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纸船赏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冰心纸船赏析第一部分:现代诗歌鉴赏《纸船-冰心》(选修教学案例)纸船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冰心(1900—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赏析】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篇二:冰心-纸船《纸船》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纸船》赏析:《纸船》是冰心1923年去国留学途中在海船上写的一首诗,副标题为:寄母亲。讴歌母爱、童真与大自然,是冰心早期文学创作的三大主题。写于船上的《纸船》,是冰心面对大海,以赤子之心,寄情于慈母的诗作,虽只三小节十一行,却把“三大主题”都融汇于其中了。冰心出身在一个富裕、融和、充满温馨的家庭,自幼沉浸于天伦之乐和手足之情中,从孩提到成人,她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爱抚和关照,如今孑然一身离家万里、远涉重洋去异国他乡求学深造,这对感情极重、眷恋家庭的冰心来说,实在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她乘“约克逊克”船启程后,在途径日本国的三天航行中,每天都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迎着海风,凭栏远眺,脚下的滚滚波涛,更加激起她对烟台儿时生活的回忆和对母亲的萦念。船抵横滨码头时,她在船舱里接连写下三首思念母亲的诗,《纸船》便是其中之一。在这首诗里,诗人凭借叠纸船嬉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凄然泪下。全诗分三小节。第一节,写行动:我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接连两个“留着”,不仅形成了诗韵的旋律感,也使诗人执著的情感得以强化。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与前两句衔接,这“一只一只”,自然是说船儿虽小而数量却多,体现出诗人这一行动的意切情真。第二节,写意愿。前两句: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乍看似写自然环境的无情干扰,其实是表达诗人内心的痛楚。她知道,自己此去,与亲人将相隔万里,短期内是无法相聚的。然而她坚信,母女之间的亲情,是风吹浪打不能拆开,万水千山不能隔断的。因之下两句随即接写: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第三节,写梦境。人们在思念至深时,往往寄希冀于梦幻。冰心在《繁星》、《春水》等诗集中,曾多处写梦,如“梦初醒处,/山下几叠的云衾里,/瞥见了光明的她。”又如;“梦未终——窗外日迟迟,/堂前又遇见伊!”心有灵犀一点通。冰心相信,她想念母亲,母亲也在想念她。她叠的小船儿,定会漂流到母亲的梦里。她只希望母亲,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因为,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读罢《纸船》,谁能不为诗人对母亲的笃情而动容呢!篇三:《纸船》冰心相关资料冰心《纸船》的意象美作者:三槐堂冰心的《纸船》创作于1923年,8月17日,刚刚从燕京大学毕业的冰心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6天后,冰心在继续驶往大洋彼岸的邮轮上创作了这首诗: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首诗的主体意象就是诗题——纸船,分三小节,第一小节是叠纸船;第二小节是抛纸船;第三小节是梦纸船。第一小节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把它叠成很小的船儿,然后抛到海里,“从不肯妄弃”、“留着——留着”、“一只一只”,看似平淡的叙述表述的是心的虔诚,也为下文感情的喷发蓄势。对于“纸船”,从“留”到“叠”再到“抛”,这一系列的连续动作无比细腻的表达出了一位离家的游子对于母亲的思念,这一切的思念都化在“纸船”上,或许只有富有童心和爱心的年青的冰心才有如此丰富而细腻的情愫。第二节写从船上抛下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地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冰心叠纸船还是一种富有童心的女子行为,到第二节纸船的到处飘零已经有了诗人身世、处境的的艺术写照了。“天风”和“海浪”肆虐着小而轻的纸船,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已经远离故土、远离母亲的冰心那种漂泊无依的孤独。此时的“纸船”不再是思念的承载物,而且还是诗人自己漂泊的代言人了。接下来的诗句把诗人这种复杂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诗人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第三节变化了叙述角度,写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了一只很小的白船,继而喃喃地告慰母亲“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承接虽有跳跃,但仍显自然,且想象瑰丽奇特。这时的纸船已经富含了诗人的情感因素:纸船是诗人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如果把《纸船》看着是一首抒情乐曲,“叠纸船”是舒缓的开篇,“抛纸船”是跌宕的展示篇,“梦纸船”则是情感的高潮和戛然而止的无穷意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当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崇拜者的冰心,其《纸船》的创意显然是来自泰戈尔的同样题目的散文《纸船》: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我投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浮泛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这篇《纸船》是泰戈尔《新月集》中一篇别致的诗篇。泰戈尔的“纸船”承载的是一个孤寂儿童渴望被人了解的心思和梦幻般的希望。我将“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写在纸船上,放入急流,渴望异地的人知道我是谁。希望纸船把我园中长的丽花带到岸上,希望能有游伴把天上的小朵白云放在河里来与我的纸船比赛。诗人把天上的小朵白云联想成鼓着风的白帆并下到河里比赛,想象美丽奇幻且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子夜的星光下,我梦见睡仙坐在我的纸船里,缓缓的浮泛前去。同样的纸船,因为诗人灌注了奇特的想象,让纸船一直流淌到今天,还将绵延不绝??《纸船》(潘樟芳老师诗歌教学展示课)1、巧用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2、以亲切的态度笑对学生,很受学生喜欢。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教态,不是做作能装出来的,是教师修养的自然流露。3、用故事导入环节,师动情的语言有了用场、起了效果。4、“学生用一句话谈感受”环节,有一位学生竟用诗谈,很了不起。(可惜没记下原话)5、师的串讲得体、生动,除了师自身的高水平外,有意识准备也起了大作用。6、媒体资料怎样为我所用,值得注重。7、媒体展读可能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学生会觉得媒体展读如此好,自己都不敢开口了。8、学生读的时间太少。9、“个性化阅读”的另一招:离开“课文背景”、“作者背景”解读文章。(探讨)10、课堂剧:(1)、课堂是剧场;(2)、学生是演员:(3)、教师是讲解员;(4)、与课文剧的区别?11、师提示学生从作者冰心的角度思考(有什么启示),好。12、师指导“读法(技)”到位,但学生“感悟读(入情入境)”不理想,诗要读出感情。13、师把自己读诗的感受展露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好。14、课堂语言设计优美,展示优美。15、送给学生一句话: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16、这首诗易懂,学生读至能背诵即可。17、叶丽慧点评:(1)、语言精美;(2)、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3)、师亲切、自然;(4)、建议个体朗读的时间多一点;(5)、建议学生自评的时间多一点。18、彭红教研员点评:(1)、语言优美、精炼,诗一般的语言;(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好;(3)、对主题的把握,准;(4)、课外延伸,好;(5)不足,结尾过于仓促。胡明道《纸船》(东方雪整理)[这个贴子最后由东方雪在2006/04/0702:08pm第1次编辑]据《与会指南》适当补充并点评。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质疑,层层解读,体会作者思念母亲、呼唤母亲的深沉感情,丰富内心对“母爱”的情感体验。2、通过个性化的评点及独特的想象,品味、探究诗歌朴实含蓄的语言及淳厚、深情的意境。整体策略:1、在自主质疑、个性解读中积累知识,归纳方法。2、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合作分享,习得能力。3、在朗读涵咏中陶冶渐染,在与作品发生精神联系中,发展生命。教学过程:1、创设文化情境,打破认知平衡,拨动质疑琴弦,激发阅读期待。通过课前谈话,教师了解到一学生的哥哥出国留学的事实。课上,教师让这学生说说自己对哥哥留学的态度、感情。并出示1923年约克逊油轮的图片,说出一番动人的话:“船上,一个女孩也是要留学,但是,她并不快乐。她一边叠着纸船,一边流泪。”她为什么流泪呢?(这个环节概括起来,就是比照加叙述,引出课题。预设效果是引发阅读期待,但是,从现场看,这种期待并不强烈。在后面环节教师让学生读玩文章,提出疑问可以看到,学生只关心“她为什么流泪”。这种激发兴趣的方式没有问题,但是内容设计上还不是贴近学生心理。)2、自主散读作品,初识作品梗概。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要读大声,读清楚。学生开始自由朗读。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齐读,读得不很流畅。教师点出断句问题。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