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十三 区域及生态环境建设真题多维细目表考题涉分考点题型难度命题情境设问特征方法技巧素养体现2019课标Ⅱꎬ3722分区域研究与“3S”技术综合题难浙江滑雪场建设设问递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018课标Ⅰꎬ3722分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综合题中扎龙湿地推测特点、分析变化、指出原因、开放性设问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017课标Ⅱꎬ1—28分区域研究与“3S”技术选择题难秦岭—淮河线关键词:目前、突出体现、长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016课标Ⅲꎬ36(3)6分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综合题中巴西内格罗河开放性设问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018天津文综ꎬ10—118分区域研究与“3S”技术选择题中城市经济功能与文化功能推理判断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018江苏单科ꎬ23—246分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选择题中江苏省造林变化设问递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016海南单科ꎬ2210分区域研究与“3S”技术综合题中华北民居植树分析原因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考情统计区域研究与“3S”技术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考频均分考频均分考频均分14卷2考2.1414卷0考014卷2考2命题规律与趋势01命题特点 区域研究与“3S”技术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区域地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手段ꎬ通过对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明确区域发展方向ꎮ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直接考查相对较少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ꎬ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来说尤为重要ꎬ这部分内容与选修教材内容存在一定重叠ꎬ在必修中考查相对较少ꎬ主要体现在对森林、湿地的考查ꎮ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在试题中出现较少ꎮ02考查内容 区域地理环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荒漠化的成因、对策水土流失的成因、对策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湿地的形成与保护03考查方式和角度 多结合自然地理要素或人类活动进行综合考查ꎬ以考查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为主ꎮ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在课标卷中有所体现ꎬ如2018年课标Ⅰ第37题利用扎龙湿地考查自然地理原理ꎮ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2019年课标Ⅱ第37题中得到体现ꎬ特别是对滑雪场建设与区域环境之间关系的考查ꎬ很好地诠释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ꎮ“3S”技术考查近几年相对较少ꎮ04解题方法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05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06关联考点 区域工业、农业生产区域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07命题趋势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区域地理问题的研究方法ꎬ单独考查仍可能相对较少ꎬ但与其他知识点相结合进行考查ꎬ特别是能力考查仍将是高考的主要命题方向ꎮ74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193考点一区域研究与“3S”技术14卷2考 一、区域特征分析1.区域的位置特征2.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3.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ꎬ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ꎬ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ꎮ具体如下所示ꎮ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随着社会的进步ꎬ科技水平的提高ꎬ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性逐渐减弱ꎬ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逐渐减小ꎬ表现如下ꎮ(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ꎬ土壤肥沃ꎬ科技的进步ꎬ机械化水平的提高ꎬ使耕地优势得到充分发挥ꎮ(2)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灌溉技术、温室大棚等的发展ꎬ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ꎻ运输条件的改善、生产效率的提高ꎬ促进了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ꎮ 3.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时间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ꎮ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ꎮ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ꎻ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空间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产业结构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ꎬ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ꎬ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人地关系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ꎬ到明显不协调ꎬ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ꎬ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三、地理信息技术1.“3S”技术的对比项目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概念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地物进行感知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技术装备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软、硬件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工作流程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图像、数字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速度快、受地面限制小、获取信息量大、应用广图形化、可视化、及时更新信息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应用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测绘、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市场分析等领域军事、交通、旅游探险、大地测量、野外勘测、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方面 2.“3S”技术的判别(1)“点”与“面”判断GPS、RS、GIS①GPS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ꎮ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ꎬ如果是“点”则选用GPSꎮ②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ꎬ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ꎬ若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技术ꎬ若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位置则应选用GIS技术ꎮ(2)“想”与“看”区分RS、GIS“想”即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ꎬ需要计算、思考ꎻ凡是需要“想”的选用GISꎮ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ꎮ专题十三 区域及生态环境建设75 图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ꎬ楼上住人ꎬ楼下架空ꎬ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ꎮ建房时ꎬ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ꎬ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ꎬ形成悬空吊脚ꎬ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ꎬ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特点ꎮ素养设问 分析吊脚楼所具有的优点ꎮ参考答案 吊脚楼悬空建设ꎬ可以通风透气ꎻ依山依地势而建ꎬ楼层较高ꎬ可以节约土地ꎻ使用当地现有的竹木ꎬ造价较低ꎬ适用于民居建设ꎮ尝试命题 考点二荒漠化与水土流失14卷0考 一、荒漠化1.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 (1)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ꎮ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ꎬ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ꎬ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ꎬ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ꎮ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ꎬ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ꎬ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ꎬ并最终连接在一起ꎬ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ꎮ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ꎬ还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ꎮ(2)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ꎬ大水漫灌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上升ꎬ地下水位上升后ꎬ地下水易沿土壤孔隙到达地表ꎬ在蒸发作用下ꎬ地下水变成水汽蒸发ꎬ而其携带的盐分在地表集聚ꎬ于是形成次生盐渍化ꎮ(3)石质荒漠化的形成:在降水丰富的石灰岩地区ꎬ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地表遭受破坏ꎬ表层土壤被流水侵蚀ꎬ基岩大面积裸露ꎬ因此形成石质荒漠化ꎮ 2.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形成原因①自然原因条件具体表现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ꎬ降水稀少ꎬ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物质条件———土质疏松ꎬ为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天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ꎬ大风日数多ꎬ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ꎬ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动力条件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ꎬ降水变率大ꎮ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ꎬ少雨则加速荒漠化进程ꎮ气候异常ꎬ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ꎬ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②人为原因人为因素所占比例主要分布地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ꎬ特别是沙区边缘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靠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a.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ꎬ推广节水农业ꎮb.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ꎮc.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ꎮ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前沿地带乔灌结合防沙林带内陆区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措施缺水地区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措施兴建沼气池营造薪炭林开发新能源开源→↓推广省柴灶节流→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ꎬ提高人口素质ꎬ适当生态移民ꎮ76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 二、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ꎮ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ꎮ降水越多越集中ꎬ强度越大且多暴雨ꎬ侵蚀作用就越强ꎬ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ꎮ在一定范围内ꎬ地形坡度越大ꎬ坡面物质越不稳定ꎬ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ꎮ植被覆盖率越低ꎬ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ꎬ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ꎮ土质越疏松ꎬ水土流失越严重 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ꎮ应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ꎮ(1)生活能源短缺ꎬ大量砍伐薪柴ꎮ(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ꎬ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ꎮ(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ꎮ3.从人类活动的技术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ꎬ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ꎮ(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ꎮ(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ꎬ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ꎮ考点三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14卷2考 1.森林资源的作用、分布(1)森林的环境效益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ꎻ在城市中: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作用ꎮ(2)世界森林的分布2.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全球环境效应:地球之肺、巨大的储水库、生物基因宝库ꎮ(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①雨林生态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ꎬ生物循环旺盛ꎬ生物生长快ꎮ②脆弱性的表现生物和养分再循环旺盛ꎬ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ꎬ土壤十分贫瘠ꎻ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ꎬ而植物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ꎬ一旦破坏ꎬ整个生态系统将陷于崩溃ꎮ(3)雨林的开发和保护①雨林被毁的原因图解②保护应放在第一位ꎬ需要国际社会共同保护ꎮ3.湿地资源的功能 我国主要区域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区域生态问题成因措施东北地区①黑土开垦后ꎬ引起土壤冲刷ꎬ黑土层日渐变薄ꎻ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变化ꎻ③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破坏严重①黑土被开垦后ꎬ自然平衡遭到破坏ꎬ引起土壤被冲刷ꎻ②林木超采ꎬ采育脱节ꎬ毁林开荒ꎬ森林火灾ꎬ居民烧柴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ꎻ②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ꎬ植树造林ꎬ土壤培肥ꎻ③合理采伐ꎬ营造人工林ꎬ综合利用木材ꎬ建设自然保护区华北地区①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ꎻ②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ꎻ②片面扩大灌溉面积ꎬ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