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例研究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课例研究报告第一部分:历史教学设计终稿和课例报告历史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报告一、研修背景及相关信息1、背景:在新课改澎湃春潮的激荡下,我校教师也刷新了教学理念,并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展开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过几年的努力,课堂教学气氛、兴趣都比前活跃与好转,学习能力相对比以前提高。然而,我们付出的努力和所期望的结果却还相距甚远,近年历史中考平均成绩皆很不理想,这就不能不引起我校同行们高度重视,因此,我校政史地组又进行了“有效教学”的探讨,力图提高教学质量。2、研究学科与课题: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3、研究主要问题:从《秦王扫六合》这一课例研修中探讨“有效教学”。二、研究过程:1、主要研究过程:第一、准备阶段。查阅课改资料,系统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理论,确定研讨对象,准备好相关实施材料,形成研讨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第二、实施阶段。按方案实施,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收集“有效教学”材料。第三、总结阶段。认真进行分析、综合和总结研讨经验,撰写课题研修报告。2、主要研究方法:(1)理论依据。??以这次“国培”专家的讲座,尤其是相关“有效教学”和“课例研修”的理论为指导。?以网上访问“有效教学”前沿理论做补充参考。(2)搞好效果检测。选三个平行班,遂班实施试教,并及时进行效果检测,确保效果检测的可信度。(3)科学调整教学设计。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使之更加有利于开展“有效教学”,把检测效果和课堂观察当作改进“教学设计”的第一手参考材料。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学生应该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掌握“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通过启发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图表,把抽象化形象、具体,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忆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二)、学情分析1、知识状态(1)、对秦朝的各类制度、政策了解不多。(2)、对长城非常熟悉,但是对其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2、认知能力(1)、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2)、理解思维能力水平较低,对一些专有名词或概念如“中央集权制度”不易理解。3、学习情绪(1)、对扫六合、焚书坑儒等故事性较强的事件非常感兴趣,有求知欲。(2)、对制度、政策、措施的原因分析、结论评价不感兴趣。(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2、难点:如何看待“焚书坑儒”,理解“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二、教学设计(一)、教法学法:1、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2、讨论法、图解法:引导学生看图,组织学生自行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3、角色置换法:请学生重现历史的精彩场面,启发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考虑问题(二)、教学资源:1、素材:《秦始皇像》、《战国形势图》、、〈〈秦统一六国形势图〉〉、各国化货币、文字图片、长城和灵渠景观、《秦朝疆域图》等。2、课件:自制多媒体课件,音像图片资料等。(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视频《荆轲刺秦王》,创设历史情境。师:视频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生:“荆轲刺秦王”。师:故事讲完了,我们来思考一生:讲“荆轲刺秦王”个问题,荆轲应不应该刺杀秦王呢?有人认为荆轲很伟大,为挽救燕国献出了自己生命,但也有人认为荆轲不应该刺杀秦王,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秦王,看看他是否该杀。那现在就请同学们随我走进秦朝,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故事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是重点。预期效果: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从“人心所向;实力雄厚;善于用人”三方面分析、讨论、回答“秦统一的原师:(画面展示《战国形势图》)学生:齐楚燕韩赵“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个国家?分魏秦,西边是秦国,齐别找出它们的地理位置,其中最强国在东边,燕国在东北大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引导学生看地图回答问题)。师: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料面,赵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魏国和韩国夹在中间;最强大的是秦国,因为秦国经过了商P56--57,启发学生分析、讨论秦朝鞅变法。完成统一的原因。师:归纳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主要为三点:首先,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其次,公元前356年,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实力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回答“秦统一的原因”。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第三、善于用人。嬴政秦王嬴政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有才干的人。师:秦王灭六国从何年开始?哪年结束,能说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吗?因”等课堂活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像、秦统一动,突破重点,六国形势图等,引导学生看图,加培养学生的阅深理解和记忆。读理解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分师: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学生看形势图、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析问题,解决历什么国家?定都在哪里?史问题的能力。师: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2、秦统一的过程3、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师提问:新型国家的统治者秦始皇是如何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教师:采取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7-59,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展开讨论、交流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既要采用多媒遂幅展出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措施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交流,并进行点十年间先后灭掉了六国,先后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学生: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拨、启发。最后教师归纳秦巩固统治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学生带着问题,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阅读、看图、理解、思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考、分析、讨论、并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教师结合图表进行讲解中央集权制度,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突破难点。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回答“秦为了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教学的重点。2、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其中:建立中钱。统一度量衡。(意义:巩固了秦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是难点。可通过展出图解与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预期效果:启发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3、文化上、把小篆做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推广隶书。(意义:学生通过看展示的图巩固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表,阅读课文,听老师4、思想上,焚书坑儒。(危害:讲解,把握政治上的措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施。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的损失。)5、军事上,派蒙恬反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6、开发南疆,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学生经自己的阅读思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考后,结合教材P58相关图片和老师的讲解,理解、把握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方面的措施。师:看图完成疆域四至:指导学生看图掌握秦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教师小结:秦的统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上合并,国家统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心理上的强烈认同感与凝聚力,正是有了这种情感与力量,在以后的岁月中,再乱的形势,再强的外敌,都休相把中华民族分割开来。我们《秦王扫六合》这一课后,对秦始皇也有较全面的认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课后,大家可展开讨论。三、秦朝的疆域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秦朝疆域四至,从中体会秦统一的意义,认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四、小结和课外检测通过小结,强化秦朝统一的意义,促使学生从感性向理性的转化。利用下一节课时间进行小检测:12、写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_________。4、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5、简述秦朝疆域的四至。6、7、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8、你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篇二:历史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报告[1500字]历史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报告一、研修背景及相关信息1、背景:在新课改澎湃春潮的激荡下,我校教师也刷新了教学理念,并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展开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过几年的努力,课堂教学气氛、兴趣都比前活跃与好转,学习能力相对比以前提高。然而,我们付出的努力和所期望的结果却还相距甚远,近年历史中考平均成绩皆很不理想,这就不能不引起我校同行们高度重视,因此,我校政史地组又进行了“有效教学”的探讨,力图提高教学质量。2、研究学科与课题: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3、研究主要问题:从《秦王扫六合》这一课例研修中探讨“有效教学”。二、研究过程:1、主要研究过程:第一、准备阶段。查阅课改资料,系统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理论,确定研讨对象,准备好相关实施材料,形成研讨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第二、实施阶段。按方案实施,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收集“有效教学”材料。第三、总结阶段。认真进行分析、综合和总结研讨经验,撰写课题研修报告。2、主要研究方法:(1)理论依据。??以这次“国培”专家的讲座,尤其是相关“有效教学”和“课例研修”的理论为指导。?以网上访问“有效教学”前沿理论做补充参考。(2)搞好效果检测。选三个平行班,遂班实施试教,并及时进行效果检测,确保效果检测的可信度。(3)科学调整教学设计。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使之更加有利于开展“有效教学”,把检测效果和课堂观察当作改进“教学设计”的第一手参考材料。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学生应该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掌握“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通过启发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图表,把抽象化形象、具体,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忆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二)、学情分析1、知识状态(1)、对秦朝的各类制度、政策了解不多。(2)、对长城非常熟悉,但是对其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2、认知能力(1)、联系、比较能力较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