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高安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地理试题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洋县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纬度、河流B.地形、大气环流C.大气环流、河流D.地形、交通2.下列有关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上段水量大,水流速度快,有利于泥沙输送②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③下段深窄弯曲,有利于泥沙沉积④下段两岸森林茂密,进入峡谷的泥沙少⑤下段山高谷深,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A.①④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答案】1.B2.C【解析】兴隆岭北部秦岭山地削弱了西北风的影响,气温较高。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气候较温暖湿润。上段浅宽,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下段深窄,流速快,不利于泥沙沉积。-2-【1题详解】洋县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被誉为“西北小江南”,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大气环流,北部秦岭山地削弱了西北风的影响,气温较高。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气候较温暖湿润,B对。纬度、河流、交通因素,不是冬季温暖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A、C、D错。【2题详解】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原因是上段浅宽,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②对、①错。下段深窄,流速快,不利于泥沙沉积,③错。下段两岸森林茂密,进入峡谷的泥沙少,④对。下段山高谷深,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⑤对。C对,A、B、D错。【点睛】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下图为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太平洋沿岸某气象观测站在3月中某两天测定的风力大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关于该气象站M、N两日的判断,合理的是()A.M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B.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高C.N日次日为风和日丽D.M日次日可能为晴朗天4.乙时刻大约是A.8:00B.14:00C.18:00D.23:005.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答案】3.D4.B5.B【解析】-3-【3题详解】根据图示曲线,M日表示正常情况下的海陆风,白天风力大,说明气温高。从图中看乙时M日风力大,说明气温高,在正午附近。M比N风力大,说明M日正午气温比N日高,A、B错。M日白天风力大,夜间风力小,昼夜风力差异大,说明海陆气温差别大,应为晴天,M日次日可能为晴朗天,D对。N日夜间风力太大,说明大气不稳定,次日可能为大风阴雨天气为主,C错。【4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乙时刻M日风力最大,应是一天是气温最高时段,一天中气温最高时段大约是午后14:00左右,B对。A、C、D错。【5题详解】读图,N曲线丁时刻风力接近10级,不可能是海陆风。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图为太平洋沿岸某气象观测站在3月测定的风力大小,此时南半球是秋季,多台风活动,最可能为台风。白天风力小,夜晚风力增大,说明夜晚开始受台风影响,该地位于台风的西侧。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辐合,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西南风,B对。A、C、D错。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6.该河流的流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7.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A.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B.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C.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8.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A.上游拆除水电站B.上游城市化进程加快C.下游修建跨河大桥D.下游整治疏通河道-4-【答案】6.A7.C8.D【解析】【6题详解】图为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结合指向标,河流流向与剖面线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东南岸是左岸,该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A对。B、C、D错。【7题详解】图中东南岸的岩层没有错动和位移,阶地是流水侵蚀形成,A错。图中岩层不是同一时期形成,不能判断颗粒大小变化,B错。图中M阶地覆盖在②岩层上,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C对。图中M阶地丰水期时被淹没,不适宜聚落分布,D错。【8题详解】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上游建设水电站,调蓄径流,A错。上游城市化进程加快,植被破坏,可能径流增大,B错。下游修建跨河大桥,不影响上游径流量,C错。下游整治疏通河道,径流下泄通畅,流速快,沉积少,D对。【点睛】河流流向与剖面线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东南岸是左岸,该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图中M阶地覆盖在②岩层上,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下游整治疏通河道,径流下泄通畅,可能导致水位下降,沉积减少。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A.树冠集水作用强B.无蒸腾作用消耗C.树冠遮荫效果好D.土壤硬化下渗弱10.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5-A.融雪B.风沙C.降水D.蒸发11.若北疆梭梭树冠的垂直俯视面积为S,正午树荫成熟中龄枯树裸地面积为S',S'与S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1C.全年P1D.冬至日P1【答案】9.B10.D11.C【解析】【9题详解】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无蒸腾作用消耗,B对。枝叶少,树冠集水作用弱,遮荫效果差,A、C错。土壤硬化下渗弱,土壤水分少,D错。【10题详解】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蒸发,夏季枝叶茂盛,遮荫效果好,蒸发少,D对。融雪主要在春季,A错。风沙不是湿岛形成原因,B错。在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C错。【11题详解】若北疆梭梭树冠的垂直俯视面积为S,正午树荫成熟中龄枯树裸地面积为S',S'与S的比值为P,新疆纬度主要在40°N以北,没有直射现象,所以正午时树荫S'的面积始终大于垂直俯视面积S,全年P1,C对。A、B、D错。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万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梨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6-(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伊犁村(卡普恰盖)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4)说明巴尔喀什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水大。(2)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3)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4)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减缓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解析】【分析】伊梨河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伊犁河上游位于西风带,迎风坡多地形雨。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详解】(1)巴尔喀什湖区域位于内陆地区,大气降水少。根据纬度,伊犁河上游位于西风带,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高大山地的强烈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全长1236km,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伊梨河流域面积广,流域面积15.1万km2,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支流众多,-7-汇水量水大。(2)结合图例,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净化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所以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3)伊梨河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在伊犁村以上是中上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所以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4)结合湿地功能分析,巴尔喀什湖能够增加周边地区的空气湿度,减小温差。湿地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湿地提供水源,能够减缓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体效应是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º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①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②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8-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③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2)①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②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ºN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700m),40º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m);③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3)特点:内部高于外部;西部高于东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部气温较高、离海(太平)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解析】【详解】(1)山体效应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白天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大气温度较高。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与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距地面热源距离远,热量已大为减弱,所以温度低。(2)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根据图示曲线形态,10℃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图示纵轴表示海拔高度,38ºN沿线分布高度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700m。40º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m。同一纬度,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的海拔较高。(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结合经纬度,c图位于北美洲西部山地,沿40ºN纬线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状况,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气温较高。西部离海洋较近,是西风的迎风坡,太平洋水汽被山地抬升,降水较多。所以,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是内部高于外部,西部高于东部。14.读我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回答问题。-9-(1)说出我国柑橘严重冻害区的范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