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意识是什么第一部分:四种意识体验强化“四个意识”学习心得1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牢牢把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目的和要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紧紧围绕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做好“两学一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直是我们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党员,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照“四个全面”、“四个意识”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带头守纪律、讲规矩,争当廉洁卫士。政治意识是根本。政治意识是指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既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识形态。政治文化反映的主要是民众的政治心理,而意识形态则是一种居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要求党员干部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大局意识是关键。大局意识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善于围绕党和国家的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地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一要正确认识大局。大局既带有根本性、决定性和方向性的特征,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二要自觉服从大局。一方面,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另一方面,在涉及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利益时作出正确选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三要坚决维护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核心意识是保证。团结就是力量,核心才是保证。综观世界历史,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国家崛起过程中都有一个规律性前提:政治慢慢地权威化并形成治理或领导核心。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实践表明,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才一步一步向前,不断迈向辉煌。看齐意识是标准。我们党之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重要的一条就是全党上下有着很强的看齐意识,有了偏差就喊看齐、就自觉看齐。现在,中央政治局给全党作出了表率、划定了标杆,全党就要向党中央看齐,以中央政治局为标杆,层层看齐、层层表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开展“两学一做”,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强化“四个意识”学习心得2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期召开会议提出,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确理解和强化“四个意识”,是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点所在,也是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思想保证。政治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和全面统领。政治意识首先要求我们必须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政治意识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政治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忠诚于党、绝对忠诚于人民,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强化了政治意识,才能真正为实现团结统一和高度一致提供思想基础。大局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要求。大局是指工作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和总体要求,大局意识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始终把大局的需要作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所有的言行都要符合大局的发展需要,形成“一盘棋”的整体思想。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正确地把握大局的要求。大局是一个抽象概念,认清大局需要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和正确概括的过程,把握大局的要求需要我们认真梳理和正确判断。同时,大局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它要求我们要学会在比较中正确地识别和把握大局。二是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心怀全局,以全局为重,同时要兼顾各个局部;另一方面要使各个局部服从全局,要从全局的角度去对待和处理局部问题。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大局意识要求每个人要自觉从整体利益的需求来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凝聚更大能量,实现整体的团结统一,以便真正提高整体发展的内在动力。核心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在生活或工作中,核心意识对我们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了核心意识才能抓住工作中的重点,才能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强化核心意识,就是要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一,要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每个党员干部要继续做出不懈努力,必须时刻把这一点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其二,要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三,要时刻抓住推动工作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每个党员的作用是要通过具体工作体现出来的,抓住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惠,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在人民群众的思想上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形成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繁荣和发展。看齐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具体保障。一个队伍要整齐,就必须要有明确并为大家公认的标准,人人都能按照这个统一的标准去做,相互看齐。这就需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看齐意识。培养看齐意识要着眼于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看齐的标准。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具体包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各项纪律、基本要求和具体规定,党的章程,各种行政法规等,所有这些内容都是衡量每个党员言行的明确标准,每个党员的言行必须符合这些具体内容的规定。二是要从严要求自己。在党纪、党规面前,每个党员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时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纪、党规的要求,特别是在衡量自己言行的具体尺度上要从严掌握,绝不能对自己有半点宽容。从严要求自己正是在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中每个党员应尽的责任。三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能够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这对于准确地把握正确的看齐标准十分重要。因为是非问题概括起来会较为清晰,但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往往并不简单、直接,只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同时,理论学习还能在提高人的理论修养基础上使其更加明理,更容易理解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从而在强化看齐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与整体相互协调的自觉性,这是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使思想中的能量转化为实际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四个意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化政治意识,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大局意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时刻不要忘记整体利益;强化核心意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抓住重点问题,时刻不要忘记党和人民的需求;强化看齐意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正确方向。篇二:从政治权威的历史变迁解读核心意识的意义赵婧尧从当代中国政治权威的历史变迁解读核心意识的意义赵婧尧复旦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2015级摘要:在政治实践中,政治权力唯有建立在坚实的正当性基础之上即转化为政治权威,才能获得人民自觉认同与普遍服从,因此,政治权威在实质上就是获得人自觉的认同与普遍的服从的政治权力。纵览世界历史,任何国家强大的过程都是一个政治权威化逐渐加强的过程,恰当的政治权威产生于一定的经济结构上,它将进一步巩固政党既有的权威地位,而当政治权威形式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诉求,则会引发国家政权的动荡,最终推动政治权威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标志就是建立有权力、有权威的政府。本文通过对毛泽东时期、邓小平时期以及邓小平之后的政治权威变迁的分析,深入了解2016年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提出的政治热词“核心意识”及其对社会转型、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意义。关键词:政治权威,核心意识,历史性第一节当代中国政治权威的阶段划分一、毛泽东时期的个人型权威自建国至毛泽东去世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政治权威可以总结为个人型权威,是起源于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个人为中心并带有个人崇拜色彩的权威。“当领袖的影响力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时,通常就被称作为权威”,1权威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上,但它极大程度上受到如非凡人格、英雄气概、巨大贡献等个人魅力的影响,体现为领导人对政党和民众的威望和影响力,能够运用非职务影响力使追随者心甘情愿服从领导。尼克松曾评价毛泽东“具有能够吸引狂热追随者的领袖人物的超人魅力”2。毛泽东的个人魅力体现在对历史的卓越贡献和才华横溢的全面才能上。作为一位伟大的理论家,毛泽东最早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实践相结合,并创建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为卓越的军事家,毛泽东创造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挽救中国革命的方法,从井冈山时期到长征时期再到延安时期,毛泽东的领导权威是在一次次将革命引向胜利的斗争岁月里形成的;同时,他又是一个集政12专/编著类:【美】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王沪宁,陈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77期刊论文类:陆卫明《论毛泽东的个性魅力与权威领导——基于政治文化的视角》,《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30(5)治家、革命家、军事家、哲学家、诗人身份于一身的时代巨人。这种强大的个人魅力使得饱经战火的中国人民愿意不加怀疑地信任他提出的一切政治规划和政治实践。这种个人型的权威很大程度上维系了战乱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团结统一,只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失误,暴露了这种类型的权威在政治决策中的弱点,使得毛泽东的个人权威逐渐弱化。直到毛泽东去世,后继者没有继承个人型权威的实力加之先前政治实践的错误,个人型权威逐渐退出了中国政治的舞台。对于人口多、民族多的大国而言,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不可能把国家治理好的。毫无疑问,个人型的政治权威具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但如果一个国家仅把信任寄托在一个人的威望上,那么只要领袖个人对局势的判断稍有差错就会引起整个国家的不稳定,消解人民对党的信任而且很容易使政权向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的方向发展。国家稳定繁荣需要的是有智慧、有担当的领导核心,同时也必须有制度的约束。二、邓小平对政治权威的重塑邓小平吸取毛泽东执政后期政治实践失败的教训,由此开始了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重塑。这一过程可以概括成调整个人权威与政党权威的关系、建立政治权威的法治基础、加强中央权威三个方面。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对个人崇拜深恶痛绝,反对突出个人、神化个人。他认识到盲目的个人崇拜只会对政党权威产生消解作用,于是他从自身做起坚持把功劳归于党的领导集体而不是自己个人。邓小平曾在审阅中共十四大报告稿时指出:“报告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3另一方面,邓小平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尤其是干部离休制度的建立加快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正规化和法制化建设。他曾告诫离退休老干部不要干扰新班子的工作、不要向组织提出过分要求、不要违反党和国家的政治规定经商。这些“老有不为”的要求极大程度上避免了老牌领导个人权威的扩大化对政治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加强中央权威方面,邓小平强调集体权威的同时又指出真正有权威的集体都有一个“班长”来总负责,“班长”就是中央集体的核心。他指出:“任何一个3专/编著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都有一个核心,那么第三代的领导集体也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并且所有同志都要以高度的自觉性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4“维护一个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