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包虫病工作总结范文第一部分:县长完成了《中宁县包虫病防治工作报告》中宁县包虫病防治工作汇报中宁县人民政府(2011年11月10日)尊敬的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宁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中宁县包虫病防治工作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中宁县地处宁夏平原南端,距首府银川市130公里,总人口31.2万,回族及少数民族4.1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3%,行政区面积4226.5平方公里,辖5镇6乡,2个国营农场,2个生态移民管委会,118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全县共有大型牛羊养殖场8个,牛羊屠宰场3个,生猪宰场1个。牲畜存栏107.7万头(只),其中:牛0.8万头、羊54.2万只、猪52.7万头,家犬3.8万只(80%栓养)。近年来,我县包虫病防治工作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相关工作会议精神,把包虫病防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以有效治疗包虫病患者为出发点,以控制包虫病流行为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全县包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主要做法1(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包虫病防治工作,按照《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06-2015)》和《宁夏包虫病防治工作方案(2007-2010)》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中宁县包虫病防治工作规划》,于2007年5月召开了全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启动会,对全县包虫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卫生、农牧、发改、教育、财政、工商、宗教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宁县包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强化宣传培训,营造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在中宁电视台播出《生活与健康》栏目120期,包虫病防治专题节目10期,在中国中宁阳光政务网上及时发布包虫病防治知识和国家免费治疗包虫病的优惠政策,同时,采取集中宣传、展板展示、设点咨询等多种形式,结合“四下乡”、乡镇集贸日、世界卫生日等活动和重要节日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体的宣传。截止目前,共制作宣传展板134块,发放健康教育读本1万册,包虫病防治宣传手册1.6份,宣传画3万张,发放宣传门帘1.5万个,围裙0.6万个,手提袋1.5万个。二是对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人员分批次进行了包虫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覆盖率达93.5%,考试合格率达100%。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宣传。2组织开展了包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小手拉大手”活动,在全县150余所学校发放了《宁夏地方病健康教育项目教案》,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率为100%,做到课时有安排,讲课有教案,学习有笔记。形成了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全社会共同参与包虫病防治的良好格局。全县包虫病知晓率由2007年的35.3%提高到了2010的89.3%。(三)突出重点环节,确保防治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切实做好重点人群筛查工作。2007年以来,对全县11个乡镇59个行政村17965人进行B超检查,主动搜索新发包虫病人33例,医院转诊病例112例,合计登记管理治疗病例145例,现药物治疗29人,全部为囊性包虫病患者,未发现泡性包虫病患者。重点人群采集成人血清14516人,阳性1789人,平均感染率12.32﹪。采集12岁以下儿童血清3393人进行包虫病抗体检测,阳性171人,平均感染率5.04﹪。二是切实做好包虫病人治疗及管理工作。按照《包虫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要求,对新发现的包虫病人,免费提供阿苯达唑片剂或乳剂进行药物治疗,对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包虫病人,每3个月做一次肝肾功能检查,每6个月进行一次B超检查,评价疗效。自2007年项目工作开展以来,共登记管理病人145例,对78例病人建立了档案,累计药物治疗51例,进行手术治疗21例,全部予以免费治疗,救助金额累计达8.7万元,同时对术后病人进行追踪随访管理。三是切实做好传染源家犬的登记管理、驱虫及犬粪的检测工作。以自然村为单位,对全县11个乡镇2个国营农场118个行政村的养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进行详细登记,共登记家犬37544只,按照“月月驱虫,3犬犬投药”的原则,共发放吡喹酮药52万余片,同时对驱虫后的犬粪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2007-2011年共采集犬粪4207份,经粪抗原检测,阳性600份,平均阳性率14.26%。四是切实加强屠宰场所管理。自项目工作开展以来,共计检查牛羊1900头,发现病变脏器61个,感染率为3.21%,并对病变脏器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在屠宰厂内养犬,防制犬进入屠宰场所。三、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自项目工作启动实施以来,虽然我县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虽然我县在包虫病防治宣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不够,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支持包虫病防治的浓郁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合力还不够强。仅靠卫生、疾控部门难以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卫生、农牧、教育等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作的力度不够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的有效实施。各位领导、专家,此次国家疾控局、区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县包虫病项目进行督导检查,是对我县包虫病项目工作的一次检阅,我县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认真查找和改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防治工作水平,全面掌握我县包虫病流行的基本情况,确保我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顺利实施。4篇二:肝包虫病简报简报第12期玛沁县优云乡卫生院编2012年7月30日坚持不懈,严防包虫病------记我乡包虫病筛查工作肝包虫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也称肝棘球蚴病,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地区。病因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优云乡地处高海拔、纯牧区,是肝包虫病的好发和高发地区。2012年7月27日国家疾控、省疾控、县疾控三级疾控单位齐聚我乡,为我乡广大牧民群众免费开展肝包虫病筛查工作。此次筛查通过病史采集、对牧民开展B超和血清检查。当天共检查104例,其中16例患有肝包虫病。为三级疾控单位及时掌握肝包虫病的流行状况提供了医学依据,也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我院职工积极配合上级医疗单位,对牧民群众认真讲解了有关包虫病传播途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知识。教育牧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不喝生水,不吃生肉,饭前洗手,餐具洁净;消灭野犬,加强家犬的管理;儿童勿玩耍狗;防止犬粪污染草场、饲料、水源,预防羊群染病;保护水源;搞好环境卫生。使广大牧民群众对次疾病有所认识。同时,做好翻译、解释说明工作。使得当天筛查工作圆满顺利的完成。通过对全乡牧民群众免费开展包虫病筛查和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牧民群众的普遍赞誉。抄报:县卫生局、乡政府篇三: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疫情分析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疫情分析【摘要】目的阐明甘孜州包虫病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PSS12.0软件对截至2011年全州发现并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1年全州包虫病病人信息管理系统报告包虫病病例9251例,其中囊型6015例、泡型3043例、混合感染193例,囊型、泡型比例约为1.98:1;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1.25,患者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99岁,平均年龄42岁,主要集中在20~60岁,占全部病例的71.89%;病例分布呈现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高于农区的特点,约93.46%的病例集中分布在石渠、色达、德格、甘孜、白玉、理塘6县。结论包虫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流行范围广、危害程度深,是当地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继续加大包虫病防治力度。【关键词】包虫病;疫情;分布;流行棘球蚴病(包虫病)是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病[1]。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包虫病的重度流行区,包虫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2006年以来,甘孜藏族自治州各流行县相继纳入国家、省包虫病防治项目,开展了患者查治、传染源犬驱虫、感染情况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2008年后甘孜藏族自治州各县陆续将发现并纳入包虫病项目管理的患者录入四川省建立的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和管理。通过对截至2011-10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各流行县的包虫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阐明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的疫情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或修订包虫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甘孜藏族自治州自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发现并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的包虫病病例资料。1.2质量控制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网络直报的形式,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录入和上报,州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级审核,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终审核。1.3数据统计分析导出病例数据,核对、整理,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除去疑似和临床治愈病例,截至2011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信息管理系统作者单位:甘孜藏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康定626000)作者简介:徐克均(1972-),男,主管医师,地方病及寄生虫病防治包虫病病例共计9251例,分布于全州18县的235个流行乡镇。2.1人群分布9251病例中,囊型6015例、泡型3043例、混合感染193例,囊型、泡型比例为1.98:1;男性4111例、女性5140例,男女性比例为1:1.25;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99岁,平均年龄42岁,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20~60岁,占全部病例的71.89%。各年龄组病例分布及构成情况见表1。2.2地区分布剔除录入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病例数低于目前实有病例数10%的新龙和雅江2县的数据(新龙和雅江2县录入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病例数据,不足2县在包虫病月进度报表上报的10%病例数,样本量太小,予以剔除)。全州可供地区分布分析的报告病例9236例。报告病例分布于除新龙县、雅江县外的16县226个乡镇,约占全州16县乡镇的76%(226/299)。牧区报告病例约占报告总病例数的89.02%,呈现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高于农区的特点,约93.46%的病例集中分布于石渠、色达、德格、甘孜、白玉、理塘6县,见表2。3讨论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面积152600km2,辖18县325乡(镇),总人口109.18万,其中藏族占78.30%,全州平均海拔3500m以上,自然条件恶劣,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包虫病重流行区,两型包虫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高度混合流行,在国内外包虫病流行区中极为罕见[3]。随着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防治项目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启动、实施和推进,发现的包虫病病例逐渐增多,报告病例的地区也在不断扩大,至2011年病例的地区分布显示: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分布广泛,各县都有发生,全州76%的乡镇均有病例分布。石渠、色达、德格、甘孜、白玉、理塘6县的病例数量位居全州前列,为包虫病流行严重地区。报告病例分布呈现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高于农区的特点,与既往的调查结果一致[4]。另据泸定县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除了输入性病例,本地病例均有喂养来自重流行区犬只史或接触史。提示应加强牧区宿主动物的检疫,限制染疫动物的流动,防止包虫病蔓延。包虫病患病人群的平均年龄42岁,发病年龄集中在20~60岁,占全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