬将开始陆续迁徙离开的蜂鸟。如图表示7月30日至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B.该植物的花色变化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升高D.开红花时的该植物需要蜂鸟传粉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地的天蛾增加与开白花的数量增多同时发生;蜂鸟迁徙离开同时开红花的数量减少,说明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密切关系。【详解】天蛾增加,开白花的数量增多,说明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A正确;该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控制花色的基因不变,只是花色的表现型改变,故白花基因频率不变,B正确、C错误;由曲线可知红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说明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有关,同时也说明花色变化适应传粉者选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读取题图四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及种间关系判断是解题关键。-5-6.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A.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和杂交后,得到的三倍体西瓜B.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后再加倍处理,得到的八倍体小黑麦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D.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浅色)95%转变为S(黑色)95%的桦尺蠖【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种的概念与形成,要求考生识记物种的概念,掌握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标志,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的判断各选项。【详解】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是不育的,不能称为新物种,A错误;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后再加倍处理,得到的八倍体小黑麦是可育的,且与亲本存在生殖隔离,属于新物种,B正确;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属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属于新物种,C错误;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浅色)占95%变成了为S(黑色)占95%,发生了进化,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的物种,D错误。【点睛】(1)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的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7.下列关于遗传、变异以及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XYY个体的形成及三倍体无籽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均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行为有关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C.杂交的结果除了选育新品种外还可以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D.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分析】-6-本题考查遗传与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XYY综合征是由异常精子YY与卵细胞受精导致,YY精子是MⅡ后期Y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所导致,与联会无关,A错误;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成为单倍体,B错误;杂交可以集合亲本的优良性状,故杂交结果除了选育新品种外还可以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C正确;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1-(1-a)2(a为致病基因频率),D错误。【点睛】如何判断单倍体与多倍体:首先看该生物的发育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则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无需进行第二步;如果该生物体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成,则需要进行第二步看其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该生物就称为几倍体。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某些个体发生基因突变,具有了新性状,说明有生物进化C.种群迁徙适应了新环境,全部个体存活下来,说明有生物进化D.当基因频率保持不变时,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也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变异与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详解】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生物的全部个体是指群落,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种群中发生基因突变,则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有生物进化,B正确;种群迁徙适应了新环境,全部个体存活下来,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没有生物进化,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不变时,基因型频率可能会改变,如连续自交过程中,各基因频率不变,但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会增大,D错误。【点睛】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7-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A.猎豹捕食斑马B.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C.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D.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共同进化的概念:“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着重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影响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影响。【详解】猎豹捕食斑马,猎豹和斑马之间相互选择,属于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A正确;草原上的狼灭绝,引起鹿的数量激增,不属于共同进化,B错误;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属于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C正确;光合作用的出现,大气中产生了氧气,为好氧生物创造了条件,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D正确。【点睛】共同进化中的理论:“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10.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答案】A-8-【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果酒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制作的原理及条件;掌握果酒发酵装置,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醋酸菌大量繁殖所致,A正确;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C错误;酒精发酵过程中,开始时,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加快,后来保持相对稳定,最后由于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等原因,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减慢,D错误。【点睛】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