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店头街第一条:汀州,情深途中心记||我愿从早到晚看着你你所走的每一步总会告诉你,眼睛里出现的情节会有一万点的不同。可能某个周五路过某家店铺听到了最爱的音乐,于是下次路过刻意驻足,但门前却毫无声响了。风景是一次的定格,图片上走下来的故事也无法经受太多遍的述说,说了太多遍,就会似兑了太多白水的酒,淡而无味。过得久了发现,日子是在自己的大意与不舍里摆着尾巴溜走的,幼时,一年像是一个世纪,分不清什么叫做珍惜什么叫做虚掷;后来发现,时间是你抿着嘴巴极尽认真也依然握不住的,于是也便由着它去。转眼在这里已经度过了几天,今日清晨起,依稀记得昨夜雨滴拍打屋檐的声音,城市依然还在半梦半醒之间,笼罩在薄薄的一层云雾里,在天空的映照下越发清朗。走在路上可以看到裹挟着长汀字样的标语与招牌,但我更愿意称它为汀州,或许是认知的偏执,总觉得后者多了一份酒意的醇厚与古朴的烟火色。往前走,高高的城楼下三三两两的行人来来往往,还有一位农户在卖着新鲜的桃子。再往前是水东桥,穿桥而过的汀江水中有着三三两两凸起的石头,这里是妇女们洗衣的地方,日积月累,石头也变得光滑。而从桥上向两边望去江水尽头就是群山了,绵绵延延将长汀包裹在了自己的怀里。长汀的地貌是很特殊的,西部以低山为主,东部、北部以中山为主,山峰连绵,构成了东、北部屏障。走过水东桥,你会看到有早餐铺被三三两两的人围着,金黄的油条在滚烫的油里翻滚,刚捞出来时冒着热气,偶尔有贪吃的小孩子拿起就往嘴里填去,大人们宠溺又生气,轻轻地喝着。这时大部分的铺子还紧紧地闭着门扉,有睡眼惺忪的商户穿着睡衣把商品搬到门口,收拾妥当,等待着早饭。幸运的是你一定会见到某家的灯盏糕,如果还想加点什么,老扁冷饮是不能错过的,介于冰与温之间的凉度让刚从睡梦中睁开眼睛的自己更加清醒,蓄满精力开始一天的工作,听说玉米和花生更配,莲子与鹌鹑蛋久而久之也成了一种招牌。通常这个季节每天是充斥着嚣张的蝉鸣和炽热的阳光的,雨水经常在午后。清晨,它就像一汪海水,刚刚苏醒,水中的凉意会渗进肌肤周侧的空气里,早市上行人来来往往,忙活着生计。而晚上的它是充满温度的,眼睛里映着红色或橘色的光,这里日色变得慢,锁也好看,蜡烛簇拥着灯焰。暮时,随意拐进一条巷子,最有名的那条叫做店头街。店头,在客家语中是最好的集市商铺的意思。店头街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如今的店头街保留着明清建筑特色,沿街大部分为青瓦盖顶的木质两层楼。同时它也是一条传统的手工百业街,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条古街上遍布着油盐铺、豆腐店、打铁铺、剃头店、裁缝店等。如今老街仍保存了张宅、王家祠、兰氏宗祠、游氏家庙等一大批建于明清时期的府第式古建筑。从街头望去,街道两边挂满了红红的灯笼,漫步其中,画面古朴别致,宛如误入了某句诗的意境一般。木雕老艺人一刀一刀雕刻着心中的虔诚,女画师专心致志描绘着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敬,客家妹子细手烹饪着人间的美食。店头街酣厚的文化内涵,足以成为展现汀州悠久历史的一副最生动的画卷。往深处走去,鳞次栉比的店铺就像大大小小具有不同色彩的石头,与青石板相接,上面刻着不一样的字句,喃喃自叙。踏在青石板上的每一步,都好似在几十年的历史里自由的穿行,酒旗、灯笼、店家还有雨后湿漉漉的地面总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恍惚感。走过才会发现感人的不仅有鲜活的新生,还有岁月留在脸上不规则的皱纹。一切事物都有轮回,你可以看到一对颤颤巍巍的老夫妻相互搀扶,在红色的灯笼下慢慢向前走去的背影,恰在此时,或许就有相互依偎的一对年轻情侣流连着路边的风景慢慢从对面走来。年轻的热情,衰老的沉静是落在湖中的两颗石头晕开的涟漪,各自绽放为莲,些许交汇,碰触在行人的眼里。走到街尾,不期而遇的是那古城墙。它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逶迤而下,把半座卧龙山都圈进了城内,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犹如挂在观音菩萨脖子上的佛珠,所以当你与当地人交谈时,定会听到他们提起“观音挂珠”的美誉。那一份历史已经刻在了骨子里,生活与文化相融,卧龙山下书声琅琅是生活,汀江水畔致志捣衣也是生活,世世传承,孕育一代又一代,生而不虚此行。篇二:我的家乡——汀州山城风貌我的家乡——汀州山城风貌09城市规划###########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曾赞美“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长汀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图1)。1994年长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汀州店头街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汀州是长汀的古称,本文的讨论范围是长图1长汀县区位图汀的县城汀州镇。汀州山城风貌值得领略!城市风貌是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政治、经济、社会、地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贮存、流传、展现不同时代的城市文化,将这些文化转化为符号化和制度化的物质表现形态,并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结果。本文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面的风貌要素解读汀州山城风貌。具体而言,宏观层次的山城形态与结构,中观层次的城市街区、城市色彩,微观层次的公共空间和标志性建筑。一城市的空间形态对城市风貌起着决定性影响,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秩序、交通、功能组织等方面。汀州山城四面环山,书中记载“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客家母亲河——汀江贯穿其中(图2)。地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汀州N集有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古代时期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设置汀州,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间,汀州一直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图3),汀州的城市格局于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即已完全形成,这时的城墙以汀江为界,从东向南绕到西,一直围到卧龙山山襟(图4),古城墙因势造形,因地设关,串联各个重要景点。其形态有“观音挂珠”的生动描述,观音指的是城中最高处的卧龙山,山上树木茂密,松涛阵阵,曲径幽幽,是古时汀州八县人民的“圣山”,每年正月,来自汀州八县的群众,成群结队来到卧龙山顶的金沙寺朝拜、祭祀。古城有一条从卧龙山顶延伸至宝珠门的南北走向中轴线(图3),位于中心的是唐宋时期的汀州府衙(子城),左右两边排列着城隍庙、汀州文庙等公共建筑以及朱子祠、曾子祠等文教建筑。中轴线南部的南大街两侧为府第式建筑群,为豪门显宦的居住区;古城东部沿汀江则发展稍迟,多为富裕商人居住区;西部因风水观念的原因,多空地,建筑质量及规模均较南部、东部差。卧龙山图4古汀州城格局宋元土城(扩建于宋1088年)明清城(扩建于明1615年)图3汀州历史扩建情况及中轴线近现代时期由于闭塞的山地环境,山城的形态结构基本保持明清格局,在原来中轴线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北级楼——汀州试院——三元阁——南大街——南屏山隘口的中轴线,划分为水东街社区、东门街社区、西门街社区、南门街社区、营背街社区、中心坝社区6个社区。路网有所发展,变得更加密集(图5)。受城墙走势的影响,街巷形成了略具“同心圆—放射状”的路网结构。以汀州试院为中心,主干道为发射状,次干道、支路为环状。兆征路主干道宽度15—20m;其他大多为传统小巷,4—6m的宽度,两侧房屋高度2层左右,街道的宽高比在1:1.5左右,尺度适宜,道路以卵石铺砌,继承了古闽越国的图5汀州城市路网及中轴线文化传统。唐代子城(创建于唐769年)总结:汀州山城形态的形成是多方因素促成的。汀州素有“客家首府”之称,两晋、唐末、两宋时期中原汉人为了躲避战乱,大规模南迁,汀州凭借封闭的地理优势,为他们提供庇护,他们带来了北方文化和技术,促进了汀州发展;汀州古代长期作为州治所,建筑布局等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礼制秩序,同时古城形态也灵活顺应自然环境,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原汀州试院建立“苏维埃政府”,汀州为革命做出了贡献,被称为“红色小上海”;由于通讯、交通、建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沿海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古城的保护意识增加,在基本保留古城形态的基础上向外寻找发展空间;同时受现代化的影响,古城形态也有所打破,例如西南方向古城墙的损坏、街道空间的破坏等等。总的来说汀州山城的城市形态是按宇宙模式定下基本格局,按有机模式进行发展的,是一个适合以非机动交通为主的,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城市形态。二人们对于城市风貌的印象,更多的来自于与城市有关的各种见闻与感受。历史街区及城市色彩就属于这类。汀州古城分布有4大历史街区(图6、表1)。其中属于五通街历史街区东大街历史街区中的店头街北临兆征路,东临唐宋古水东街历史街区城墙和汀江,是宋至民国最繁荣的传南大街历史街区统商业街。五通街历史街区街区形态店头街全长千余米,连接主干道兆征路和惠吉门码头。店头街面宽4余米,青石铺地,街道的高宽比1.3:1左右,整个街道给人长长的、瘦瘦的感觉,有良好的遮阳效果,垂直于街道方向往往相隔一定距离会有一条巷道,以保证自然通风,他们的交叉图6汀州四大历史街区处多设置寺庙。从店头街延伸出多如牛毛的巷子,通往私人的住宅大门,沿着窄窄的走廊可以达到住宅内的庭院。熙熙攘攘的街道与宁静的内部庭院形成鲜明的对比。街区内空地实际上就是街道和交叉口。这种内敛式的街区像一个紧凑的实体,人们在其中挖洞、开凿隧道。(图7、图8)店头街是一种“有机”发展模式,它“具有清晰的界限和明确的尺寸”,不是简单机械般的复制自己,而是随着自身的增长重新组织其形态,并达到新的动态平衡,营造出一连串变化的空间,给人一种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的感觉。表1:图7店头街街区形态图8店头街街区鸟瞰店头街沿街面全是商业店铺,用于各类商业零售和手工纪念品的制作经营。在这条老街里,可谓云集客家美食、商业、手工业等于一体,是一条传统的手工百业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是这种混合功能促动人气不断集聚,使得店头街无论白天黑夜,都是充满活力的空间场所。(图9、图10)图9店头街的传统商铺图10店头街夜景建筑风貌目前店头街主要以明清建筑为主,青瓦盖顶,瓦檐向街面倾斜的木质两层楼(图11),有200多户。都是前店后宅,下店上宅,前店后作坊的布局,店面进深2至3米不等,高约2.5米,楼层多向街面挑出近米,路人行走可避雨,楼高约3米。店头街保留了两座大宅(图12):段宅和张宅。段宅始建于明代,规模宏大,有“九厅十八井”之说,宅内600多年的铁树见证了它的历史,目前宅内有的房屋已经重图11店头街的木质两层楼商建,与传统风格不协调,但原来的布局、风格仍见。张宅始建于清代,座北朝南,进大门为一很大的天井,内部由前后厅、左右横屋组成,现还保存一座建于民国时代的二层西式楼,人们称之为小洋楼,并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传说,颇具特色。生活场景作为“由市而兴”的历史街区,商业活动贯穿于街区的每时每刻。除了商业气息外,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别有趣味。店头街汇集传统手工业,例如木雕(图13)、画像,一刀一刀雕刻的是艺人心中的虔诚,描绘的是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这些无不透露出客家人的淳朴生活。街区尺度非常亲和,每户相邻很近,略微空闲下来的人们总是会坐在店铺前的屋檐下聊天,店铺前的1米左右成为了半私有空间(图14);有些干脆在二楼开着窗就聊上个半天;大人可以在楼上看到街区上玩耍的孩子(图15);邻里之间相互关照。兼具商业的繁华与生活的宁静悠闲。图13木雕老艺人图14店铺前的半私有空间图15店头街上玩耍的孩子城市色彩人们对色彩的感知要优先于对形体的感知。自然色彩是城市色彩的本底色。地域性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决定了地域性的建筑材料,汀州处于红壤地区,多数简单的房屋都是由红砖建造;汀州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格局,给山城增添了盎然的绿意;客家色系让城市色彩更加有风味,以赭石、木棕、土黄等调和的色系,辅助石灰白,透露长汀古朴、温馨、淡雅的基本色调。篇三:关于长汀县古郡南门街的调查报告关于长汀县古郡店头街的调查报告一、前言是漫长的岁月成就了所有的历史文化。这些,因为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日晒雨淋而留存下来的传统文化,是国家乃至世界的奇迹。就像秦始皇陵兵马俑、万里长城等等,这些不仅仅是为了让活在当下的我们去惊叹它的雄伟,更多的是让我们明白它们的历史价值和这些宏伟壮丽表面背后的故事,从而启发每一代的中华儿女。从早期开始,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