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9届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B.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C.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D.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答案】A【解析】【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2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A.社会危机日益严重B.朋党集团势力膨胀C.门第成为选官标准D.专制皇权受到威胁【答案】B【解析】【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鼓励土地买卖B.社会贫富差距拉大C.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D.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答案】D【解析】【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34.明代李贽认为人的心性、才能各不相同,故为政者不能根据自身的标准去要求人民,而要“顺其性而不拂其能”,“恒顺于民”;使“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从而实现“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材料反映李贽A.反对用自身的道德标准束缚人民B.倡导私欲以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C.批判君主专制反对思想压制D.主张弘扬发展人们自然之性【答案】D【解析】【详解】“反对用自身的道德标准束缚人民”,以偏概全,脱离题干主旨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不能体现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故B项错误;“批判君主专制反对思想压制”与题干主旨思想不符合,故C项错误;由“人的心性不同,才能各不相同,为政者要顺其性,使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可推知李贽“主张弘扬发展人们自然之性”,故D项正确。5.据《申报》载:上海机器织布局在1880年10月公布招股章程后,不到一个月“聚本银三十万光景”。开平矿务局100两的股票在上海价格竞涨到150两左右。电报局的股票在上海面额100两的股票上升到115两。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所发展B.股价变动反映企业有利可图C.股份制企业模式受到官府认可D.新闻报刊可作为史料研究依据【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主要描述洋务民用企业的发展概况,洋务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股价变动反映企业有利可图”仅体现后两句内容,以偏概全,偏离此题主旨,故B项错误;洋务民用企业招股及股票价格上涨,表明股份制企业模式受到宫府认可,故C项正确;“新闻报刊讨作为史料研究依据”与题干要求不符,故D项错误。46.1920年,有人撰文批评“增加富力开发实业”等救国主张,认为“中国人民已立在这劳工运动日盛一日的风潮中,在中国想发展实业,非由纯粹生产者铲除国内的掠夺阶级后组织经营实业不可”。这表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日益显著B.民族独立是实业救国的前提C.无产阶级已成为革命主力军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萧条【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中心在于撰文批评发展资本主义的实业救同主张,强调工人阶级铲除掠夺阶级后,由工人阶级组织经苕实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故A项正确;题干强调工人阶级铲除剥削阶级后,由工人阶级组织经营实业,B、C项与题下主旨不符,故B、C项错误;题干批评发展资本主义的实业救国主张,不能体现一战后民族资本义工业萧条,故D项错误。【点睛】中国近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足高考的重点,要重点把握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把握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的产生。7.在重庆谈判之前,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20、23日三次驰电延安,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但第一封电报发来时,中共态度较为冷淡;收到第二封电报时,中共决定派周恩来去重庆;收到第三封电报时,中共决定派毛泽东亲自去重庆。中共态度的变化A.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B.体现国民党方针的变化C.说明国内和平得到保证D.反映了抗日局势的变化【答案】A5【解析】【详解】材料讲的是面对蒋介石的邀请中共不同的态度。由于蒋介石奉行其独裁政策,缺乏公正解决争端的诚意。为此,中共决定暂时中断与美蒋的联系,把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作为制止内战的主要手段。所以,当蒋介石第一封电报发来时,中共态度较为冷淡。后来斯大林此间曾两次来电促请中共接受蒋之谈判邀请。而中共中央在《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告》中也专门提到:“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可见中共态度的变化是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故答案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最后还是发动了内战,故排除B项;重庆谈判所签订的双十协定最后被撕毁,国内战争爆发,故排除C项;由时间“1945年8月14、20、23日”可知,日本投降,战争的局势己经稳定了下来,故排除D项。8.下表为1952年—1960年苏联技术专家来华人数。(说明:表格中的数据截止到1960年1月1日。——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由表可知,当时苏联技术专家来华人数的变化A.有助于取得抗美援朝胜利B.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C.反映了中苏关系发生变化D.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不能得出苏联技术专家对抗美援朝的影响,故排除A项;题干的问题强调的是人数的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50年代中期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而中苏关系恶化后,援华的技术专家减少,虽然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援助不仅在工业方面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而且在政治制度的建设、教育文化的发展等各个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也进而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但是与问题不符,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苏联来华专家人数由增加到减少,原因在于两国关系的变化,故答案选C项;技术专家包括工业、农业、教育等方而专家,因此D项只是其中一部分,故排除D项。69.民主使人变成“政治的动物”,典型的例子就是苏格拉底之死。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们敬畏一个无罪的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死亡,后人将难辞其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苏格拉底以此迅速进入圣灵的位置”。由此可知,苏格拉底之死A.是多数人的暴政造成B.是公民高素养的特殊体现C.使人文精神得到传播D.体现了法律尊严不可亵渎【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讲的是对苏格拉底之死对雅典民主制的反思,突出苏格拉底的个人魅力和素质,这是一个公民所具有的品质,故答案选B项,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人文精神,故排除C项;D项只是表象,故排除。10.下表为德国、法国、英国成立的工人组织及时间。由表可知A.工人运动得到人民群众支持B.工人阶级认识到了资产阶级本质C.全世界的工人已经联合起来D.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己经爆发出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讲的是德国、法国和英国成立工人组织,但不能得出工人运动己经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故排除A项;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主要是:对广大的劳动人民实行最广泛的7民主;镇压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和一切敌对势力的反抗、破坏;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并在此基础上消火一切阶级差别、重大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但是这时候工人阶级并没有认识到,故排除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第一国际的成立,才能说全世界的工人联合起来,故排除C项;德国、法国和英国纷纷成立工人组织,随后又发生了工人运动,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丁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也进一步说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巳经爆发出来,故答案选D项。11.英国的贵族和乡绅属于既得利益者,成功的中产阶级以及那些志在效仿的人士感到心满意足。但对劳苦者而言,工业革命摧毁了他们的传统世界和生活方式,却没有自动带来可以替代的东西。造成这种不同体验是因为A.不同阶级在工业革命中受益不同B.历史研究者的视角不同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D.分析问题阶级立场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不同阶级所带来的不同利益,因此,感受也不同,故答案选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历史研究角度,故排除B项;材料讲的是工业革命给不同阶级带来的影响,是属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角度,故排除C项;从材料不能得出立场的问题,故排除D项。12.新兴市场平均购买力GDP占全球比重由1990年的39.7%上升到2006年的48%。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以平均5%的速度向前发展。而同期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年份为3.9%。这反映了A.发达国家经济衰落B.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C.经济格局逐渐变化D.新兴市场占主导地位8【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讲的是新兴市场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比较,但是不能从数据分析出发达国家经济普遍衰落,故排除A项;也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多极化格局己经形成,而是正在形成中,故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新兴市场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而发达国家发展不及发展中国家,这说明了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发生变化,故答案选C项;目前依然是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故排除D项。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早在18世纪末在大西洋沿岸建成了纽约等主要城市。19世纪初,又先后建成了芝加哥等一批中部城市。19世纪中期以后,又在工矿业区、交通枢纽及太平洋沿岸建成了旧金山等一批重要城市。1840年以前的美国城市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东北部及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增长;1840年以后的10年中,中部地区的都市化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太平洋沿岸从1850年至1860年,该地区城市化增长率陡增12%。这大致体现出了美国城市发展自东向西推进的过程。——摘编自于云汉《近代城市发展的中国模式及其与美国城市化的比较》材料二据统计,1893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为6.0%,而长江下游区为10.6%;岭南区为8.7%;东南沿海区为6.4%。与东部沿海对照,内地城市发展停滞,如西安自近代开端至1920年,人口由上百万降至20万。东部沿海城市化进程是以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前提的。与之相伴随的是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及近代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