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答案】A【解析】【详解】A.内环境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A正确。B.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不是内环境成分,B错误。C.解旋酶在细胞内促进DNA解旋,不是内环境成分,C错误。D.载体是细胞膜运载物质的工具,不是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2.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答案】A【解析】【详解】A.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A正确;B.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只能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发生,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发生在神经细胞上,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A。-2-【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正确区分那些结构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方法如下:(“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某同学为了验证“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设计了如下实验:(1)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滴管、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溶液、pH试纸等。(2)实验步骤: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A、B、C。②向A组中加入蒸馏水,B组加入等量缓冲液,C组中加入等量家兔的血浆,分别测量pH值并记录③同时向三组试管中加入等量Na2CO3溶液,分别测量各组的pH并记录。下列关于实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预测结果:A组pH值上升,BC组变化不大B.此实验的结果,即可证明“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C.此实验因变量是pH的变化D.A组加入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缓冲物质由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3-(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A组中不含缓冲液,所以不能维持pH稳定,BC两组含缓冲液或兔子的血浆,可以维持pH稳定,A正确;B.实验结果A组pH有很大的变化,而BC两组pH改变不大,得出结论“在血浆中可能存在缓冲物质,维持pH稳定,”B错误;C.实验因变量是三只试管的pH变化情况,C正确;D.A组加入蒸馏水作为对照,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明确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根据实验材料及用具补充实验步骤,并能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4.如图为一健康人的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③为组织细胞,其中的水可来自于②和④B.若③为脑细胞,②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③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①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⑤处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答案】D【解析】【详解】A.若③为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水来自血浆和细胞内液,A错误;B.若③是脑细胞,脑细胞呼吸消耗氧气,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③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B错误;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血糖不会进入细胞合成肌糖原,因-4-此饭后五小时①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⑤处,C错误;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胰岛素分泌增多,所以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D正确。故选: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5.下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①和②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如下:据图可判断题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共同构成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详解】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血浆和组织液,即①和②,A正确;B.乙酰胆碱被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即组织液②中,B正确;C.①与②、④相比,蛋白质的含量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D.内环境只是指细胞外液,只是包含①②④,所以D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6.下列与稳态失衡无关的是()A.尿毒症B.寒冷中的战栗C.人体缺钙导致肌肉抽搐D.过敏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详解】A.尿毒症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造成稳态失衡,A错误;B.寒冷环境中,人体散热增多,通过战栗增加产热,维持内环境稳态,B正确;C.肌肉抽搐的原因是人体中缺钙,内环境稳态失衡,C错误;D.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免疫失调,D错误。本题选B。【点睛】稳态的失衡包括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失衡,考查失衡时常从内环境成分上考查,识记选项中各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7.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6-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的,A、D错误;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伤口感染后会红肿、发炎甚至化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B.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局部肿胀C.吞噬细胞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D.痛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刺激下丘脑,产生痛觉【答案】C【解析】【分析】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有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详解】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血管通透性增加,皮肤变红,A错误;B.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局部肿胀,B错误;C.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吞噬细胞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C正确;D.产生痛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点:痛觉、渴觉等感觉的产生部位都在大脑皮层。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7-【答案】D【解析】【详解】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分,使内环境相对稳定,A错误;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CO3-/H2CO3构成的缓冲体系,B错误;C.内环境稳态不仅指内环境的成分相对稳定,还包括其理化性质的稳定,C错误;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故选D。【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10.下图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A.①白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答案】D【解析】【详解】A.中性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B.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形成血浆,B正确;C.水可由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C正确;D.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不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D错误;故选D。【定位】内环境的组成。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是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中枢B.淋巴细胞不仅存在于淋巴中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8-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于无机盐和蛋白质,其中90%以上来源于C1-和Na+。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所以下丘脑与呼吸调节无关,A错误;B.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血浆和淋巴中,B正确;C.内环境渗透压越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越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D.突触间隙也有少量蛋白质,如分解神经递质的酶,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相关知识,下丘脑使连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在各种调节过程中都发挥作用,所以考生一定要认真总结其功能。1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B.在炎热的夏季,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人体的散热大于产热C.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答案】C【解析】【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9-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