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部分区域地理与区域发展专题十一 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真题多维细目表考题涉分考点题型难度命题情境设问特征方法技巧素养体现2019北京文综,36(2)8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综合题难“跨境经济合作区”与扶贫推理分析综合思维2018北京文综,40(1)10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综合题中京杭大运河特征总结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015北京文综,24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选择题中贾平凹《太白山记》关键词“过度猎狼”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方法人地协调观2013北京文综,36(3)12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综合题中新西兰南岛和北岛对比分析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011北京文综,36(4)8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综合题中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推理分析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考情统计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考频10年1考均分0.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考频10年4考均分3.8命题规律与趋势01考查内容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02考频赋分北京文综对环境问题的直接考查频率不高,但是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考查较多。赋分多在4—8分。03题型难度倾向于以综合题形式考查,难度以中档为主。04命题特点人口、资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是常考内容,多以具体案例的图表资料和区域图为切入点来考查人地的协调发展,高考常规考法如下:(1)以沙尘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粮食问题、交通问题等热点为切入点,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地区分布差异及解决措施。(2)以生态环境破坏区、海上航线的石油泄漏、沿海赤潮、咸潮、湿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为背景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3)以我国某些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结合典型案例考查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05核心素养对学生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素养要求比较高。06关联考点中国地理概况、世界地理概况。07命题趋势预计未来北京高考还将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发展的条件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考点的内容,直接考查环境问题的可能性较小。08备考建议关注新闻热点,关注国家发展大计等时事。2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214考点一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0年1考  从形成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如砍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捕猎、过度开发矿产资源等,导致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部分地区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动物数量日益减少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灌溉华北平原大水漫灌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氟氯烃化合物等气体洪涝、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多发,过量紫外线影响人和动物身体健康,酸雨腐蚀建筑物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滥用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汽车马达声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赤潮、日本水俣病事件、海上石油泄漏  二、典型环境问题探究(一)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②物质条件: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天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则加速荒漠化进程。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自然因素。(2)人为原因人为因素所占比例主要分布地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①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②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③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①生物措施:在绿洲地区的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前沿地带,乔灌结合,建立防沙林带;在内陆地区,建立农田防护林网。②工程措施:在缺水少流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开源: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开发新能源。节流:推广省柴灶等。(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适当生态移民。(二)水土流失(以我国黄土高原为例)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潜在因素①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②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专题十一 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    ③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④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原因———主导因素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以用作薪柴;②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如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等;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工程等开发建设不当。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图示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实施可持续发展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积极参与;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二)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3.适度消费生态环境及资源是有限的,适度消费提倡满足基本需求条件下的适度、适量消费,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易错易混提示1.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断进步与深化。2.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也有环境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口少,生产力水平低,人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弱,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的。而且群体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很小。3.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不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4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  二、我国主要的生态农业模式农业模式分布地区原因农业特点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年积水不退,水热充足在低洼易涝区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的肥料,以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鱼塘—台田农业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地势低平,涝渍严重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植粮、果、棉和饲料作物,饲养禽畜。这种模式,使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山区立体农业南方山区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在河谷底部的溪流、水库里养鱼、鸭,谷底平地种粮食,从山麓到山顶分别种植亚热带水果、毛竹、茶叶和发展用材林的经营方式。这样布局,既发展了生产,又保持了水土,使山区农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北京“留民营”模式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人多地少,城市近郊以秸秆、米糠、麸皮等作饲料进行饲养,牲畜粪便和部分秸秆送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作生活燃料,沼气池里的废渣送回鱼塘,或者送至农田,这样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增加农田的有机质含量,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循环  三、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生产→污染排放”单向流动型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反馈式流程,实现经济生产的“低消耗、高利用、低废弃”,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小到最低程度。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考点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0年4考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1.自然环境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分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位置、占国土面积东部临海、45%深居内陆、30%地处西南部、25%地形平原、低山丘陵为主高原、高山和盆地为主,多风成地貌高原、山地为主,冰川广布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水文特征多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多内流河、咸水湖,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内外流区兼具,湖泊众多,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土壤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原始土壤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但现状多为农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植被自西向东依次为荒漠、荒漠草原、草原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寒荒漠;自山麓向山顶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2.人类活动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农业活动最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以畜牧业为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