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省名校(南宁二中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内的02浓度比细胞质基质中高B.草履虫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反射、繁殖等生命活动C.高尔基体在细胞内的囊泡运输活动中起着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D.细胞内的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有利于代谢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答案】C【解析】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02,导致线粒体内的02浓度比细胞质基质中低,A错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细胞,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但没有反射活动,B错误;高尔基体在细胞内的囊泡运输活动中起着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C正确;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是因为细胞内的多种酶附着在生物膜上,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代谢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D错误。2.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使染色质中的蛋白质和DNA分离B.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时,溶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C.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细胞后,即可转动转换器用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D.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搅拌不充分会导致离心后得到的沉淀物中放射性增高【答案】D【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与酒精溶液混合制成解离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A错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溶液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B错误;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细胞后,需将其移至视野中央,才可转动转换器用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C错误;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细胞表面(留在细菌细胞外),若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2-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导致离心后得到的沉淀物中放射性增高,D正确。【点睛】本题借助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和教材中生物科学发展史进行考查。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注意对教材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术的掌握、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外,还要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3.如图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本高等动物生殖器官中一些细胞的分裂模式图。下列对这四个细胞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甲细胞中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组成都是A、a、B.BB.乙细胞中有两个四分体、两个染色体组及8个核DNA分子C.产生丙细胞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减Ⅰ时发生了交叉互换D.丁细胞是由乙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最终产生的卵细胞【答案】A【解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组成都是A、a、B、B,A正确;乙细胞没有四分体、有两个染色体组及8个核DNA分子,B错误;已知二倍本高等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丙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含有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B和b,说明产生丙细胞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C错误;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说明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为减数分裂结果形成的子细胞,依据乙、丁细胞中染色体的颜色和大小可判断:丁细胞是由乙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最终产生的极体,D错误。【点睛】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经着丝点分裂而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如B、b)的原因剖析:-3-一定基因突变一定交叉互换两种可能①体细胞——有丝分裂(例:根尖分生区细胞出现上述情况)②作用时期——间期③亲代基因型BB若出现上述情况①出现一条染色体颜色有两种,例:绝大多数白色,只在头上带一小段黑色②作用时期——减Ⅰ前期无前面任何提示,可两种情况同时考虑4.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A.转录时DNA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地改变B.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C.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D.不同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在表达【答案】A【解析】转录时DNA会解开双螺旋结构,转录结束时DNA又恢复双螺旋结构,可见,转录时DNA的空间结构发生可逆地改变,A错误;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有的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一对基因也可能对多对性状产生影响,B正确;由于不同的密码子可以编码相同的氨基酸,因此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正确;不同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在表达,例如控制合成ATP合成酶的基因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都能表达,D正确。5.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在进化上地位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一定越强B.如果生物出现后从未发生过突变,生物就不能发生进化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同一种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突变频率都相同【答案】B【解析】-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是相对的,现存的高等生物能适应当前所生存的环境,但并不是适应任何环境,因此,在进化上地位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不一定越强,A错误;如果生物出现后从未发生过突变,说明其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生物就不能发生进化,B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同一种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突变频率不一定相同,D错误。6.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平时,膀胱壁肌肉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不会引起排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人“憋尿”时,c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B.如果在e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尿意”C.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ab之间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D.膀胱充盈时引起反射并最终完成排尿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成人“憋尿”时,大脑皮层通过c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脊髓排尿中枢内的d神经元抑制,此时会引起位于d神经元上的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导致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差值增大,A错误;e处位于传出神经上,如果在e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产生的兴奋不会传到大脑皮层,不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尿意”,B错误;ab之间为反射弧的一部分,因反射弧中存在突触而导致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因此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ab之间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正确;膀胱充盈时引起反射并最终完成排尿属于正反馈调节,D错误。-5-二、非选择题7.植物生理学家经研究发现:在光照条件下,02浓度较高时,植物叶肉细胞能吸收O2,02与C3(RuBP,与卡尔文循环中C5为同一种物质)结合形成C3与C2(—种二碳化合物),催化这一反应的酶(Rubisco)是一种兼性酶,它也能催化暗反应中C02+C5→2C3的反应,其催化方向取决于环境中C02和02的比值。C2在多种细胞器及多种酶的参与下,经一系列反应最终被氧化生成CO2,如图所示。生理学家将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放出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请回答下列问题:(1)叶肉细胞中的Rubisco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中。(2)在适宜光照等条件下,若环境空气中C02/02比值明显降低,则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将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农业生产实践中,在晴朗夏季利用大棚培育绿叶白菜时需要定时通风,请根据上述原理分析并列举通风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项)。而在阴天,大棚中一般不需要补充CO2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叶绿体基质(2).减小(3).高浓度的02与C02竞争C5,导致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02的固定过程受阻进而抑制光合作用(4).降低02浓度从而抑制白菜进行光呼吸、提高C02浓度从而提高光合速率、避免温度过高抑制光合作用酶的活性(5).光照弱,光反应弱,制约了暗反应的进行【解析】试题分析:Rubisco是一种兼性酶,在光照条件下,02浓度较高时,能催化02与C5结合形成C3与C2,也能催化暗反应中C02+C5→2C3的反应,其催化方向取决于环境中C02和02的比值。以此和图示信息为切入点,围绕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分析各问题情境,进而进行解答。(1)依题意可知:Rubisco既能催化02与C5结合形成C3与C2,又能催化暗反应中C02+C5→2C3的反应,说明叶肉细胞中的Rubisco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2)依题意可知:高浓度的02与C02竞争C5,导致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02的固定过程受阻进而抑制光合作用,因此在适宜光照等条件下,若环境空气中C02/02比值明显降低,则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将减小。-6-(3)在晴朗夏季利用大棚培育绿叶白菜时需要定时通风,其好处在于:①降低02浓度从而抑制白菜进行光呼吸;②提高C02浓度从而提高光合速率;③避免温度过高抑制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在阴天,由于光照弱,光反应弱,制约了暗反应的进行,所以大棚中一般不需要补充CO2。8.为探究两种生长素类似物甲、乙对红薯幼茎插条生根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选取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红薯苗若干株,将其幼茎切成5cm的插条,将插条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均匀分组,在不同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沾蘸5s,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10d后统计插条的生根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幼茎插条在分组处理前先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分析,用0.5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乙溶液处理幼茎插条,对其生根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如果用100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处理红薯幼芽,会______________其生长。(填“促进”“抑制”或“无法确定”)(3)根据图中信息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若需确定生长素类似物甲促进红薯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________μmol/L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进行实验。【答案】(1).除去插条中的内源性激素(2).无法确定(3).促进(4).不能(5).图中信息显示生长素类似物甲均促进生根,并没有抑制生根(6).10〜100【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类似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据此围绕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对比分析题图不同处理后的结果,找出自变量(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及其浓度)、因变量(红薯幼茎插条生根数),并将实验组和对照组-7-的因变量进行对比,进而结合题意对相应问题进行解答。(1)幼茎插条在分组处理前先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是为了除去插条中的内源性激素。(2)图中缺少用0.5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乙溶液处理幼茎插条的实验组,因此该浓度对其生根的作用效果无法确定。题图显示:用100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处理红薯幼芽,其红薯插条的生根数多于浓度为零的对照组,说明用100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处理红薯幼芽,会促进其生长。(3)图中生长素类似物甲的浓度大于零的各个实验组,它们的红薯插条的生根数均多于浓度为零的对照组,即图中信息显示生长素类似物甲均促进生根,并没有抑制生根,所以不能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图中用50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处理红薯幼芽的实验组,其红薯插条的生根数最多,说明最适浓度为50μmol/L左右,因此若需确定生长素类似物甲促进红薯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100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