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2019届高三生物7月教学摸底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1.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物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则说明细胞已发生癌变B.真核细胞中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需借助线粒体C.若可使用斐林试剂检测甘蔗中蔗糖的水解产物是果糖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与外部环境边界的主要成分【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是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不能根据具有一些癌细胞特征的细胞就一定确定为癌细胞;2、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必须要有线粒体才能完成;3、斐林试剂可以检测还原糖,但还原糖有多种,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所以用斐林试剂不能检测具体是那种还原糖;4、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不是细胞壁。【详解】A、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造成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但并不能说明细胞糖蛋白减少就一定是细胞发生了癌变,A错误;B、真核细胸中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要通过有氧呼吸完成,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B正确;C、蔗糖为二糖,分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两者都是还原糖,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错误;D、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B。【点睛】关键点:判断癌细胞的根本依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细胞的边界——细胞膜;斐林试剂的检测作用——还原糖。2.下列有关实验研究过程、方法思路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来到调查地点后应先大致观察地形2B.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需经解离、压片等操作才能将细胞分散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可通过预实验减小误差【答案】B【解析】【分析】1、实验误差是高中生做实验时经常面对的问题,为了减少偶然误差,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平均取样、多次取样并计算平均值等。2、质壁分离时,需要细胞一直保持生物活性,因为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半透性)。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保温后在相同温度的混合。4、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可先设计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实验,找到最适合浓度。【详解】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来到调查地点应避免惊动土壤中生活着的小动物,A错误;B、质壁分离时,需要细胞一直保持生物活性,因为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半透性),B正确;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应在每组设定的不同温度下分别保温至相同温度后再混合,C错误;D、在做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时,预实验中确定浓度范围是重要的前提,并不是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实验中可采用同种且生长状况基本相似的多枝插条进行重复实验,最后求生根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D错误。故选B。【点睛】注意:B选项中制片步骤不能与有丝分裂过程中制片步骤混淆;C选项中酶与底物不能在常温下混合,而是应在达到了设定的温度之后再混合。3.在对某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3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其哥哥的配偶及一儿一女也都正常,其妹妹与一表现型正常男性结婚,未生育。下列对该女性及其家系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若其丈夫没有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妹妹不可能生患该病的孩子D.若该女性患者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则其患病的概率为1/2【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根据“某单基因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是正常的”可推知,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伴XY的同源区段的隐性遗传病;但不能排除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者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甚至是伴X、Y同源区段的显性遗传病。【详解】A.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的可能,A错误;B.若其丈夫没有致病基因,子代患病,该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妹妹为显性纯合子或显性杂合子,若为杂合子,其丈夫也是携带者时,后代也可能患病,C错误;D.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X显性、X、Y同源区段遗传,无论哪种情况,子代患病概率都是1/2,D正确。【点睛】本题难点在于对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定:排除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伴XY的同源区段的隐性遗传病后,其他情况还有多种情况(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伴X、Y同源区段的显性遗传病)必须均要考虑进去,如D选项。4.《Nature》刊登:首次发现T细胞通过突触相互作用将多巴胺转移到浆细胞中,即特定的T细胞也可释放多巴胺并作用于浆细胞,给浆细胞进一步的“刺激”。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巴胺进入浆细胞中指导抗体的合成和分泌B.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运输需水解高能磷酸键4C.推测刺激浆细胞是让其分泌直接消灭抗原的物质D.浆细胞和神经元上都具有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特定的T细胞能通过突触释放多巴胺作用于浆细胞,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说明浆细胞上有多巴胺受体,但并不知道信息传递后对浆细胞引起生理活动改变情况。【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不能确定信息分子多巴胺进入浆细胞后的具体作用,只是给了进一步的“刺激”,该刺激不一定是指导抗体合成和分泌,A错误;B.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运输属于扩散作用,不需水解高能磷酸键释放能量,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不能推测多巴胺刺激浆细胞是让其分泌直接消灭抗原的物质,C错误;D.由于T细胞释放的多巴胺最终能作用于浆细胞,故可推测浆细胞上一定有多巴胺的受体,D正确。【点睛】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抓住题干信息进行分析推测,不能确定的就不能肯定描述。5.某科研小组研究低钾胁迫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时,以耐低钾基因型水稻N18和N19为实验组。普通水稻N27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将长势一致的上述幼苗移栽到K+浓度为低钾(K0)和正常钾(K1)2个水平的溶液中进行培养,并测定幼苗体内各种激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或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各基因型水稻的ABA含量均为正常钾条件下低于低钾条件下B.耐低钾水稻对低钾胁迫的反应可能是吸收、运输钾能力强或钾利用率高C.低钾胁迫下耐低钾水稻植株中IAA,ZR和GA1含量都显著低于N27D.水稻耐低钾与其植物激素水平或激素间比例有关,进而影响其生理过程【答案】C5【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分析题图:从左图看出普通水稻在低钾条件下ABA分泌增多,说明普通水稻在低钾条件下容易衰老、脱落,即不耐低钾;从右图可看出相对于耐低钾的两种水稻而言,普通水稻在低钾条件下IAA/ABA、GA1/ABA、ZR/ABA均较低;在正常钾条件下,除GA1/ABA相对较低外,其余两项比值与实验组基本相同。【详解】A.根据左图可知,实验中各基因型的水稻幼苗ABA含量均为K1条件下低于K0条件下,即均是正常钾条件下低于低钾条件下,A正确;B.由题意推断,耐低钾水稻对低钾胁迫的反应主要表现是吸收、运输钾能力强或钾利用率高,B正确;C.低钾胁迫下耐低钾水稻植株中IAA/ABA、ZR/ABA和GA1/ABA都高于N27,但低钾胁迫下耐低钾水稻植株中IAA、ZR和GA1含量不确定,C错误;D.根据植物激素具有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推知,水稻耐低钾与其植物激素水平或激素间比例有关,进而影响其生理过程,D正确。【点睛】易错点:C选项中IAA、ZR和GA1含量判断不能根据柱形图中IAA/ABA、ZR/ABA和GA1/ABA等的比例推知。6.“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下表是某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变化,请据表分析说法错误的是()演替时间(年)优势物种主要物种5荻草本:荻艾蒿黄背草苔草等10牡荆灌木:牡荆杠柳酸枣等20刺槐乔木:刺槐黄连木构树A.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演替速度上快于冰川泥上的演替B.在确定群落的丰富度时,需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常用方法是样方法6C.退耕农田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和木本阶段,垂直方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蓄洪防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演替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由于次生演替中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所以演替的速度较初生演替快;调查群落的丰富度和植物群落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但确定其统计方法常常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主要有保持水土、蓄洪防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详解】A、由于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而冰川泥地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退耕之后的农田演替速度快于冰川泥上的演替,A正确;B、确定群落的丰富度常用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错误;C、据图可知,退耕农田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和木本阶段,群落垂直结构越来越复杂,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正确;D、“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蓄洪防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D正确。【点睛】易错点:注意区分调查植物群落的常用方法(样方法)与统计确定方法(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7.硅藻对蓝光和绿光具有出色的捕获能力,这与其叶绿体中光合色素有关。回答下列问题:(1)硅藻与蓝藻在结构方面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硅藻大多偏红色,因而其大量繁殖容易形成“赤潮”,试用所学知识分析,硅藻偏红色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人制备了三组含有不同18O百分比的碳酸氢盐(提供二氧化碳)和水,在密闭条件下,并供给光照射的硅藻培养物,分析氧产生的情况,结果如图所示:7①上述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用同位素标记法另外设计实验,验证上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仅写出实验设计思路)【答案】(1).前者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成型的细胞核),后者没有(2).硅藻中光合色素对可见光中的红光吸收较少(3).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中,氧元素来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4).取硅藻培养物均分为两组,一组提供H2O和C18O2,另一组提供H218O和CO2;其他条件都相同,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分析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是否为18O2)【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三组实验均用含有不同18O百分比的碳酸氢盐(提供二氧化碳)和水,在密闭条件下,并供给光照射的硅藻培养物,分析题图可知,在不同实验组中,最终测得产生的氧中18O百分比与碳酸氢盐中18O百分比无关,而与水中18O百分比相同,说明氧气来源于水,而不是二氧化碳。【详解】(1)硅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两者在结构方面最本质的区别是前者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后者没有;根据题意,硅藻对蓝光和绿光具有出色的捕获能力,这与其叶绿体中光合色素有关,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硅藻大多偏红色,推测硅藻偏红色的可能原因是硅藻中光合色素对可见光中的红光吸收较少,导致红光反射多,故呈红色。(2)①据分析可知,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中,氧元素来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②欲探究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中氧元素的来源,可设计实验如下:取硅藻培养物均分为两组,一组提供H2O和C18O2,另一组提供H218O和CO2;其他条件都相同,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分析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是否为18O2。【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内容,涉及光合素色的功能及光合作用的过程,本题实验探究是教材中实验的变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