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实验室培养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类型细胞,测得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细胞中丙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B.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停留在分裂间期细胞数量最少的是丁C.不同温度下培养以上四种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D.正常情况下四种细胞在分裂间期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四种细胞中,丙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最大,但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不一定最长,A项错误;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停留在分裂间期细胞数量都会增多,但最少的不一定是丁,B项错误;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周期,所以不同温度下培养以上四种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C项正确;正常情况下四种细胞在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答案】C-2-【解析】【分析】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单体形成,核DNA分子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前期:间期的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纺锤体形成,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末期: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子细胞核,细胞一分为二。【详解】A、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出现,在末期消失,因此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不一定都能看到染色体,A错误;B、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消失,B错误;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一个核DNA分子,所以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所以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并不是始终保持一致,D错误。故选C。3.如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B.曲线b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点间的距离C.曲线c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D.曲线d代表纺锤丝的长度【答案】A【解析】-3-【分析】【详解】中心体在有丝分裂间期完成复制,在前期开始向两极移动直至达到细胞两极,所以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A项正确;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曲线c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点间的距离,曲线d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B、C项错误;在前期出现纺锤体,纺锤丝的长度逐渐增加,前期结束,纺锤丝的长度接近于细胞直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其纺锤丝的长度不变,后期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逐渐移向细胞两极,纺锤丝的长度变短直至为零,所以曲线b代表纺锤丝的长度,D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该过程中中心体的行为、着丝点与中心体的位置关系等,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理解图示曲线的横纵坐标的含义,重点分析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4.右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一分裂时期示意图。据图推断正确的是A.该时期细胞核糖体功能最为活跃B.此时细胞中存在四个中心粒C.该图反映细胞进行基因重组D.只要不发生基因突变,就可判断4上相应位置的基因是B【答案】B【解析】-4-【详解】核糖体在有丝分裂间期最活跃,而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在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已经完成复制,此时细胞中应有2个中心体,4个中心粒,B正确;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不发生基因突变,还有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所以4上相应位置的基因不一定是B,D错误。【点睛】要求考生首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其次能根据过程特点,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特别是D选项,还需考生掌握变异的相关知识。5.如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DNA含量和染色体行为及数量的变化B.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的中期D.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基因表达的程度高于分裂期【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在分裂间期,DNA含量因复制而加倍,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详解】A、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与染色体数量的增倍分别发生在间期、后期,核DNA含量与染色体数量均在末期随着子细胞的形成而恢复原来的数目,而染色体的行为表现在间期进行复制、前期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等,可见,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DNA含量和染色体行为及数量的变化,A正确;B、由图示信息可知: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B正确;C、DNA合成发生在间期,因此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5-D、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细胞分裂间期基因表达的程度高于分裂期,D正确。故选C。6.根据每个细胞核中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图1所示。根据细胞核中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B.图1中的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bc段C.图1中的甲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d点D.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会导致丙组细胞数增多【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1:甲组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为2,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DNA复制前期)与末期;乙组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由2增至4,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S期(DNA复制期);丙组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为4,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2期(DNA复制后期)和前期、中期与后期。分析图2:ab段细胞核中DNA含量由2增至4,说明在进行DNA复制,处于有丝分裂间期;bc段细胞核中DNA含量为4,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与后期;cd段细胞核中DNA含量由4减至2,说明形成了子细胞核,处于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图1中的乙组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由2增至4,而图2中的ab段的细胞核中DNA含量也由2增至4,说明都在进行DNA复制,因此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A正确;B、图1中的丙组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为4,图2中的bc段的细胞核中DNA含量也为4,因此图1中的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bc段,B正确;C、图1中的甲组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为2,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DNA复制前期)或-6-末期,图2中的d点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是由于在末期形成了子细胞核所致,所以图1中的甲组细胞并非全部位于图2中的d点,C错误;D、丙组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为4,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2期(DNA复制后期)或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丙组细胞增多,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据此明辨图1与图2中的细胞核DNA含量为2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DNA复制前期)或末期,细胞核DNA含量由2增加到4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S期(DNA复制期),细胞核DNA含量为4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2期(DNA复制后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7.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答案】C【解析】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的较多,都不能看到染色体,所以C错。考点定位:考查有丝分裂特点。8.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7-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答案】C【解析】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A错误;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知,此时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A)、蓝(B)、绿色(b)荧光点,各1个,B错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数目加倍,因此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C正确;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异常,D错误.故选:C.9.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使亲子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C.人类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或1条Y染色体D.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导致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基本上是母方的,故A错误。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与受精作用又使亲子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故B正确。人类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或1或2条Y染色体,故C错误。受精作用不是基于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故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8-10.如面图1为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D段含有4个染色体组,12个DNA分子B.FG段可发生基因重组C.图2细胞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D.图2所示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曲线图的HI段【答案】C【解析】【分析】①精原细胞既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又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处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