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七单元(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各染色体大小、形状各不相同B.雄果蝇一个染色体组由三条不同的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组成C.一个染色体组该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D.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导致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实质是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基因突变一般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有基因数量的变化D.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3.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配子的随机结合现象属于基因重组B.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D.一种生物的基因片段拼接到另一种生物的DNA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4.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若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原因可能是(母本不发生变异)()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3或4上的基因B突变为b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5.某种二倍体高等动物(2N=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的某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③和④分别代表X和Y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移接B.该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该细胞含0个四分体,至少有12个DNA分子D.该细胞最终产生的配子为aBXA、aBX、AbY、bY6.图甲、乙、丙、丁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体内相关细胞分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B.图乙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C.图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含8条染色单体D.图丁细胞在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7.某二倍体生物出现了图甲、乙、丙、丁4种类型的变异,图甲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2A.图示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B.如果图乙为精原细胞,则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图丁所示的变异类型能产生新的基因D.图甲和图丙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8.玉米(2N=20)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但会发生基因突变B.秋水仙素的处理可抑制c-d过程纺锤体的形成C.e点后的不同细胞内可含有2或4个染色体组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9.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只要染色体发生片段互换就一定是基因重组B.后代中出现亲代没有的性状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倒位不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和数量D.二倍体的单倍体植物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10.某人染色体上的基因E突变为e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段一个氨基酸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基因突变为e基因发生了碱莲对的增添或替换B.E、e基因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e基因转录时所需的tRNA数量发生改变D.E基因突变为e基因,e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不会改变11.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性状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植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子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12.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②提高变异频率因而加快育种进程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④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⑤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A.①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①②④13.下列关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是通过产生新的基因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B.基因突变是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C.诱变育种一定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D.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新品种,纯合子从F1就可以进行选择14.下列关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叙述错误的是()A.杂交育种的双亲可以是纯合子也可以是杂合子B.杂交育种不同于基因工程育种的优势是可在不同种生物间进行C.杂交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诱变育种能产生新基因D.高产“黑农五号”大豆的培育、高产青霉菌株的选育都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15.下列关于育种方法和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3:1B.培育“黑农5号”大豆和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1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B.通过杂交育种能将不同品种生物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C.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增加而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D.人工诱变育种能改变基因结构,且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17.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中不能根据是否出现新性状,判断是否产生新基因B.将一株杂合体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所得到的植株都是纯合体C.人工诱变育种可以提高有利变异的频率,从而加快了育种进程D.单倍体育种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18.如图表示某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S与N杂交后代全为粉红棉B.M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C.处理Ⅰ包括诱变育种和自交选育D.若处理Ⅲ为自交,则后代中N占1/219.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出发菌株X射线处理挑取200个单细胞菌株初筛选出50株复筛选出株5株X射线处理多轮重复筛选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人工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20.下图表示某种二倍体农作物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涉及两种不同的育种方法,且育种的原理也不相同B.A~F这几个品种的农作物属于同一物种C.④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⑤过程中也可用秋水仙素处理E萌发的种子获得F植株21.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正确的是()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基因型B.两者都认为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两者都认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两者都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突变与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自然选择只能决定进化的方向,而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C.基因重组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D.共同进化既可以发生在不同生物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2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一个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则基因频率也不会变B.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高度不育,说明四倍体不是新物种C.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D.迁入与迁出都有可能导致生物进化24.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B.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25.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在记录的时间段内,1977年和2004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如图记录了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1973﹣2006年之间该岛上中地雀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B.1977年的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进而造成鸟喙尺寸的增大C.2005年后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D.2005年后共存于一个海岛上的两种地雀之间存在协同进化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50分)26.(10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4(1)上述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中,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____。(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即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即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4)某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27.(16分)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_条。(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产生Xr,XrXr和__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期X染色体不分离。请通过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M果蝇与正常________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表现型。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28.(14分)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