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宋,徐元杰第一篇:许《湖上》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答:(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答:10.语言运用。(2分)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学校提议在教室增设“图书角”。请你针对这一提议,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至少两点理由)。答:8.锦江春色来天地(2)一山放过一山拦(3)蜡炬成灰泪始干(4)深林人不知(5)零落成泥碾作尘(6)门前流水尚能西(7)悠然见南山(8)云生结海楼(共8分,每空1分)9.(1)示例:愉快(高兴、愉悦等),(1分)“人意好”(“好”“意好”(1分)(2)示例:“乱”,(1分)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分)10.示例一:有必要。阅读本身就是学习的一部分;增设“图书角能够方便我们利用机动时间进行阅读,而且更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只有观点不给分,理由答对一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篇二:《湖上》教学设计《湖上》教学设计莱州市莱州中心小学刘晓妮一、导入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一起参观过美丽的日月潭,北京的故宫,领略了祖国的美丽风光。在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州杭州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今天老师就领大家来欣赏一下杭州西湖的美景,好吗?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喜欢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和我们一样,也很喜欢西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西湖的古诗,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不知道这里的“湖上”指的是哪个湖?(西湖)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板书:宋徐元杰《湖上》这首诗选自《千家诗》,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千家诗》。(课件出示)现代人常常提到的蒙学读物是“三百千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其中,《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儿童普及读物。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虽然号称千家,《千家诗》实际只录有122家。其中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25首,其次是李白,共8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元杰的《湖上》。二、经典回放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图,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图上画了什么?2、《湖上》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这幅图的情景,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把这首诗读准确好吗?3、谁愿意起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生评价。4、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文意”读一读,好吗?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5、下面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好吗?6、谁起来说说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呢?板书(红树、黄莺、草坪、白鹭)7、是呀,在开满红花的树上,黄莺在不停地鸣叫。西湖岸边已经长满了青草,成群的白鹭在湖面上翻飞。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人们欣赏着西湖的风光,心情是多么舒畅。夕阳西下,伴着阵阵箫鼓声,人们划着一只只小船尽兴而归。春天的西湖可真美呀,让游人们流连忘返。下面让我们配乐再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好吗?三、活动广角1、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西湖的美景,在春天里,你到过哪些旅游景点玩过?能不能跟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好吗?2、谁起来说一说你的发现?3、下面同学们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好吗?同桌互相检查,背下来的同学就在成长袋奖励自己一个气球,好,开始吧!四、课外拓展1、既然西湖这么美,肯定有很对的诗人赞颂过他,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另外两首描写西湖的古诗,看看这两位诗人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西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五、课外作业:其实还有很多描写西湖的古诗,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搜集一下,背下一首就画一个气球,看谁得到的气球多,好吗?篇三:湖上阅读答案湖上阅读答案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1)示例:愉快(高兴、愉悦等)。(1分)“人意好”(“好”“意好”)(1分)(2)示例:“乱”,(1分)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繁华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分)[浅析]这首诗,写的是春游西湖时的风光。一二两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是写湖上之景。有红花青草,还有黄莺白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三四两句,进而写春游西湖的人,“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在夕阳之中,一条条画船,正载着经过一天畅游的人们归去。船上还传来了吹箫打鼓的声音。他们春游湖上的兴致,至今还很浓哩。写春游的人,不写他们春游时的境况,独独写他们归去时的情形。这是一种巧妙的表现方法。“归”时兴趣还是这样的浓,那“游”时就更能想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