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将少量的酵母提取液加入到足量的葡萄汁中进行果酒制作,15℃条件下密封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反应体系含有少量的酒精。如对上述实验的某个因子进行改动,实验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增加酵母提取液的量,则产生相同酒精所需的时间延长B.增加葡萄汁量,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C.保温温度提高到23℃,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D.连续通入无菌空气,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少量的酵母提取液加入到足量的葡萄汁中进行果酒制作,酵母菌的数量较少,是限制酵母菌发酵的因素,葡萄汁是足量的,葡萄汁不是限制发酵的因素,酵母菌的较适宜温度是18~25℃,15℃下发酵,发酵速度较慢,温度是影响发酵的因素。【详解】由题意知,发酵过程中加入的酵母菌菌液较少,酵母菌数量少,因此酵母菌数量是限制发酵的因素之一,因此如果增加酵母提取液量,则产生相同酒精所需的时间缩短,A错误;由题意知,葡萄汁是足量的,因此葡萄汁不是限制发酵的因素,增加葡萄汁量,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不会升高,B错误;酵母菌的较适宜温度是18~25℃,如果将温度由15℃升高到23℃,酵母菌无氧呼吸速率加快,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C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如果连续通入无菌空气,则发酵液内没有酒精产生,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是对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果醋过程中发酵条件对酒精含量的影响,分析题干信息明确限制发酵条件的因素,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果酒制作的原理和发酵条件的控制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有关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B.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碱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它是用来研究细胞膜组成的理想材料【答案】A【解析】【分析】1、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没有氧气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为出芽生殖。2、酸性的重铬酸钾可与酒精反应出现灰绿色。3、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一般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酵母菌既有细胞壁,又有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不利于提取到纯净的细胞膜。【详解】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稀释液,然后让稀释液慢慢渗进,B错误;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C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除细胞膜外,还含有核膜和细胞器膜,不利于提取纯净的细胞膜,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一般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具膜细胞器,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以酵母菌为素材,考查了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细胞膜制备的实验等,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实验的相关注意点,同时识记酵母菌的相关知识。3.制作葡萄酒时,在部分发酵液中加入果胶酶处理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果酒制作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3-B.葡萄酒的澄清度随果胶含量减少而下降C.果胶酶在酸性条件下仍具有催化活性D.Ⅰ组中还原糖含量高主要是因为有更多的多糖被分解【答案】B【解析】【分析】1.果胶(1)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2)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3)是果汁加工中影响出汁率和果汁澄清度的主要原因。2、果胶酶(1)定义: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2)作用:a、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b、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详解】A、18-25℃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最适温度,A正确;B、果胶是果汁加工中影响出汁率和果汁澄清度的主要原因,葡萄酒的澄清度随果胶含量减少而提高,B错误;C、果胶酶的活性受PH影响,最适作用PH:3.0,C正确;D、果胶是一类多糖的总称,I、II组作对照,I组加入了果胶酶,果胶含量低,还原糖含量高,II组位加入果胶酶,果胶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D正确。故选B。4.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不正确的是()A.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B.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C.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且易于消化的物质D.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的含量过高,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含量过低,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答案】D【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酶等微生物-4-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豆腐乳的腌制过程中,盐的作用有:盐不仅能防止豆腐腐败,还可与分解形成的氨基酸结合成氨基酸钠,使豆腐乳味道鲜美;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但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详解】A.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A正确;B.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B正确;C.腐乳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些酶能将豆腐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C正确;D.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错误。5.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lB.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C.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步骤为: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D.将显色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估算出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泡菜制作过程和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回忆泡菜制作的流程、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方法,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4,A错误;B、腌制时间长短、腌制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B错误;C、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步骤为: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C错误;D、将显色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估算出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泡菜盐水的配制比例,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流程,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5-6.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A.菌种均可来自自然环境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C.均需在无氧环境下发酵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原理、菌种、菌种的代谢特点和发酵条件的考查,回忆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原理、菌种、菌种的代谢特点和发酵条件,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果酒利用的是酵母菌,果醋利用的是醋酸菌,腐乳利用的是毛霉等微生物,它们都可以来自自然环境,A正确;果酒制作的最适合温度是20度左右,果醋是30~35度左右,腐乳在18度左右,B错误;制作果酒,需要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C错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养料会不断减少,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开始会增加,后慢慢减少,D错误。故选A。7.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进行系列稀释操作时,用移液管吸取相应的菌液注入试管后,还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答案】D【解析】【分析】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种类: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6-(4)培养基配制时的注意事项:①全程要求无菌操作,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地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②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当感觉到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操作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③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④在倒平板的过程中,不能将培养基溅到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详解】培养基不一定都含有碳源、氮源等物质,如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碳源,分离自生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氮源,A错误;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挑取菌落,以防将菌种烫死,C错误;进行系列稀释操作时,用移液管吸取相应的菌液注入试管后,还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重点考查培养基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下列有关细菌纯化培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操作者接种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B.每次划线后接种环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C.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都是一个细菌细胞繁殖而来的D.菌液梯度稀释后用涂布法接种,得到单菌落便于计数【答案】C【解析】【分析】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7-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3、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详解】实验操作者接种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A正确;每次划线后接种环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以保证下一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B正确;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是一个细菌细胞或几个同种细菌细胞的克隆,C错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中,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所以菌液梯度稀释后用涂布法接种,可得到单菌落便于计数,D正确。故选C。9.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C.如果得到了3个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