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练习(含解析)新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一)教材第71页思考1.生态环境脆弱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见下表。自然背景A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C暖湿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D南方亚热带丘陵区E南方亚热带丘陵区F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区G青藏高原高寒地区2.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二)教材第72页思考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不同,该题应抓住某一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应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林、改坡为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2-学业达标1.下列地区与其发生的生态破坏搭配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盐碱化B.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C.内蒙古草原——水土流失D.长江三角洲——水源枯竭解析:黄土高原主要是水土流失,内蒙古草原主要是草地退化,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水资源丰富。答案:B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2.图中①~⑤分别是()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3.有关图中④功能保护区内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错误的是()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3-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①为我国的主要天然草原地区;②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③为“三江源”地区;④为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问题严重;⑤是东北、西北、西南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第3题,④为云贵高原,这里广泛分布着可溶性的石灰岩,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丰富,植物茂盛,水中的有机酸含量高,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强。本地区地貌形成与冻雨灾害天气无关。答案:2.A3.D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4~5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5.保护和恢复西北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4题,由图可以看出新疆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比宁夏少点;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这是造成其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第5题,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破坏了不易恢复,因此在开发建设中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减少对林草的开发,还可实行生态退耕,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不可能减少对资源的开发。答案:4.C5.A6.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21.63%提高到23.04%。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4-林保护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的措施,是对分析辨别能力的考查。题目中给出的四个措施都是可行的。这就要求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快速、有效”。③④两个措施都是对森林的保护,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但不能快速提高森林的覆盖率。答案:A7.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别发展()①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②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种植业③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畜牧业④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北方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宜发展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南方山地和丘陵区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水乡”之称,宜发展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青藏高寒区生态环境脆弱,只能发展畜牧业。答案:A8.2017年6月17日第2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主题为:“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目前,全国仍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2%。其中,95%以上分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A地区营造的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我国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其次要明确环境问题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再次,根据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和特点,可知已经采取的防治措施。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三北”防护林工程(2)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3)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4)黄土疏松,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土地遭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植树种草,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走农、林、牧相结合的道路(5)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能力提升读“我国某地河流发育示意图”,完成9~10题。9.该类河流地貌主要分布于()A.东北地区B.青藏地区C.云贵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10.该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土地次生盐碱化B.地表缺水C.咸潮危害D.洪涝灾害解析:第9题,看图可知,该地石灰岩广布,发育有流水溶蚀和淀积形成的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选C。第10题,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土层浅薄、裂隙发育,水分下渗严重,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故该地貌分布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表缺水,选B。答案:9.C10.B在荒漠广布地区,常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读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完成11~13题。-6-11.“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位于距县城()A.0~20kmB.20~40kmC.40~60kmD.60~80km12.“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A.植被覆盖率较高B.风力侵蚀作用较弱C.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D.地下水流向荒漠区13.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B.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C.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D.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解析:第11题,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示中0~20km的距离,地下水位最低,应该是“生态裂谷”的位置,选A项。第12题,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因此“生态裂谷”附近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降低,A项错;由于气候干旱,水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风力加大,风力的侵蚀作用加强,B错;由于地表植被减少,土质疏松,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C对;由于“生态裂谷”地下水位低,不会流向荒漠区,D错。第13题,“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A错。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B错。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答案:11.A12.C13.D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1)说出A区域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2)B、C两区域生态问题虽然相同,但哪个区域危害更严重?说出理由。(3)比较D、E两地区森林在生态功能方面的主要差异。解析:第(1)题,A位于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这里人口密集,过垦严重,降水丰富,主要的生态问题为土壤侵蚀。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为石漠化或土壤贫瘠。第(2)题,两地都面临着土壤侵蚀问题,但B地更严重些,和这里的丘陵地形、城市密集、土地的生产力高有关。第(3)题,D区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的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E为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土壤易受侵蚀,该地的森林作用主要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答案:(1)土壤侵蚀。石漠化(或土壤贫瘠)。(2)B区域。B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3)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