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调研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调研报告第一部分: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日期:2012-2-15根据安排,我们就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十一五”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中小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优化发展环境、转变发展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过去,我市中小企业户数不多、总量不大、规模较小。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到去年底,按照国家企业分类标准,全市中小企业(含非公有制经济)总数达到12.28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户数的98.8%,是“十五”末的2.25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是“十五”末的8.9倍;资产总额达到40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8万人;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2.2万户,注册资本204.8亿元。经过资源整合、企业重组、收购兼并和技术改造,形成了一批有国有与民营独资、合资、股份制和混合经济成份同时并存的大企业、大集团,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据统计,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的企业有12户,50-100亿元的企业有5户,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户,这21户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58.6%。(二)工业企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我市中小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去年,全市663户(含8户大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82.3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33.7%;实现增加值1151.0亿元,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19.6%。全市工业增加值首次在全省各地市中突破“千亿元大关”。煤炭产量达到2.57亿吨,原油产量983万吨,原油加工量261万吨,兰炭产量960万吨,电石产量92.9万吨,发电量356.3亿度,金属镁产量18.9万吨,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高位增长速度。(三)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中省、国有大中型和上市企业纷纷进入我市,为全市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形式融合一体,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家庭式、家族式、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提升了三个层次:管理制度化,大部分中小企业加强了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了“依法治企”;管理科学化,现代的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管理手段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动了我市中小企业的科学管理;管理战略化,大部分中小企业增强了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克服了短期行为,制定了企业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市10%的中小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4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四)中小企业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地方财政贡献大。2010年,全市县域工业增加值完成1051亿元,县域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府谷县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206.8亿元,实现税金47.3亿元,财政贡献率达到67.4%;神木县中小企业上缴税费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0%以上;吴堡县中小企业上缴税金对全县财政贡献达到58%。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渠道,是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依托力量。(五)注重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格局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市直接投入企业的科研经费达6800多万元,中小企业创新技术成果19项、授权专利75件、成果和专利应用转化率达70%以上,大力培育和创立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全市拥有科技企业95户,资产总额达35亿元,年实现利税2.91亿元。17个产品荣获“陕西名牌产品”称号,7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36户企业获得了陕西省“著名商标”称号,13家企业获得了“榆林市知名商标”称号,企业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坚持走循环、节能、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多数企业的自觉行动,煤炭企业加大煤炭深加工和就地转化力度,煤炭产品结构由单纯生产原煤型向能源化工型转移,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煤-兰炭-尾气-白灰-电石;煤-电-电石-聚氯乙烯-烧碱;煤-甲醇-醇醚燃料;煤-焦油-燃料油等循环产业链条。同时,大部分企业的电石渣、电厂炉渣、煤泥、煤矸石等废弃资源实现了再循环和再利用,基本做到了“闭路循环,吃干榨尽”,形成了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格局。(六)中小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对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市传统产业全部是中小企业,传统产业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南6县红枣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榆林羊老大、神木通海羊绒等羊绒制品和各县区服装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解决安置员工相对较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据调查,全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58万人,比“十五”末净增30.5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就业6.1万人;支付劳动报酬112亿元,直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46亿元。其中,府谷县中小企业吸纳就业11.9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50%以上,在吸纳当地劳动力中贡献率达到98%以上;神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均来自中小企业。二、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领导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序还不够。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级领导对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象抓能化大工业那样抓中小企业发展,使中小企业在整体经济运行中缺乏招数,后劲明显不足。(二)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据调查,我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中级以上职称的分别占员工总数的5%、3%。规模以下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只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左右,与企业发展需要很不协调,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普遍紧缺,特别是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近年来,我们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人才培养和引进数量和质量,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和观念的落后,我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不足,创新能力差不能适应市场竞争要求,一些企业“重模仿、轻创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全市中小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至今空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只有8户。多数生产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各县区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对科技人员激励政策不够。(三)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普遍问题,当前不少中型企业和大多数小型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得不到银行的贷款,只能利用民间的高利贷来维持周转,致使原本微利的企业融资成本加大,生存艰难。今年由于宏观政策的调整,企业项目建设、流动资金贷款等受规模的限制,银行贷款供需矛盾更加凸显,据对全市126户中小企业调查统计,资金需求量达82.3亿元,其中,流动资金需求占70%。(四)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体系不健全。“十一五”以来,国家为了推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省、市、县政府也相应制订了不少配套政策措施,包括中小企业促进法、发展非公经济36条、西部开发战略以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等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地方政府和企业通过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服务体系不健全及其他原因致使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还比较艰难。三、加快中小企业对策与建议“十二五”期间,榆林经济将步入持续跨越发展阶段。中小企业是我市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的主要力量,任重道远。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一)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企业生产要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针对我市中小企业人才短缺,科技创新动力不足问题,要从育才、借才、惜才、用才、留才五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加大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工作力度。按照“十二五”人才规划战略目标,要层层落实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落实培训对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并充分利用企业联合会等培训基地,重点培育企业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企业内部也要建立培训中心,加强继续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专业部门和人才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专家型高端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紧缺人才,“借梯上楼,借船渡海”;要珍惜和爱护人才,要制定保护人才、提高人才政治经济地位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人才转化生产力的积极性;使用人才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不拘一格充分使用各类人才。组织人事部门和国资监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库,特别是对通过认证培训的职业经理人,应作为提拔、任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基本条件,逐步推行企业负责人市场招聘制度,形成用人的激励竞争机制;留人就是要解除人才在企业工作的后顾之忧,提高对人才的福利待遇,为人才创造发展空间,真正做到用政策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同时,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劳动法》,为职工足额缴纳“三险五金”,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稳定职工队伍。政府部门要采取切实的措施鼓励引导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解决民营企业人才稀缺问题。(二)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市、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指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加强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技术改造和重点工艺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两化融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结构调整步伐;推进技术转移新机制的形成,大力实施科技园区带动辐射和科技成果规模转化,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加工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增强我市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目标责任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展市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企业技术中心评审、认定工作,并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政策,制定我市鼓励措施。要激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金融、社会资金等多渠道投资,着力扶持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项目,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三)多渠道为中小企业创建融资平台。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更难是当前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宏观经济调控和我国金融体制的问题,对此我们一个地方无能为力解决。但从全国看南方好于北方,从我市看北六县好于南六县,神府又好于其他地方。所以只要积极努力,改革创新还是会有一些办法缓解困难的。一是政府应成立投融资领导小组,研究如何有效合理的发展和激活民间资本,整合重组以国有资本控股、民营企业参股的市级信用担保和再担保公司;建立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沟通促进银行落实放大倍数政策,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增强为中小企业服务意识。各级政府部门要下大力引导帮助龙头企业积极上市,构建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召开项目与融资促进会,充分发挥现有的投资公司、股权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基金会等机构的融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急需资金。鼓励资源开发型企业到南六县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单位,解决专业银行机构空白区域的贷款难问题。二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组织中小企业积极申报中、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争取逐年增加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额度,重点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畜牧业种养大户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争取设立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专项资金,安排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和产学研补助经费。各县区也要随着财力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