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法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这段话反映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B.礼乐文明C.宗法血缘D.上尊下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礼记》中由“人道亲亲”扩展到“重社稷”,在扩展到“庶民安”、“财用足”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家国一体的特点。礼乐文明是“庶民安”之后的影响,未能充分反映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故排除B项;题意未能体现宗法血缘和上尊下卑的内容,故排除C、D项,故选A。【点睛】家国一体指的是一个人既是家族的族长,又是国家的掌权者,同时家族势力在国家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既是国,国就是家。这主要指皇室而言。家国在中国历史没有出现过分离,首先;宗法制始终影响古代社会,宗法观念根深蒂固。其次,历代更迭也是以一个王朝代替另一个王朝的形式进行,我国始终在封建社会,并没有进行社会性质的变革。-2-2.观察下图,图中九原、闽中、南海、蜀郡的郡治大致包括今天的A.包头、福州、广州、成都B.银川、厦门、深圳、重庆C.银川、福州、深圳、重庆D.包头、厦门、广州、成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秦朝的郡县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古代的九原郡郡治在今天的包头地区,故排除B、C项;闽中郡的郡治在今天的福州地区,故排除D项。故选A。【点睛】南海郡郡治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地区;蜀郡的郡治在今天的成都地区。3.下图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竹简《论语》,考古工作者1973年在河北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中发掘而出。中山怀王刘修死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这批《论语》残简行文-3-中,只避讳“邦”字,汉惠帝以下诸帝皆不讳。以下推断正确的是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论语》A.残简避讳“邦”字说明《论语》成书于刘邦时期B.残简中的文字字体表明《论语》编篡于西汉时期C.中山怀王刘修墓藏《论语》与当时主流思潮不符D.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期已经受到统治者的极大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残简避讳“邦”字说明《论语》成书于刘邦以后,故排除A项;《论语》编纂于战国时期,故排除B项;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所以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论语》中避讳“邦”字,说明西汉统治者已经接受了儒家的等级礼乐制度,儒家学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选D。【点睛】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意思是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4.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据此可知唐代农耕技术A.形成完整体系B.达到古代顶峰C.江东落后于岭南D.岭南领先于全国【答案】A-4-【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唐代的农耕技术。虽然唐代形成一整套的生产技术措施,但并不能说明达到古代的顶峰,故排除B项;江东从岭南引进了耖,也无法由此说明江东落后于岭南,故排除C项;由题意无法判断岭南领先于全国,故排除D项;根据“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可知唐代农耕技术形成完整体系,故选A。5.下列关于古代四大发明的讲法正确的是A.“蔡侯纸”发明使西汉进入纸、帛、竹、木四种文书用品并行使用的时期B.指南针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西方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C.成书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记载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D.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1450年前后德国受中国影响制成金属活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蔡侯纸”出现于东汉,故排除A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在秦汉时期,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技术是在宋代,故排除B项;《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记载了三种火药配方,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出现于明代,故排除C项;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1450年前后德国受中国影响制成金属活字符合史实,故选D。【点睛】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6.古代一大儒与弟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弟子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这一段对话的大意是,人的成长需要做到A.克己复礼B.格物致知C.发明本心D.知行合一【答案】D-5-【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克己复是指礼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格物致知是指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发明本心是一种道德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修养过程。这三个观点都和题意内容不符,故排除A、B、C项;根据“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可知该大儒主张思想和行动要符合,即知行合一,故选D。【点睛】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7.《清史稿》中说:“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材料可知,清朝军机处设立后A.需要秘密行动B.决策军国大计C.成为中枢机构D.内阁随之撤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军机处。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所谓军机处“职居密勿”是指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而不是不要秘密行动,故排除A项;军机处不是正是机构,没有决策权,故排除B项;军机处设立后政务处理转移至军机处,但并未随之撤销内阁,故排除D项;根据“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故选C。8.1845年有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据材料可知A.通商口岸附近经济结构出现变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西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海关-6-D.外商在中国私设企业并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今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尚未控制中国海关,故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反映外商在中国私设企业的内容,故排除D项;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品大量涌入中国,冲击了中国的手工行业,导致“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通商口岸附近经济结构出现变动,故选A。9.读表,表中内容表明1869—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1869—18941894—19081908—19201920—1936国产商品0.973.5111.373.81进口洋货3.596.535.651.72合计1.254.0210.463.60A.中国商品市场先发展后萎缩B.列强逐步放松对华商品输出C.中国市场商品总量不断增长D.国产商品逐步超过进口洋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反映的是商品量年均增长率,1920—1936年国产商品和进口洋货的增长速度减缓,并不是中国市场萎缩,故排除A项;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增长率始终在增长,可说明列强并没有放松对华商品输出,故排除B项;表格内容只反应了增长率的高低,不能体现数量的多少,说以无法说明国产商品逐步超过进口洋货,故排除D项;增长率虽然出现高低变化,但始终在增长,说明中国市场商品总量不断增长,故选C。-7-【点睛】注意表头的关键信息“年均增长率”,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增长率的高低变化,而不是具体占有量的变化,增长率只要是正数就说明是增长的。10.近代某思想家被人批评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严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是说这位思想家借助儒学思想,但实际上是进行西方化的政治改革。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魏源、李鸿章都只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没有进行真正的西方化改革,故排除A、B项;严复没有借助儒学思想,故排除D项;康有为借助儒学思想宣扬政制改革,以减轻变法的阻力,故选C。11.1901年,清廷颁谕宣布实行“新政”:“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说明新政的原则是A.儒学道统B.三纲五常C.中体西用D.皇权至上【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了自救而进行的一次向西方学习的改革,所以新政不仅仅是坚持儒学道统、三纲五常和皇权至上,同时还有向西方学习的改革内容,故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盖不易者三纲五常”、“可变者令甲令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末新政是在不改变封建专制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即中体西用,故选C。12.如果历史是一架巨大的钟摆,五四运动之后的前三十年,中国为追求现代化,基本上朝着丢失文化主体性的方向摆动;后七十年重新思考、定义、创造现代性,试图获得一份文化坚守。五四时期“丢失文化主体性”主要表现为:A.废除文言旧体,开展文学革命B.反对尊孔复古,信奉天演进化-8-C.抨击封建礼教,宣传启蒙思想D.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废除文言旧体,开展文学革命、反对尊孔复古和宣扬启蒙思想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排除A、B、C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和各种“主义”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在文化上向西方学习,肯定西方的文化,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导致了文化主体性的丢失,故选D。13.“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这种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一种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做出这一决议的会议最有可能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在1934年,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故排除A项;瓦窑堡会议和洛川会议都是针对抗日召开的会议,故排除C、D;遵义会议召开于长征途中,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B。14.下图是曾长期通行于新中国的粮票,解读正确的是①计划经济时代的缩影②1978年改革开放后停止使用③反映了物资贫乏的现实④见证了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