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Ⅰ、Ⅱ、Ⅲ+区域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下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所示天体系统的级别高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宜居带”内存在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大气成分B.恒星质量C.温度条件D.行星体积【答案】1.A2.C【解析】【1题详解】2由材料可知,“Trappist-1”为一恒星系统,其中心天体为恒星,天体系统为恒星系,地月系是最低级的天体系统,中心天体是行星,银河系比太阳系等级高,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等级相同,据此分析选A。【2题详解】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是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大气等。根据图示信息及材料,“Trappist-1”的宜居带距离中心天体较近,可能满足存在生命的温度条件。质量、体积会影响天体引力,进一步影响大气成分,而这个因素是天体的自身自带因素,并非“宜居带”内存在生命的条件。据此分析选C。【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自身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水和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有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距离太近、太远导致温度过高或过低,不适宜生命存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甲地一条平直河流的南岸受到严重的侵蚀,则该河流的流向是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4.图中除180°经线外,另一条日期界线是A.120°EB.60°EC.60°WD.120°W【答案】3.B4.C【解析】【3题详解】该题中甲地位于北半球,平直河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流和气流向右偏。根据材料,甲地平直河流的南岸受到严重的侵蚀,说明河流是东西走向,南岸是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侵蚀岸,则河流自西向东流,据此分析选B。【4题详解】3地球上的日期界线为0点所在的经线及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图中120°E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则120°E是12点,则0点所在的经线为60°W,据此结合选项本题选C。【点睛】地球上通常有两个日期分布,其界线分别为:180°日界线和地方时为24时或0时这条经线;当地球上只有一个日期时,则180°经线就是0时或24时经线;当地球两个日期平分,则180°经线的地方时12时。冬至前后北京时间十六点十五分左右,落日的余晖会将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的17个孔洞照亮,呈现出壮丽的“金光穿孔”景观,读此时的十七孔桥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5.该桥的走向为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6.出现“金光穿孔”景观的当地时间是A.3:59左右B.3:31左右C.15:59左右D.16:31左右【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冬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日落西南。出现“金光穿孔”现象也就是桥孔洞的方向与日落的方向一致,即桥的走向与日落的方向垂直,据此分析推知该桥应为西北—东南走向,选D。【6题详解】北京的地方时也就是116°E的时间,比北京时间(120°E)晚16分钟,则依据出现“金光穿孔”景观的北京时间16:15分左右可以推知此时北京的地方时是15:59左右,选C。【点睛】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4下图为一次太阳剧烈活动产生的巨大发光现象,同时还催生了太阳表面一团炽热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根据图文材料推测该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是A.黑子和耀斑B.黑子和太阳风C.耀斑和太阳风D.耀斑和日珥8.下列应对此次太阳剧烈活动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A.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B.尽量增加室外锻炼活动C.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D.关闭所有通信设施【答案】7.C8.A【解析】【7题详解】材料中“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可以判定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公里的速度向火星挺进”可判定太阳活动的类型为太阳风,据此分析选C。【8题详解】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减少太阳活动对航天器的影响,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动,A对;要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防止紫外线伤害,晒伤皮肤,B错;关闭所有通信设施是不现实的,C错;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备也不现实,D错。据此分析选A。【点睛】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及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59.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A.清明、惊蛰B.大寒、小寒C.芒种、小暑D.白露、寒露10.当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且南极点附近处于极地考察有利之时,此时节气为A.立春B.立夏C.夏至D.冬至【答案】9.C10.D【解析】【9题详解】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应位于夏至日或冬至日两侧,当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接近,白昼时间接近,清明和惊蛰、白露和寒露位于二分日两侧,昼长差距大,大寒、小寒均为昼短夜长,均位于冬至日后的节气,小寒昼长小于大寒;芒种、小暑与夏至日的距离相同,昼长接近,故排除ABD项,选C。【10题详解】当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时必为二至日,南极考察应在南极的暖季,也就是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时期。根据题目此时“南极点附近处于极地考察有利之时”,即此时南极点附近为极昼,结合前面分析,此时节气应为南极出现极昼的冬至,选D。【点睛】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读图,回答问题。11.该地的地理纬度为6A.0°B.23°26′NC.11°43′SD.11°43′N12.该地一年中A.始终昼长大于夜长B.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二分日时昼夜等长D.最大太阳高度为78°17′13.该地夏至日A.日出东南方向B.日落西北方向C.6:00后日出D.正午日影朝北【答案】11.D12.C13.B【解析】【11题详解】图中为北极星,因此该地位于北半球,北极星在当地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根据图示,北极星的仰角为11°43′,则该地的纬度为11°43′N,选D。【12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该地的纬度为11°43′N,在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太阳直射点在11°43′N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其最大太阳高度为90°;二分日时昼夜等长。据此分析选C。【13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该地的纬度为11°43′N,该地夏至日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夏至日昼长夜短,故日出早于6:00,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23°26′N,而该地纬度为11°43′N,则该地的正午太阳位于其正北,日影朝南。据此分析选B。【点睛】日出和日落的方位和时间与当地当时的昼夜长短有关:1.昼长夜短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北(北半球)、东偏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北(北半球)、西偏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前,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后。2.昼短夜长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南(北半球)、东偏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南(北半球)、西偏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后,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前。3.赤道:全年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方位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7下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地震波W1能通过的地球圈层有A.地壳与地幔B.地幔与地核C.地壳与地核D.所有内部圈层1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向下传播,W1与W2通过时,速度都明显增加的不连续界面是A.岩石圈与软流层的分界面B.地球内、外部圈层的分界面C.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D.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答案】14.A15.C【解析】【14题详解】图中显示,地震波W1、W2相比,W1的传播时间耗费较多,应为速度较慢的横波,横波不能穿过液态物质,但可以在固态中传播。地球的内部圈层包含地壳、地幔、地核。地核的外核物质推测为液态,故横波不能穿过,因此地震波W1能通过的地球圈层有地壳与地幔,据此分析选A。【15题详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向下传播,W1与W2通过时,速度都明显增加的不连续界面是莫霍面,该不连续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选C。【点睛】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分类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地震波纵波(P)固体、液体、气体较快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8横波(S)固体较慢质而变化(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不连续面地下深度波速变化莫霍界面33千米处(大陆部分)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在这里,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读北半球1月份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的大气示意图(甲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图),完成下面小题。16.甲图中M地西侧附近吹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7.据甲图可知,该日乙图中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答案】16.C17.A【解析】9【16题详解】据图可知,M地相对其两侧气压低,地处低压中心,其西侧方向近地面应为高压,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据此分析选C。【17题详解】由等压线向下弯曲,说明该地的气压为低压,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容易出现云雨天气,故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减弱;②表示地面辐射,会因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获得热量减少而相应减弱;③表示大气的逆辐射,会因云量增加而相应增强,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散射等,会因云量增加而相应增强,据此分析选A。【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会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增温,之后以红外线长波辐射形式向外辐散热量,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后大气会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放散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可以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被称为大气逆辐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与云量呈正相关。北半球某区域甲、乙两地之间有热力环流形成。下面①图为该区域等压面示意图,②图为丙、丁所在水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①图中A.甲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