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三节防灾减灾学习目标:1.识记主要的防灾减灾手段。(重点)2.掌握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重点)3.掌握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重点)一、防灾减灾手段1.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主要手段(1)灾害监测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对灾害进行动态监测。(2)灾害防御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3)灾害救援与救助(4)灾后恢复①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②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③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二、自救与互救1.概念地位: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主要内容: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2.灾前准备(1)对可以较准确预测的灾害,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2)对于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的灾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灾中救助(1)灾害发生: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2-洪涝来袭―→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地震发生―→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遭遇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2)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尽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4.灾后自我保护:灾害过后,需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1)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能避免发生自然灾害。()(2)确定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3)泥石流多发区应储备的救生物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4)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是政府无偿救助。()(5)建设地质环境监测站,可有效防御的自然灾害是()A.台风B.洪涝C.干旱D.滑坡提示:(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作用。(2)×储备救灾物资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3)×水灾多发区应储备的救生物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4)×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5)D[地质环境监测站主要是针对地质灾害而建立的。]防灾减灾手段与防御通过“三北”四期工程建设,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持续扩大。全省有林地面积达2097.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14%,活立木总蓄积达到18.29亿立方米。土地沙化得到有效遏制。黑龙江省累计完成治沙造林193.5万亩,杜绝了“风剥地、撸籽粒”的现象。防护林体系不断完善,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区农田防护林面积达634.3万亩,农田庇护率达到75%以上。营造水保林面积达1185万亩,治理侵蚀沟2.3万条,治理水土流失地面积6946.5万亩,基本构建了乔灌草、带网片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问题1(综合思维)我国“三北”防护林主要防御的自然灾害是什么?提示:沙尘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2(地理实践力)“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属于哪一种防御措施?提示:工程措施。[归纳总结]-3-1.防灾减灾的手段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与工程性防御措施(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2)工程性防御措施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据此完成(1)~(2)题。(1)自然灾害监测的主体包括()①世界级监测机构②国家级监测机构③地区级和基层社区机构④多种自然灾害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④(2)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的是()①气象灾害②地质灾害③水文灾害④生物灾害-4-⑤气象雷达⑥基层社区A.①②③④B.⑤⑥C.①③D.①②③④⑤⑥(1)A(2)A[自然灾害的监测主体有世界级监测机构、各个国家级监测机构、地区级和基层社区级监测机构;监测对象是各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监测的手段主要有卫星、雷达等。]2.读某区域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依据图示信息,推断图例甲、乙分别表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甲、乙两类地区分别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解析]图中甲区域多洪涝和湖泊,则地势较低平而为平原;乙区域有冰川必然地势高,同时多滑坡和泥石流而地势落差大,则必然为山地。可依据洪涝灾害和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回答。[答案]甲为平原,乙为山地。甲地区:修建排水、蓄水、堤坝等水利工程,疏浚湖泊,加强灾害预警预报等。乙地区: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修建护坡工程,加强灾害预警预报等。自救与互救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校长叶志平,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而学生和老师无一伤亡。问题1(区域认知)四川西部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问题2(综合思维)汶川“5·12”大地震中,桑枣中学师生无一伤亡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师生防震准备充分,正确的避震方法。[归纳总结]主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1.地震灾害的自救与互救(1)震前准备-5-(2)避震方法(3)震后的自救与互救-6-2.洪水中的自救和互救(1)防洪准备-7-3.龙卷风(台风)中的自救4.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1)发现迹象马上转移疏散。(2)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3)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4)扎营时,不要选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8-3.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当洪水来临时,应对洪水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B.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C.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低处转移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2)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B.对溺水人员进行人工呼吸C.划船、游泳去救人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1)C(2)D[第(1)题,应对洪水灾害,不同情况下按轻重缓急有不同的方法、步骤。当洪水来临时,没有转移出去的人应采取应急措施向高处转移;当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当发生险情时,要及时报告。第(2)题,对落水人员应及时救治。]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6年2月6日3时57分,台湾高雄市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5km,截至2月18日,死亡人数已升至117人,500多人受伤,财产损失严重。(1)台湾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区域,每年有记录的地震达1.4万次之多。(2)震后,受灾者90%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多选)()A.先救远,后救近B.先易后难C.先救“生”,后救“人”D.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解析]第(1)题,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第(2)题,应先救近,后救远,故A项错,D项为地震自救方法。[答案](1)太平洋亚欧(2)BCE-9-1.灾害救援与救助过程的三个核心环节是()①灾前准备②应急预案③灾中应急④灾后恢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C[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2.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A.储备物资的种类B.储备救灾物资C.交通便捷程度D.储备物资的地点B[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前者是救灾的物质基础,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灾物资到达时间。]我国灾后重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救援、救助方面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据此回答3~4题。3.灾后恢复的目的是()A.修复、重建生命线B.恢复生活、生产秩序C.修复、重建生产线D.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4.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A.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B.依靠群众,依靠集体C.生产自救、互助互济D.加强灾后重建3.D4.A[第3题,灾后恢复的目的,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是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第4题,我国多年来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地震是造成我国人员伤亡最大的自然灾害,掌握并选择正确的避震方法能有效降低人员-10-伤亡。据此完成5~6题。5.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有()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6.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躲避场所5.D6.C[第5题,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在家里、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在人数多的影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椅下;室内避震应选择物体结实,有支撑的,易于形成三角空间且开间小的地方。第6题,在室外行驶的汽车上应等地震过后再下车,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不应躲在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