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中国文化是由中国士人在许多世纪中培养起来的�而中国的士人是相当具有世界性的。与欧洲的文人不同的是�中国士人不管来自何方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在西方人看来�文化与区域相连�各地的风俗和语言就标志着各种文化。但对中国人来说�文化是宇宙性的�所谓乡俗、风情和方言只代表某一地区。要理解这一区别必须理解“礼”这个概念。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正因为西语中没有“礼”这个概念�西方只是用风俗之差异来区分文化�似乎文化只是其影响所及地区各种风俗习惯的总和。然而�无论在�中国的�哪儿�“礼”是一样的。“礼”是一个家庭的准则�管理着生死婚嫁等一切家务和外事。同样�“礼”也是一个政府的准则�统辖着一切内务和外交�比如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征兵、签订和约和继承权位等等。要理解中国文化非如此不可�因为中国文化不同于风俗习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民族�是因为“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得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一、从俗到礼上古社会盛行各种蛮风野俗�随着时代的演进�这些无益于身心健康的习俗逐渐被文明的礼仪所替代。周公制礼作乐�是古代中国划时代的大事�奠定了中华礼乐文明的底蕴。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表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礼记·王制》商代已进入发达的青铜文明时代�但古风蛮俗依然笼罩整个社会�典型的例子有二�一是事无大小�都要占卜�不问苍生问鬼神�二是人祭和人殉的盛行�人祭是将活人杀死�用做祭祖的供品�这是远古食人之风的延续�人殉是用活人陪葬�与人祭性质相同。一年救乱�二年伐商�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尚书大传》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酒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威�自我民明威。——《皋陶谟》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万章下》引《太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襄三十一年引《太誓》中国政治与文化的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周公制礼�“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代之制度典礼�实皆为道德而设”。——《殷周制度论》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恥且格。”——《论语·为政》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礼记∙文王世子》二、礼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中华文明以礼为主要标志�举凡天子封邦建国、疆域划分、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役财用、冠昏丧祭、服饰膳食、宫室车马、农商医卜、天文律历、工艺制作等无所不包�范围之广�与今日之“文化”概念相仿。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礼记·曲礼》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礼记·曲礼》2、礼是文明民族区别于野蛮民族的标志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记·乐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礼�国之干也。《左传》僖公十一年礼�政之舆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礼�身之干也。《左传》成公十三年礼者�所以正身也。《荀子》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记》礼义不行�教化不成。《荀子》道也者�何也�礼义、辞让、忠信是也。《荀子》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荀子》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礼记·曲礼》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荀子·王霸》三、礼与中国人文精神礼�包括礼法与礼义两大部分�前者是行礼的程式�后者是制定程式的人文依据�前者是礼的外壳�后者是礼的灵魂�礼的根本价值是表达人文精神。礼者�敬而已矣。——《孝经》毋不敬。——《礼记•曲礼》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礼记•哀公问》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之毋相亵也。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甚矣。——《礼记∙表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记•曲礼》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礼记•玉藻》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德辉动于内�理发诸外。——《礼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礼记•郊特牲》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也�不可谓礼。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今政令在家�不能取也�有子家羈�弗能用也�奸大国之盟�陵虐小国�利人之难�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于他。思莫在公�不图其终。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远乎�”君子谓叔侯于是乎知礼。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毛诗序》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朱子《集注》�“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有以识其性情之正也。”——《论语·八佾》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礼记∙曲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