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二讲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一、地震1.地震的基本特点(1)分布范围广。(2)地震频率高,强度大。(3)地震震源浅,危害大。2.地震的成因(1)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2)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3)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地震的分布(1)我国的地震分布是不均匀的。(2)总的来说,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二、泥石流灾害1.主要类型暴雨泥石流:发生在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冰川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东经102°以西的高原上2.形成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人为因素:乱砍滥伐森林、不当的开挖、堆积等3.分布界线界线以西界线以东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乌蒙山一线为界为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呈零星分布三、滑坡1.成因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以及外表形态等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22.主要活动期:每年的6~8月。3.分布界线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差异东西差异东部稀疏西部较为密集,秦岭—川西—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省际差异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等省考点|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考点整合]1.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成因、特点与分布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特点分布地震灾害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分布不均,震中呈条带状分布。西部主要的地震带有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和红河地震带,东部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郯城—庐江、河北平原、汾渭、燕山和秦岭地震带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山的地形、雨量集中、森林覆盖率低及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范围广、危害大泥石流的分布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以西为主要发育区;滑坡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西较为密集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特点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的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33.滑坡结合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分析如下:[应用体验]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下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解析:由图中可以分析得出地质灾害极重灾区沿河谷分布,且很多地方出现堰塞湖。堰塞湖是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因此,由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唐家山堰塞湖分布于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极重灾区,与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有关,与地质构造不稳、岩性疏松、山高谷深的地形有关,还与当地4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有关。答案:(1)崩塌、滑坡或泥石流。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下图,完成1~2题。1.有关该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火山活动引起B.地壳运动引起C.山崩和滑坡引起D.人类活动诱发而成2.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D.约旦地沟的形成解析:1.B2.D第1题,地震的发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虽然火山活动也能引起地震,但汶川地震发生时并没有火山喷发。第2题,云南路南石林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地貌,属于外力作用;崇明岛是流水携带泥沙沉积而成;约旦地沟处于大陆板块内部的断裂下陷处,由内力作用形成。2016年6月19日凌晨3时至20日8时,湖北黄冈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暴雨,并引发山体滑坡,导致多处道路损毁。据此完成3~4题。3.关于该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B.该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C.该滑坡的形成原因是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4.不考虑岩体影响,在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修建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是5()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3.C4.B第3题,A项表述的是泥石流概念;B项中说滑坡的发生没有先兆不正确,因为典型滑坡的形成要经过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的三个阶段;D项中提到滑坡的形成,自然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第4题,滑坡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控制性因素:图中①③不存在软弱面(岩层之间交界面)。②④有软弱面且软弱面与山坡体倾向一致,故容易发生滑坡。5.(2016·浙江4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下图为贵州省略图。贵州省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________、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分析该省地面塌陷多发的原因。解析: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该省地面塌陷多发原因从地下溶洞分析。答案:崩塌可溶性岩石多,地下溶洞发育;岩石裂隙发育,透水性好;地下水溶蚀作用强等。6.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解析:由图可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6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5~8月次数较多,6月次数最多,11月~次年2月次数较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少与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少,说明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