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范围:中国地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5个小题,共70分)读我国某四省区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1.小王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鄂卫食证字[2016]第××06”字样,于是他判断出此矿泉水注册的省区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关于四省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是甲、乙B.能源相对短缺的省区是甲、乙C.外国朋友要考察少数民族风情,建议他去甲省区D.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的省区可能是甲、丙【答案】1.B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难度一般,基础性强。【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甲为云南省,乙为湖北省,丙为山东省,丁为黑龙江省。湖北简称鄂,所以矿泉水注册的省区为乙,故选B。【2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为云南省,乙为湖北省,丙为山东省,丁为黑龙江省。湖北省位于中部地区,A错。湖北和云南能源丰富,B错。云南省少数民族分布较多,外国朋友考察少数民族风情,可以到云南省,C对。山东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直射现象,D错。故选C。-2-黑河—腾冲线是一条贯穿我国版图的假象直线段,大致划分出了我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我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差异。该线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不可破”的主导因素是A.自然环境B.城市发展C.交通状况D.农业基础4.图中P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气候寒冷B.纬度低,气候湿热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地势高,气候寒冷5.可使我国人口格局发生较显著变化的措施是A.加快东部城市化发展B.扶持西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C.平衡东西部资源分布状况D.完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答案】3.A4.D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学生要熟悉胡焕庸线的地理学意义。这条人口分界线与中国版图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吻合,也说明这条分界线不但是中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分界线,更是自然地理条件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人文地理差异分界线。【3题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黑河市至腾冲市为我国的人口界线,界线东南人口多和西北人口少,由于东南部降水充沛,地形平坦,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界限的西北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地形崎岖,经济落后,因此城市分布较少,人口较少。自然环境难以变化,因此受其影响,人口分布状况也难以改变,故答案选A。-3-【4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P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口稀少。选择D。【5题详解】加快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会使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更大,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的格局不会改变,A错误;扶持西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西部地区城市化速度适度加快,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能够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变经济的发展格局,从而促进人口迁移方向和人口分布的格局变化,B正确;自然资源东西分配不均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的,C错误;加强东部地区的交通建设,完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会进一步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不了人口的分布格局,D错误。故答案选A。下图为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分布图,其数值越小,代表文化多样性越少。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6.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在0.0222—0.0953的省区有A.赣、皖、晋、鲁B.苏、陕、冀、湘C.川、甘、藏、吉D.黔、琼、鲁、豫7.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最大的五省区,其共同成因是A.地形起伏大B.民族类型多样C.人口数量多D.气候类型多样【答案】6.A7.B【解析】-4-【6题详解】根据图例,结合省区轮廓判断,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在0.0222—0.0953的省区有赣、皖、晋、鲁、苏、陕、豫,A对。冀、湘、川、甘、藏、吉、黔、琼等省指数高,B、C、D错。【7题详解】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最大的五省区是新、青、云、贵、桂,其共同成因是民族类型多样,B对。青海境内地形起伏小,A错。人口数量少,C错。青海是高寒气候,气候类型少,D错。点睛:根据各省分布位置轮廓特点,判断省区名称。根据图例判断各省区文化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小,代表文化多样性越少。青藏高原内部起伏小,人口数量少,气候类型单一。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及其主要山脉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A.图①中的山脉是巫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B.图②中部为天山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C.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祁连山D.图①中山脉是我国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图③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9.对图中四省区农业生产的表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A.①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地基,②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B.②④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C.②是我国著名的绿洲农业区,④分布着河谷农业D.①②③④都有商品粮、棉基地10.对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因干支流汇合而兴起B.乙位于塔里木河沿岸,因河运而兴起C.丙是我国几大古都之一,地处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D.丁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城市,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因河运而兴起【答案】8.A9.D10.C-5-【解析】【分析】图中甲是湖北省,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丙是陕西省,丁是西藏自治区.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根据图示四省区的轮廓和主要山脉分布判断,①湖北省;②新疆;③陕西;④西藏.图中甲是湖北省,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丙是陕西省,丁是西藏自治区.【8题详解】图①中的山脉是巫山,图②南侧山脉是昆仑山,图④中北侧山脉也是昆仑山.A正确;图②中部为天山脉,②④图中的昆仑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B错误;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昆仑山.C错误;图①中山脉是我国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D错误.【9题详解】③④两省区中没有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D正确。【10题详解】甲城市为湖北省会武汉,而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为重庆;A错误;乙城市为乌鲁木齐,位于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因陆路交通发展而兴起;B错误。丙是西安,我国几大古都之一,地处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C正确。丁为拉萨,位于河谷地区,不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城市,D错误。【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6-11.形成九寨沟与庐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海拔12.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A.五指山B.栖霞山C.香山D.红叶谷【答案】11.D12.D【解析】【分析】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1题详解】10月份九寨沟海拔高,温度低,可在九寨沟观赏到红叶;庐山相对海拔较低,热量较高,在10月份不能观赏到红叶,故选D。【12题详解】越往北温度越低;据题干知图示阴影是10月份的最佳观赏区,则9月份的最佳观赏区应在阴影以北,故选D。【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示水利枢纽建成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功能为防洪蓄沙,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7-13.下列有关渭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中,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占的比重大B.河流径流量小,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C.河流的含沙量大,有冰期、凌汛现象发生D.在渭河平原,河流的侵蚀、搬运作用明显14.据材料信息判断,对渭河下游地区危害最大的灾害是A.洪涝灾害B.干旱缺水C.泥石流、滑坡D.水土流失【答案】13.B14.A【解析】【分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3题详解】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中,雨水补给占的比重大,高山冰雪融水基本没有,河流径流量小,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河流的含沙量大,有冰期现象发生。无凌汛。在渭河平原,河流的沉积作用明显,侵蚀、搬运作用较弱,B正确,ACD错误。【14题详解】渭河下游地区有泾河注入,并且还有汾河注入黄河,河流汛期水位迅速升高,降水量大,并且地形低洼,因此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因此正确答案选A。山区多发泥石流、滑坡,黄河中游多发水土流失,跟干旱缺水关系影响不大。BCD错误。【点睛】受三门峡水利工程的调节作用,渭河下游流速降低,从黄土高原带来的泥沙在渭河下游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导致渭河下游洪涝灾害明显加剧。-8-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5.上图中数字代表的铁路线组合,正确的是()A.①——宝成线B.②——内昆线C.③——焦柳线D.④——南昆线16.图示区域某省级行政区被称为南方煤海,且有著名的煤田,以下对应正确的是()A.贵州,六盘水B.四川,攀枝花C.贵州,遵义D.云南,大理【答案】15.D16.A【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①——成昆线、②——贵昆线、C.③——京广线、④——南昆线。故D正确。【16题详解】图示区域某省级行政区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有著名的六盘水煤田,故A正确。读“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17.下列有关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季风区风能资源丰富,季风区风能资源欠缺B.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湿润半湿润地区风能资源欠缺C.乙地冬半年风能资源蕴藏量大于夏半年D.同纬度地区沿海风能资源大于内陆18.有关我国不同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或欠缺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丙地区风能资源欠缺,沙丘的阻挡B.青藏高原风能资源较丰富,地处西风带C.乙地风能资源丰富,与距离冬季风的源地、地形、植被有关D.青藏高原东南部风能资源欠缺,地势高【答案】17.C18.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读图能力、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及丰富成因。【17题详解】由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可知我国非季风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部分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但塔里木盆地欠缺;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地区特别是西南部风能资源欠缺,但东部沿海地区较为丰富。AB错误。乙地地处我国内蒙古高原冬半年盛行偏西风,大风天气多,夏半年受夏季风影响小,风能资源蕴藏量冬半年大于夏半年,C正确。同纬度地区南方沿海风能资源大于内陆;纬度越高,内陆地区风能资源高于沿海,D错误。【18题详解】-10-丙地区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周山地阻挡,风能资源欠缺,A错误。青藏高原只有部分地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资源丰富的成因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因其地势高西风被迫绕高原南北分流,B错误。乙地地处我国内蒙古高原,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风力强劲,地形较为平坦植被稀疏对风力阻挡作用弱导致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C正确。由于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等山地较多,另外还有河谷分布,地形较为不平坦,对气流的通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气流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风能较少,另外由于北部地形相对于南部来说较为平坦,风能资源比藏东南地区更丰富,D错误。读下列表格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四地与表格中四类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A.浙江——④B.内蒙古——①C.广东——③D.重庆——②20.下列措施中对治理①类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起积极作用的是()A.沿海防护林工程B.南水北调C.西电东送D.青藏铁路【答案】19.D20.C【解析】本题以主要的环境问题为背景,考查主要环境问题发生的地区,考查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9题详解】根据表格环境问题发生地区进行判读,①地区,酸雨最严重,但不受寒潮的影响,说明是广东省,故B项错误;②地区酸雨和水土流失较严重,但基本不受寒潮的影响,说明是重庆市,故D项正确;③地区的土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