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答题卡上。3.请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非乐”,他认为非乐并非认为乐不美,而是因为乐会“亏夺民衣食之材”,所以要禁止。上述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非乐”实际上就是一种勤俭节约思想,符合墨子的主张。故答案为A项。孟子主张“仁政”“性本善”,庄子主张放弃差别观念,韩非子提倡以法治国,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宣扬复古守礼-2-B.肯定汤武革命C.追求仁政德治D.主张重构秩序【答案】D【解析】材料借助孔子与孟子二人评价“国君与人臣”这一对关系来考察春秋战国时期旧的政治体制的破坏与重建——孔子希望恢复被破坏了的稳定的等级秩序,孟子所倡导的则体现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择明君而行抱负的很强的流动性,改变周制之下的等级僵化。孔子批评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可见双方都强调君臣相处要遵循正常的秩序,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礼制问题,排除A;汤武革命是指仁德的商汤与周武王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材料没有体现孔孟主张仁德的相关信息,排除BC。故选D。易错项分析:本题易错项为B。材料强调的是君臣关系应恪守的原则,但当君不听臣谏时臣子可离开君主,当臣子离开国君时,也就无所谓再安其位、守其职了。3.在董仲舒看来,君主受命于天,但天却不是为君主个人而立,并认为灾异谴告理论作为“天人感应”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天对人间政治得失与治乱兴衰的回应。可见“天人感应”思想A.从理论上论证了君权合法性B.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C.对君主权力滥用有一定约束D.有利于维护政治的大一统【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并认为灾异谴告理论作为‘天人感应’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天对人间政治得失与治乱兴衰的回应”来看,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中以上天惩罚的形式包含着对君主权力滥用的一定约束。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D项。【点睛】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突出君在民之上,违背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有利于强化君主集权。但同时,又主张天在君之上,根据天人感应学说,天是有意志的、能够监督皇帝作为的人格神,并能以祥瑞灾异进行奖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的过-3-度膨胀。4.两宋时期,乡村伦理建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张载弟子所创制的乡约,强调邻里互助与道德互勉;一种是朱熹所改进的乡村族约,主要是宗族内部的改过迁善教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A.儒学的社会化B.教育的平民化C.社会的宗族化D.理学的哲学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理学已经深入乡村,反映出理学对普通社会大众的影响,即从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儒学的社会化趋势。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乡村伦理建设,侧重点不在教育的平民化,排除B项;C项说法夸张,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5.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繁荣A.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来看,理学通过这种书院教学的模式得到大力宣传,说明南宋书院的繁荣推动了理学的传播和发展,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各派的活动促进了书院发展,不是各派思想趋于合流,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排除。【点睛】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南宋书院宣传理学和心学,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4-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A.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C.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学校,所以养士也”可以看出,黄宗羲主张天子应该“公其是非于学校”,实际上是企图通过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故答案为A项。从材料中的“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来看,黄宗羲并非简单地主张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排除B项;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但不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更不可能提出建立民主政治,排除C项;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7.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说明是经济发展导致了思想变化,故答案为C项。在人性问题上,理学家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是一致的,即人性不违背天理,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明末市民文学方面的信息,排除D项。【点睛】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新景象,社会生活日趋丰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经济的发展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因此出现材料反映的价值观的不同。-5-8.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答案】A【解析】【详解】智者学派认为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约束力都是相对的;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材料中的观点最接近。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不属于智者学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9.伊拉斯谟在其代表作《愚人颂》中,对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宗教权威极尽讽刺之事,劝人们学“愚人”,任性而为,无所顾忌。因此,“愚人”一词成为快乐和幸福的同义词。下列各项与该作品反映主题相同的是A.《理想国》B.《十日谈》C.《论法的精神》D.《社会契约论》【答案】B【解析】【详解】薄伽丘的《十日谈》揭露教士和贵族的荒淫无耻,歌颂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机智勇敢,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十日谈》的主题与《愚人颂》相同,故答案为B项。《理想国》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排除A项;《论法的精神》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排除C项;《社会契约论》阐述“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排除D项。10.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6-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C.开始打破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束缚D.直接推动德意志地区的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来看,这一做法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故答案为B项。马丁·路德的做法是为了否定教会权威,不是弱化宗教信仰,排除A项;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打破人们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不是打破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束缚,排除C项;D项“直接推动”束缚错误,马丁·路德的做法有利于德意志地区的统一,排除。11.卢梭指出:“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该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政府应充当人民的公仆B.政府权力来自国家主权C.公共意志即为国家法律D.按照社会契约成立政府【答案】D【解析】由“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结合所学可知其体现的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错误,与“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不符;B项错误,与“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不符;C项错误,公共意志应该是政府和人民的约定。12.法国启蒙思想家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批判教会并宣传理性思想B.更多致力于启迪民众C.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D.避免天主教会的迫害【答案】B-7-【解析】【详解】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相对于论文来说,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接受,因此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更多致力于启迪民众。故答案为B项。A、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排除C项。13.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构建民权政府B.批判神权统治C.鼓吹人性解放D.主张平等自由【答案】A【解析】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构建理性王国来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故选A;BD项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不同点,但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为将要取消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虽然对未来的政体设计上有所差异,但都主张实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14.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喻世明言》第八卷吴保安弃家赎友《喻世明言)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警世通言)第八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醒世恒言》第二十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西湖二集》第六卷姚伯子至孝受显荣A.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8-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答案】A【解析】表格中“弃家赎友”“摔琴谢知音”“孝廉让产”“至孝受显荣”都与儒家思想中孝顺和义气等有关,显然该书具有教化的功能,故A正确;材料中章节设置并不是受到八股取士的影响,故B错误;小说反映出传统价值观问题,不是冲击,故C错误;D中个性不符合表格信息主旨。15.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答案】C【解析】材料“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体现的是文人画抒情达意的特点,故排除DB,选C;风俗画才是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排除A。16.他曾设想了这样一个理想实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