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券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磧物或山体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因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堰塞体两侧的水位差可能接近A.60米B.90米C.120米D.150米2.推测选择在图示岸坡开挖溢洪道的理由A.地势低,方便引流B.坡度陡,易于施工C.土石松,容易开挖D.易于控制河水流量【答案】1.B2.D-2-【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及堰塞湖溢洪道开挖问题。【1题详解】根据图示等高线信息,堰塞湖上游一侧的水位在3130—3160米之间,下游一侧的水位在3040—3070米之间,水位差在60—120米之间,故选B。【2题详解】溢洪道筑在水坝的一侧,象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堰塞体被毁坏。图示开挖溢洪道岸坡堰塞体有凸向堰塞湖的“丁字坝”,易于控制河水流量;地势、坡度和土石不是此处开挖溢洪道的主要理由。故选D。新西兰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境内7%以上是山地和丘陵。新西兰松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地带(下图),该松木引进新西兰后,异乎寻常的生长良好,新西兰松耐贫瘠,可大量种植在不适合集约农业利用的贫瘠土地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新西兰松在美国原产地难以深入北美内陆的主要原因是A.夏季干热,冬季寒冷漫长B.受沿岸海流形成雾的影响C.海岸山脉海拔高,地形崎岖D.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充足4.新西兰的民居一般采用木结构。这是由于A.新西兰森林资源丰富B.发展旅游产业的需要-3-C.民居建筑的历史文化传统D.木结构利于减轻地震危害5.目前我国开始尝试引种新西兰松。下列省份较适合新西兰松生长的是A.河北山西陕西B.四川云南湖北C.新疆宁夏内蒙古D.吉林辽宁黑龙江【答案】3.C4.D5.B【解析】【3题详解】新西兰松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地带,结合图示信息,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多高山地形,阻挡了新西兰松向内陆地区的蔓延,C正确;加利福尼亚州纬度较低,冬季寒冷漫长错误;气候、大雾和西风都不影响新西兰松向内陆的深入,A、B、D错误。选C。【4题详解】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民居采用木结构利于减轻地震危害。故选D。【5题详解】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适合新西兰松的快速生长,我国四川、云南和湖北等南方的省份气候温暖湿润,较适合新西兰松的生长。故选B。【点睛】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驴友小明在某地参加户外活动。路途上观察到如图景观(下图虚线部分)。该景观分布在陡坡下或坡麓地带,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呈上尖、下圆锥状。回去后,他查阅资料,了解该景观为倒立锥地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导致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的主要因素是-4-A.风力B.流水C.冰川D.温度变化7.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D.各部分颗粒物大小均匀8.推测驴友小明所观察到的景观可能位于A.秦岭B.南岭C.横断山脉D.大兴安岭【答案】6.D7.C8.C【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及山地垂直地域分异。【6题详解】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是物理风化作用的结果,物理风化作用的原因是温度变化引起岩石的热胀冷缩。故选D。【7题详解】倒立锥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平均粒径大的颗粒物先坠落到锥底,平均粒径小的颗粒物后坠落在锥顶。故选C。【8题详解】图中景观可以看到既有山顶冰川,又有高山峡谷景观,最可能位于我国的横断山脉。秦岭、南岭没有冰川景观,大兴安岭林海景观更为突出。故选C。长白山的植被垂直分布现象十分明显(下图)。在海拔2100米,岳桦几乎同时消失,让位于山地苔原。苔原植物的根系通常粗壮发达,长度可达地上茎干的8—10倍。每逢花季,长白山苔原盛开鲜艳而独具特色的花朵,宛若五彩斑斓的地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9.长白山苔原带繁花盛开的月份可能是A.3月B.5月C.7月D.11月10.推测长白山山地苔原带环境的突出特点是A.冷湿多风B.少风多雨C.多风少雨D.干冷少雨11.多数学者认为,气候变化会使长白山岳桦林向上入侵苔原带。可能减缓该过程的是A.苔原带土壤形成速度快B.苔原带地衣类植物阻隔岳桦林种子C.岳桦林边缘春季积雪融水多D.岳桦林边缘蒸发量小,水分变化小【答案】9.C10.A11.B【解析】【分析】该题组主要考查长白山自然带谱对当地地理环境的适应。【9题详解】长白山苔原带繁花盛开的月份应该是最温暖的月份,故是7月份。选C。【10题详解】长白山山地苔原植物与北极地区的亲缘物种保持着极大的相似性,北极地区的苔原植物生长环境为寒冷、湿润,所以长白山山地苔原植物的生长环境应与之相似,有冷湿的特点,同时海拔高,多风。故选A。【11题详解】气候变化引起的长白山山顶水热条件改善会使得岳桦林向上入侵苔原带,故岳桦林边缘春季积雪融水多会促进该过程,C错误;苔原带气候寒冷,土壤形成速度慢,A错误;岳桦林边缘蒸发量小,水分变化小不影响岳桦林向上入侵苔原带,D错误;苔原带地衣类植物阻隔岳桦林种子可以减缓岳桦林向上入侵苔原带,B正确。故选B。【点睛】全球变暖引起的水热条件变化可以使得物种入侵其他自然带。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千百年来,牧区牧民模索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他们“逐水草而居”,一年中在不同的牧场来回迁徙。生活在新疆阿勒泰的少数民族,沿袭“四季转场,终年放牧”的传统,每年3月到11月下自或12月初,赶着上百万头牲畜转场。阿勒泰地区草场根据利用时间分-6-为不同季节的牧场(图a、图b)。现在,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了定居地生活,他们种植饲料。随着家畜数量不断增加,过度放牧依然突出。游牧在阿勒泰已渐行渐远..(1)分析气候条件对阿勒泰每年3月到8月游牧迁徙过程的影响。(2)简述阿勒泰冬季牧场自然环境的特点。(3)分析阿尔秦山地“林带缠山腰”现象的主要原因。(4)为阿勒泰地区定居地以畜牧业为基础的经济进步发展提出建议。【答案】(1)每年3月中旬,气温上升,积雪从南向北开始消融,牧民从冬牧场向北游牧;4月初进入春牧场。这里位于前山地带,海拔较高。春季气温回升快,牧草较早开始生长;6月向阿尔泰山夏牧场转移。这里海拔高,气候凉爽,降水较多,牧草产量高,质量好;8月下旬,气温下降,山区降雪,牧民下山,从北往南游牧,在相对温暖的秋牧场放牧。(2)阿勒泰冬牧场主要分布在有逆温现象的中、低山带的草原与荒漠草地上,在有些地区分布在河谷平原或戈壁沙漠中;冬牧场一般温暖避风、向阳,有利于牲畜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3)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阿尔泰山地阻挡抬升,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最大降水带出现在山地半山腰2000米左右的地带,再向上,降水量减少。森林的生长受制于这条降水带,出现“林带缠山腰'的现象。(4)完善定居农牧民的生活基础设施;生产越冬饲料,发展人工草地牲畜圈养减轻自然草场的负荷;发展农林牧技术,逐步恢复冬、春秋牧场草被,增强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开展稳定的生产活动,发展第二、三产业,努力实现收入多元化;严格遵守有关控制过度放牧的法律法规。【解析】【分析】-7-该题主要考查新疆的游牧生产对当地地理环境的适应。【详解】(1)阿勒泰地区游牧迁徙过程与气温升高及植被草原生长过程有关,每年3月中旬,气温上升,积雪从南向北开始消融,牧民从冬牧场向北游牧;4月山前地带气温回升,牧草开始生长,牧民进入春牧场;6月阿尔泰山海拔高,气候凉爽,降水较多,牧草产量高,质量好,牧民转入夏季牧场;8月下旬,气温下降,山区降雪,牧民下山到相对温暖的秋牧场放牧。(2)结合图示信息,阿勒泰冬季牧场位于阿尔泰山西南坡山麓地带,从地形方面看主要分布在有逆温现象的中、低山带的草原与荒漠草地上,在有些地区分布在河谷平原或戈壁沙漠中;从气温方面,冬牧场一般温暖避风、向阳,有利于牲畜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3)阿尔秦山地“林带缠山腰”现象,山腰地带降水较多,原因是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阿尔泰山地阻挡抬升,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最大降水带出现在山地半山腰2000米左右的地带,再向上,降水量减少。(4)阿勒泰地区定居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既要提高牧民收入,同时保护草场资源,具体做法有完善定居农牧民的生活基础设施;生产越冬饲料,发展人工草地牲畜圈养减轻自然草场的负荷;发展农林牧技术,逐步恢复冬、春秋牧场草被,增强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开展稳定的生产活动,发展第二、三产业,努力实现收入多元化;严格遵守有关控制过度放牧的法律法规。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纽约州北部的伊利运河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工程之一(下图。19世纪初,美国煤铁等重工业开始起步,迫切需要在东海岸工业商业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原料产地之间开设一条捷径。伊利运河启动修建,它连接布法罗到奥尔巴尼,使伊利湖的船舶可直接经运河进入哈德逊河,从纽约进入大西洋。1825年10月伊利运河全线开通,将沿岸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运输成本减少了95%。此后,五大湖沿岸和中西部地区快速工业化,形成五大湖工业区和城市带。纽约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门户。伊利运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纽约成为美国经济和金融中心。此前北美第一大港新奥尔良,在运河开通后暗淡了下去。一条运河创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8-(1)简述伊利运河施工的有利条件。(2)有学者认为“伊利运河的开凿就注定纽约要不同于别的城市给纽约与其它城市竞争的绝对优势”。分析主要原因。(3)分析伊利运河对美国工业分布、城市发展格局的影响。【答案】(1)自然条件:利用沿线湖泊,减少工程量;运河沿线地势较低;社会经济条件: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东部与中西部间陆上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水运价格低廉,经济活动对水运需求量大。(2)伊利运河使五大湖水运与纽约港连通,纽约成为进人中部大平原的捷径,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这是美国其它主要港口城市所没有的优势;伊利运河使纽约港口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纽约利用天然良港的优势,使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也使外来商品通过纽约港进人美国的比例大幅跃升。(3)伊利运河使纽约州北部及五大湖沿岸的港口和城镇地位提高,新奥尔良等老港口城市.地位下降;伊利运河使五大湖岸丰富的煤炭、铁等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形成了五大湖工业区和城市带;伊利运河对中西部发展影响显著,促进当地资源开发、人口和城市快速增长;伊利运河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解析】【详解】(1)伊利运河施工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利用沿线湖泊,减少工程量;运河沿线地势较-9-低。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从水运需求上分析,具体是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东部与中西部间陆上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水运价格低廉,经济活动对水运需求量大。(2)伊利运河沟通了美国五大湖周围和东部沿海的纽约港口,对纽约的具体影响有使纽约成为进人中部大平原的捷径,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这是美国其它主要港口城市所没有的优势;伊利运河使纽约港口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纽约利用天然良港的优势,使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也使外来商品通过纽约港进人美国的比例大幅跃升。(3)根据材料信息,1825年10月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