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A.无机盐B.水C.蛋白质D.核酸【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作用。【详解】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代谢活动有重要意义,在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2.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A.病毒和青霉B.细菌和草履虫C.蓝藻和酵母菌D.蘑菇和酵母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的知识,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常考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详解】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青霉是真核生物,A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蘑菇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均属于真核生物,D正确。3.下列关于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B.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但又有各自的组成、结构和功能C.HIV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D.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答案】B2【解析】解:A、并不是所有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和系统,如植物没有系统,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和系统,A错误;B、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但又有各自的组成、结构和功能,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错误;D、蛋白质、核酸是化学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故选:B.4.图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①是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信息传递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运动速度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无关,与③有关【答案】D【解析】解:A、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B、①是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信息传递,B正确;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蛋白质和③磷脂的运动速度,C正确;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蛋白质和③磷脂都有关,D错误.故选:D.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B.强酸、强碱或高温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C.酶催化反应能放出更多的能量D.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答案】D【解析】【分析】3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详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催化作用,且反应前后性质和质量不变,A错误;酶的作用条件是温和的,强酸、强碱或高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但不失活,B错误;酶催化反应能加快化学反应完成的时间,不会使反应能放出更多的能量,C错误;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点睛】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6.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高尔基体④核糖体⑤内质网⑥中心体A.能复制的只有①②B.含有核酸的只有①②C.不含磷脂的只有④⑥D.蓝藻细胞含有的只有②④【答案】C【解析】解:A、叶绿体、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是半自主细胞器,能复制;中心体在分裂间期能复制,A错误;B、叶绿体、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B错误;C、叶绿体、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细胞器,含有磷脂;中心体、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C正确;D、蓝藻是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D错误.故选:C.7.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4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I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自由扩散,II需要载体和能量,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胞吐和胞吞是大分子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进出细胞,没有直接通过细胞膜,B错误;性激素通过I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错误;水、二氧化碳、氧气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载体、能量、运输的方向,判断图中I、II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8.酵母菌、大肠杆菌和HIV病毒的核酸中,含有A、C、T的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A.5,5,2B.5,5,3C.8,5,2D.8,5,3【答案】A【解析】【分析】核酸分为两种,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组成的五碳糖分别为脱氧核糖和核糖,其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C、G、T,核糖核苷酸的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C、G、U。【详解】大肠杄菌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所以都既有DNA也有RNA,碱基有A、G、C、T、U5种,核苷酸就有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和核糖核苷酸4种,共8种,故含有A、C、T的核苷酸种类是5种;HIV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A,故碱基只有A、U、C、G4种,不含T,核苷酸有核糖核苷酸4种,故含有A、C、T的核苷酸种类数是2种,A正确。59.下列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5个氨基酸缩合而成B.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1个C.有4种不同的侧链基团D.该多肽在形成过程中失去了3分子水【答案】D【解析】图示化合物含有三个肽键,由4个氨基酸缩合而成,A项错误;该化合物含有两个羧基、1个氨基,B项错误;图中第二、第四个氨基酸的R基均为—CH3,该化合物有3种不同的侧链集团,C项错误;该多肽在形成过程中失去3分子水,D项正确。10.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C.有氧与无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ATP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易断裂、易形成【答案】D【解析】解: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因此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A正确;B、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B正确;C、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且都能产生少量ATP,C正确;D、ATP中的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易形成,D错误.故选:D.11.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大圆圈中所对应的物质最接近的是()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④D.②和④【答案】C6【解析】解:①表示ATP的结构简式,A代表的是腺苷(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其中“O”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中五碳糖属于核糖,代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O”表示腺嘌呤;③中含有碱基T,表示一段DNA片段,其中“O”表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表示RNA,其中“O”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O”中所能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①④.故选:C.12.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C.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答案】C【解析】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H2O)中的化学能,A错误;C3可直接被[H]和ATP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错误;据图分析,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C正确;光照减弱时,ATP和[H]合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受阻,C5生成减少,最终导致C5含量降低,D错误。1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答案】B【解析】7解:A、种子风干脱水后,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弱,A错误;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缺氧,发生无氧呼吸,B正确;C、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生存受到抑制,甚至死亡,C错误;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旺盛,有氧呼吸逐渐增强,D错误.故选:B14.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突然移至黑暗处,则细胞内三碳化合物(C3)与(CH2O)生成量的变化是()A.C3突然增加,(CH2O)减少B.C3与(CH2O)都减少C.C3与(CH2O)都增加D.C3突然减少,(CH2O)增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光反应阶段停止,无法为暗反应阶段提供ATP和[H],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量减少,最终结果三碳化合物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糖类减少,故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5.用18O标记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CO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中元素的追踪问题,进一步强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有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详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不产生氧和水,A、B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不产生氧气,C错误;根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含18O的葡萄糖中的18O到了丙酮酸中;再根据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含18O的丙酮酸中的18O到了二氧化碳中,即18O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8D正确。16.分析下表中的实验,错误的是()选项鉴定对象试剂颜色水浴加热生物材料A淀粉碘液蓝色不需要脱色的材料B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需要梨匀浆、西瓜汁C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不需要豆浆、牛奶、鸡蛋清D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不需要花生子叶A.AB.BC.CD.D【答案】B【解析】解:A、检测脱色的材料中是否有淀粉,可用碘液,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结果溶液呈蓝色,A正确;B、西瓜汁虽然富含还原糖,但其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不适宜做还原糖实验的材料,B错误;C、豆浆、牛奶、鸡蛋清中富含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结果溶液呈紫色,C正确;D、花生子叶中富含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结果呈橘黄色,D正确.故选:B.17.某植物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那么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依次是()A.444B.448C.488D.4816【答案】C【解析】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依次是4、8、8,每条染色体上2个DNA,2条染色单体;选C。918.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正确顺序是()①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②染色体变细伸长成染色质③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④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⑤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A.③①④⑤②B.③④①⑤②C.①③④⑤②D.①④③⑤②【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