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的儿子第1条:少年独立少年独立今天决计要做一篇文章,这几乎是重读旧书三国的全部新收获。我要写的只是一个年轻人,一个和我一样热情的年轻人。孙策字伯符,(175—200),他是东汉末年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之子。孙坚大概是先秦孙武之后,正妻有四子,长子孙策字伯符,二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孙策生性阔达听受,长相英伟。自幼习武,熟读兵书,练得一身好武艺。从小跟从父亲在军队中摸爬滚打,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又深得兵法之精要。孙策骁勇果决,猛锐冠世,这一点完全继承了他的父亲孙坚的性格,所以对于这个儿子,孙坚更是关怀有加,十分喜欢。公元190年,曹操发矫诏会盟天下诸侯勤王讨逆,自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之后,董卓焚烧洛阳皇宫,迁劫汉帝于长安,诸侯各有心思,互相之间都有打算,不久这场声势浩大的会盟就不欢而散了。孙坚自洛阳引本部人马回长沙府,取到汉水,途径荆州。荆州刺史刘表听信部下谗言,不顾连疆之好,于汉水伏击孙坚,幸得部将死命相救,方才得脱。孙坚损兵折将,心中怀有大恨。回长沙府之后,孙坚广开言路,礼贤下士,招兵买马,屯草积粮。数年之后,举兵欲攻打刘表,在大军开拔之前,其弟孙静谏曰;“方今天下刀兵四起,江东稍宁,以一小恨而举重兵,不宜也!”孙坚的另一性格又表现出来了,那便是气盛性急,轻率武断。此时又因为报仇兴兵,于是就显的更加性急。遂发兵,远涉江湖。战争初期,连连大捷,孙坚一连突破数道防线,大军直逼襄阳,可是孙坚未汇集诸将,孤军深入,中了埋伏,身中流矢滚石,人马皆死于岘山之中。随军孙策听闻父亲孙坚遇害的消息,失声恸哭。含泪死战不退,将士效死用命,生擒江夏太守黄祖。于是顾而谓其左右曰:“父在彼,何以回乡!”遂遣使臣约为刘表,以黄祖换父尸。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此时曹操自讨逆之后,也迅速崛起,大兴刀兵,攻取兖州青州等,尽得山东之地。移家往山东,经过徐州,父母及全家200多口皆被徐州刺史陶谦部将张凯杀害。曹操听闻,哭倒在地,勃然大怒,尽提虎狼之师,杀奔徐州,以报父仇,所过之处,生民皆为之屠戮。(诸葛亮少年丧父母,世居琅琊郡,在此次兵乱之中,随叔父移家南阳即今天湖北襄阳隆中,这一年大约十一岁。)平原令刘备领兵助陶谦,合力拒曹。此时吕布乘势袭取兖州,包抄曹操后路,几乎将曹操在山东据地一举端平。眼看徐州将破,曹操忽闻吕布袭取兖州各地,不觉失惊,急忙班师回马相救。自此与吕布为敌,大战于山东!孙策自丧父之后,退居江南。后因徐州刺史陶谦,与舅母丹阳太守吴景不和,策移母及幼弟并家属于曲阿之原。然后率兵助袁术攻打庐江,大胜,封怀义校尉;又攻泾阳祖郎,又胜;又复攻陆康,又胜而归。袁术见孙策少年英雄,骁勇异常而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矣!可是淮南袁术狡诈多疑,傲慢无礼。于席间奚落孙策,是夜,孙策心中愤懑,步月于庭中,因思其先父东征西战驰骋沙场,纵横天下而不世出之英雄,而己身沦落至为人奚落,屈居人下,不觉放声大哭。策所哭者,恨不能继父之志耳!父仇不能报,而母及幼弟无所依,又为扬州刺史刘繇所逼,难于自保。于是召集先父旧将,领本部数千人马绝袁术,渡江救母。自此广纳贤士屈己待人。因其年少有为,意气风发,时有周瑜周公瑾,张昭张子布,蒋钦周泰等皆来相投,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不久一举击败扬州刺史刘繇,大战太史慈于神亭岭,并招降重用,收编士卒数千人。而后乘势引兵下江南,数年之内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六郡八十一州县皆平,威震江东。曹操尝叹曰:“狾儿不可与争锋也!”(因长江流经江西九江之后,转向北流,故而安徽南部,江苏,浙江大部分地区统称江东。)此间曹操迎奉天子于许都,公元198年,擒杀吕布,尽得徐州之地。而后大克刘备,降关羽,自此而中原,徐州,山东皆为曹操所有。河北袁绍与曹操为了争夺土地,陈兵相据于白马,黎阳。曹操十分想与袁绍一战,可是顾及江东孙策随时可能由南向北袭取许都,致使腹背受敌,而不敢妄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吴郡太守许贡暗通曹操,为孙策所杀。孙策喜欢轻装简从,不久,会猎于丹徒之西山,草丛中许贡门客放毒箭杀出,围困孙策,孙策中箭重伤。伤期仍操练士卒,常怀袭许都之心。策母吴太夫人,见儿如此憔悴,万分忧切。策乃扶病强行,以宽母心。箭疮久而不愈,孙策性急,而疮裂而亡。年止二十六岁。以上这些文字多乃我平日研习三国演义,三国志,电视剧,三国志评话话本等相关资料所记笔记所得,穷尽个人多年来酷爱文学所得之鉴别能力,甄别之后乃作。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对孙策人物形象和历史事实叙述。以下是我对孙策的分层分析。在事业上,即军事指挥和用人方面,孙策是不可多得的少年军事天才。第一,重用旧臣:在离开袁术之时,他召集了先父孙坚的旧将,这些都是当年随孙坚出生入死的忠臣勇士,例如程普,黄盖,韩当。他们在军中年高辈长,作战经验丰富,深得士卒钦佩和尊敬。孙策重用旧臣,深得将士倾心至于“乐为致死”,孙策也得到大家的尊敬与肯定,尽管他还是2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第二,屈己待人,唯贤是举:我们大家都知道,诸如袁绍,袁术等当时势力浩大的军阀,都是很有架子的,脾气大。对待下属从来都是君臣之纪严肃的态度,心情不好,可能就把你咔嚓了。可是孙策求贤总是视如兄弟,或看作长者,十分尊重贤能,没有一点架子。年轻的年老的不计较,只要是有才能的,都会受用。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于降将,则也是不计前嫌,像太史慈,像祖郎,都委以重任,后来这些人也确实是得力助手,竭忠尽智,以报知遇之恩。第三,上兵伐谋,阔达听受,积极采纳大家的意见。在曲阿之战,孙策并不是强攻,而是夜间派士卒爬城,以为内应,大开城门,再带领士兵同时从三面进攻,偷袭一举成功。关键是他故意留开的东面小道,于沿路布下陷阱,伏兵,当太史慈带领残兵经过之时,节节受阻,人困马乏之时再用绊马索一举擒获太史慈,既不会遇到太史慈的顽强抵抗使自己有麻烦,又不会伤及太史慈。在平江东之战,孙策一鼓作气,连克数十州县。会稽太守王朗联合严白虎负固守城,孙策久攻不下,得知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他采纳叔父孙静的意见,突然攻打查渎,攻打会稽这一招如同釜底抽薪,不久会稽即告捷。在家庭上,孙策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儿子,好兄长,好丈夫。孙策是长子,父亲孙坚去世之后,十七岁便迅速撑起这个家,两个母亲,五个弟弟一个妹妹。在之前的孙策以黄祖换父尸,归葬曲阿;而后因袁术的奚落,自己父仇未报,母弟无所依又被扬州刺史刘繇所逼,难于自保而放声大哭;再到中毒箭卧病期间,扶病强行,以宽母心。以及临终前于卧榻之上,托付幼弟,交托印绶与孙权,告别母亲,告别妻子大乔,谈及相知之雅,未竟之志。我们都不难看出,孙策对于他的家庭中是称职优秀的。常言道,金无足赤,玉有微瑕。任何硬币都有他的两个面,孙策亦是没有例外。吴郡太守许贡曾评价说:孙策骁勇,与项籍相似。庾信在《哀江南赋》中写道: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子弟,人惟八千。这些都反映孙策十分勇武,关键是他性急气盛,勇烈异常。以至于曹操第一谋士郭嘉郭奉孝曾说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以至于后来轻装简从,打猎之时遭人暗算。他的父亲孙坚因小仇而起重兵,孤军深入,中埋伏死于岘山,也是气盛性急,轻率武断。父子相传,有英雄主义的伟大志向,有屈己待人礼贤下士的品质,有骁勇果决猛锐冠世的天资,也有气盛性急轻率武断的缺憾。这也是几乎所有年轻人的通病,太过急躁,英年而死于小人之手,着实令人扼腕叹息,但更需要年轻人看到这篇文章之时,能引以为戒。孙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仁义礼智孝的儒雅和篇二:中国历史上十大父子名将中国历史上十大父子名将1、赵奢、赵括老子是实实在在的名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名言就是从他那里传下来的。儿子嘛,倒是很有名,有名的倒霉蛋而已,给人们留下了纸上谈兵、虎父犬子的经典例子。2、王翦、王贲老子是大名鼎鼎的破赵灭楚的英雄,打开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门,儿子也是好汉,灭魏平燕收齐,把六国彻底打扫干净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伟业基本就是这父子二人包办了。3、蒙骜、蒙武、蒙恬这祖孙三代的名头虽然比不上王翦、王贲响,但也堪称秦国的宿将了。蒙骜以大将身份领兵攻城掠地,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武以副将身份随王翦破楚并生擒楚王,也算是战功赫赫了。蒙恬则出击河南地,大败匈奴,威震边关十余年。4、周勃、周亚夫周勃之所以称为名将,大概完全是刘邦那句“安汉者必勃也”了,不过他确实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不过他儿子确实厉害,细柳营让文帝临死也不用担心社稷的稳定了,平七国之乱更是举重若轻,平息这么大的叛乱而又这么干脆利索,足显名将风范了。5、李广、李敢老子虽然打的胜仗不多,但名声太大了,有名的飞将军,加上李广难封的遭遇,给后代的文人墨客们提供了无限的遐思。儿子也和老子一样勇猛善战,虽然不能独当一面,但以大校之职跟随卫青、霍去病数次远征,立功非小。不过这父子二人脾气都太大了,不大冷静理智,李广敢杀灞陵卫,李敢更敢去刺大将军卫青,所以都不得善终啊。6、孙坚、孙策老子是东汉末年有名的虎将,董卓这个西凉军阀被孙坚的几万人马打得很痛,也吓得不轻,更难得孙坚一副义胆,堪称忠直之士。儿子更是厉害,以孤军数千起家于群雄并起之时,竞能开辟江东六郡之地,更有吞并天下之雄心壮志。7、陆逊、陆抗老子是典型的儒将,火烧联营、大败曹休,都是三国时期颇有影响的大胜仗,威名远扬,具有国际知名度。儿子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战绩,但镇守襄阳时和对手羊祜的坦诚相见可谓经典了。8、桓温、桓玄老子是一代枭雄,在晋连连被北方打压的情况下,破成汉、败姚襄,三次北伐,独霸朝纲,足以笑傲群雄了。儿子虽然没有老子那么威风的名将风范,但野心更大,敢公然举兵反让这位名将得以成大功,虽然最后是这个人要了他的命。9、薛仁贵、薛讷薛仁贵是那种冲锋陷阵地猛将,历唐太宗、高宗两朝,征高丽、破回纥、御吐蕃、伐突厥,屡立奇功,其箭术精奇,力能穿五重重甲,更有三箭定天山的传奇。薛讷历中宗、睿宗、武周、玄宗数朝,其武功没有老子那么厉害,但统领大军作战的能力比老子高明,他破吐蕃,御契丹、奚,保边境平安20余年,史载他“性沉勇寡言,临大敌益壮”,确实有名将风范。10、李晟、李朔老子为唐代宗平羌、吐蕃的边患,为唐德宗削平四镇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兼任四镇节度使,位极人臣,堪称一代名将。儿子打的仗不多,但雪夜袭蔡州,一夜平淮西的作战创下了中国历史上袭击作战的经典战例,足以彪名青史,一战就使得知名度大大高于身经百战的老子了。11、杨业、杨延昭杨家将的威名就是这父子二人打出来的。在北宋的将领中,杨业血战陈家谷,杨延昭巧筑冰城,也足以对的起名将的称号了。12、岳飞、岳云岳飞收杨么、破伪齐、收复襄阳六郡,而后又破金兵主力于郾城、颖昌,取得了南宋抗金的最辉煌的胜利。岳云自幼从军,在岳飞的督导之下成为岳家军中冲锋陷阵地猛将,颖昌一战更是大显雄威。篇三:破解诸葛四兄弟与刘关张三兄弟的恩怨破解诸葛四兄弟与刘关张三兄弟的恩怨中国网china.com.cn时间:2007-11-29发表评论标题:破解诸葛兄弟与刘关张的恩怨作者:汪宏华目录:一、“隆中对”是诸葛亮战略中的战术二、诸葛兄弟暗中联手完成第一步改良型战略三、诸葛亮原意是想和诸葛瑾完成第二步战略四、五大家族存在遗传DNA现象五、赤壁之后诸葛亮和刘备的蜜月随即结束六、马谡是刘备有意送给诸葛亮的定时炸弹正文: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刘、关、张三位同国异姓的兄弟之外,还对应存在诸葛四位能力更强大,思想更先进的同姓异国兄弟,他们分别是孙吴的诸葛瑾、刘蜀的诸葛亮、曹魏的诸葛诞(族弟)和躬耕中立的诸葛钧。本文着重解析诸葛兄弟与刘备兄弟,以及诸葛瑾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两大兄弟集团的关系是先精诚合作,后貌合神离;瑾与亮的关系则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说明:本文是以《三国演义》为据的文学评论。——汪宏华)一、“隆中对”是诸葛亮战略中的战术我们知道,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阐述的战略主要分两步:一是先取刘表的荆襄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横跨荆、益,形成三足鼎立;二是待天下有变,联吴抗曹,从荆州和秦川同时进兵北伐中原,“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但最后为什么宏伟蓝图没能实现呢?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诸葛亮压根就没想让刘备兄弟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