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卷(理科)第Ⅰ卷单项选择题1.DNA复制发生在A.前期B.间期C.后期D.末期【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主要变化: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详解】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分裂期和分裂间期,其中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选:B.2.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A.前期B.间期C.后期D.末期【答案】C【解析】【分析】-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由分析可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C正确。故选:C。3.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B.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C.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D.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下面关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B.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C.单细胞生物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的D.对细胞的遗传有重要意义【答案】C【解析】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A正确;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B正确;单细胞生物有些是通过简单的二分裂生殖的,如细菌的繁殖,C错误;有丝分裂通过-3-复制将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对细胞的遗传有重要意义,D正确.【考点定位】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名师点睛】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表现为细胞数量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但细胞体积受到细胞相对表面积和核质比的影响不能无限制增大,因此细胞数量的增多是使生物体生长的主要原因;多细胞生物体只有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功能不同的组织及器官,从而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基因突变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5.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A.前期和后期B.前期和中期C.间期和末期D.后期和末期【答案】B【解析】【分析】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即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2个姐妹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着丝点没有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详解】A.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A错误;B.前期和中期,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着丝点没有分裂,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都是2:1:2,B正确;C.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正在形成染色单体,而末期没有染色单体,其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C错误;D.后期和末期细胞中都不含染色单体,D错误。6.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试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4-A.①操作是人工去雄B.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C.②操作是人工授粉D.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答案】B【解析】①操作是人工去雄,A正确;、①和②的操作不是同时进行,去雄应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人工异花授粉应在花粉成熟后,B错误;、②操作是人工授粉,C正确;、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以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名师点睛】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3、据图示可知,①操作是人工去雄,②操作是人工授粉.7.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B.狗的长毛与卷毛C.鸡的光腿与毛腿D.果蝇的红眼与果蝇的棒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据定义可知,兔的白毛应对灰毛,猪的黑毛应对白毛;狗的长毛应对短毛,卷毛应对直毛;果蝇的红眼应对白眼。故本题选C。-5-考点:相对性状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性状概念的识记情况和理解能力情况,属于简单题。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D.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C【解析】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Aa,A错误;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可能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B错误;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其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正确;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也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9.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8B.7/8C.7/16D.9/16【答案】B【解析】【分析】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自交n代后,Fn中杂合体占(1/2)n,纯合体=1-(1/2)n,据此分析。【详解】据分析可知,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1-(1/2)3=7/8,B正确。10.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4次抓取Dd的概率是A.1/4B.1/2C.0D.1-6-【答案】B【解析】【分析】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据此分析。【详解】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每个小桶中都有等量的D和d小球,每次抓取前都要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所以每次抓取D或d的概率都是1/2,因此每次抓取Dd的概率都是2×1/2×1/2=1/2,B正确。11.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将纯非糯性品种与糯性品种杂交得F1,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花粉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A.1:1B.1:2C.2:1D.不成比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用A、a这对基因表示。将纯非糯性品种(AA)与糯性品种(aa)杂交,得F1为Aa,F1产生的花粉有两种:A、a,比例为1:1。凡非糯性花粉(A)呈蓝色,糯性花粉(a)呈棕红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花粉微粒的比例为1:1。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属于简单题。1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儿子,那么第二胎还是生白化病儿子的几率是A.1/4B.1/8C.1/2D.1/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白化病基因用A、a表示,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儿子,说明这对夫妇都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Aa),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Aa×Aa→1AA:2Aa:1aa,即第二胎还是生白化病的概率为1/4,生男生女的概率又为1/2,所以第二胎还是生白化病儿子的几率是1/4×1/2=1/8。故选B-7-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容易题。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C.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隐性性状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没有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隐性性状。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14.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性状表现类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D.P中白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答案】D【解析】【分析】-8-根据题图分析可知,F1中白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则题图中黄果均为aa,亲本中白果为Aa,F1中白果为Aa,F2中白果为1/3AA、2/3Aa。【详解】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A正确;B.由③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白果是显性性状,B正确;C.F1中黄果(aa)占1/2,白果(Aa)也占1/2,F1中黄果自交得到的F2全部是黄果,F1中的白果自交得到F2中,黄果:白果=1:3,所以F2中黄果与白果理论比例是(1/2+1/2×1/4):(1/2×3/4)=5:3,C正确;D.由于白色是显性性状,所以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D错误。15.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或浅绿色,且比例为1:1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a个体逐渐被淘汰【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大豆植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Aa自交后代有AA、Aa和aa,但aa黄色植株会在幼苗阶段死亡。详解:浅绿色植株自交,其后代中基因型:AA:Aa:aa=1:2:1,即深绿色:浅绿色:黄色=1:2:l,但由于aa的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在成熟后代中只有AA和Aa,且比例为1:2,A正确;若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即Aa×AA,则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色(AA):浅绿色(Aa)=1:1,B正确;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纯合子AA或aa的概率均为1/2(1-1/2n),由于黄色个体(aa)在幼苗阶段死亡,因此杂合子的概率为1/2n÷[1/2n+1/2(1-1/2n)]=2/(2n+1),C错误;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a个体逐渐被淘汰,D正确。点睛:本题以基因型为aa的个体幼苗阶段死亡为背景,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16.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