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阳泉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2.下述不是孟德尔在遗传学上获得成功的因素的一项是A.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应用科学统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C.重视基因对蛋白质的决定作用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2-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5)具有热爱科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详解】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生长期短,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A正确;应用科学统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孟德尔不知道基因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基因概念,C错误;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离,A错误;B、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正确;C、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D、雌雄配子之间的自由组合是受精作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D错误.【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染色体上的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D.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3-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详解】两纯合子杂交后代可能都是杂合子,如DD与dd杂交,后代为Dd,A错误;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B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两杂合子杂交后代也可能出现纯合子,如Dd与Dd杂交,后代DD、dd为纯合子,D错误。5.与一般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A.染色体进行复制B.有纺锤体形成C.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D.着丝点分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间期都要进行染色体复制,A错误;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期都形成纺锤体,B错误;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C正确;D、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和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D错误.故选:C.6.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你认为此细胞处于()A.有丝分裂中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有丝分裂后期【答案】B【解析】由题意“8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可知: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而有丝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A、C、D均错误;该细胞中的8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正确。【点睛】①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4-的染色体。②受精卵是新个体的第一个细胞,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存在同源染色体,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体细胞,因此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及其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7.猫熊的精原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它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染色体组成可能是A.20条常染色体+XB.20条常染色体+YC.40条常染色体+XYD.40条常染色体+YY【答案】D【解析】猫熊的精原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其中有40条常染色体和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即染色体的组成为20条常染色体+X或20条常染色体+Y。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变为40条常染色体+XX或40条常染色体+YY。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8.下列a~d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部分变化示意图,按照精原细胞产生精子过程的变化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A.a→c→d→bB.b→c→d→aC.c→b→d→aD.d→b→c→a【答案】C【解析】-5-试题分析:a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表示精细胞;b图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表示初级精母细胞;c图中含同源染色体,但不含姐妹染色单体,表示精原细胞;d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姐妹染色单体,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因此,按照精原细胞产生精子过程的变化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c→b→d→a。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受精卵的叙述错误的是A.形成受精卵过程的实质是精核和卵核的融合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维持生物体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每次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答案】B【解析】【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详解】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核融合,A正确;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B错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维持生物体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正确;受精卵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且每次分裂时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D正确。1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的顺序是()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③联会④交叉互换A.③④①②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6-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配到两个细胞中;③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后。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为③④①②,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只要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全为紫花②紫花×紫花→紫花∶白花=601∶201③紫花×白花→全为紫花④紫花×白花→紫花∶白花=98∶102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答案】D【解析】【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解】①紫花×紫花→紫花,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可能是显性或隐性纯合子自交,①错误;②紫花×紫花→紫花+白花=601∶201=3:1,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7-③正确;④紫花×白花→紫花+白花=98∶102=1:1,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综上所述②和③可以判断出显隐性关系,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12.基因型为AaBb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将两对相对性状分开考虑,就Aa和aa杂交,后代基因型有2种,表现型有2种,比例为1:1;就Bb和Bb杂交,后代基因型有3种,表现型有2种,比例为3:1。【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单独考虑两对性状,第一对性状的后代有2种基因型,性状分离比为1:1;第二对性状的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3:1。则综合考虑两对性状,后代的表现型种类为2×2=4,比例为(1:1)×(3:1)=3:1:3:1;基因型有2×3=6种,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即分别求出两对性状的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再让它们自由组合。13.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B.3/16C.7/16D.9/16【答案】B-8-【解析】两对性状分开计算,均为杂合子自交,所以黑色表现型为3/4,有白斑的表现型概率为1/4,所以同时出现的概率为3/1614.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AaBb产生4种比例相当的配子:1A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