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移风易俗工作总结范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镇移风易俗工作总结范文第1条:改变海关-活动概述“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活动总结诸城市科信小学二年级一班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传统节日,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我班开展了“移风易俗、文明祭扫”系列活动。这一活动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学校印发致广大居民朋友的一封信:《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发放到小学生手中,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增强文明祭扫的意识。其次,班级组织开展“追忆先烈、从我做起”主题班队会,在班会上同学们讲述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动于先烈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信念。再次,在周一2.1班承办的升旗仪式上,举行了主题为“清明节的由来及意义”的宣传倡议,倡议同学们要文明祭扫并进行宣传,对家里不好的祭扫习惯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学校还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发出:登陆潍坊市文明网站,参加网站组织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热情讴歌英烈们忠于党的事业,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全面展现英烈们坚持真理、艰苦创业、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使同学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革命理想。结合自身“从我做起”。要求学生把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和今天的幸福生活结合起来,并在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传统的继承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革命先烈的伟大,而且也让学生们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得多么不易,他们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忘我精神,为今天和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篇二:霞坑村移风易俗示范村创建工作总结霞坑村移风易俗示范村创建工作总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2010年我镇根据县统一安排,结合实际,重点开展“四创”工作,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霞坑村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现将2010年的工作小结如下:一、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为保证创建工作的开展,我镇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领导组,确定了专人具体负责,同时要求霞坑村成立相应的组织,结合本村的实际,明确创建目标,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开展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二、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措施,保证创建工作的稳步推进,科学规划“四创”活动示范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分类实施。镇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拓宽建设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社会、群众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2010年该村共投入文明创建资金7万余元,新建了黑板报,墙报,添置娱乐设施,新建了标准篮球场,解决了村民开展活动的场所。有效地促进活动的开展。霞坑村结合自身实际,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同时进行,相辅相成。村量力而行,实实在在的开展“四创”活动。为农民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2010年霞坑村以移风易俗为工作重点,以创建移风易俗文明村为工作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确定专人进行分管,把工作落到实处,把责任落实到人,根据本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成效。“四创”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霞坑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和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和吸引本村群众广泛参与。不断宣传发动,该村涌现出众多诚实守信商店,如吴永迪等得到工商部门的表彰。同时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提倡婚丧事不大操大办,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受到群众的好评,2010年该村有30多户婚丧事从简,节约费用15万元。同时该村积极与镇文明办,司法所,公安派出所联系,破除封建迷信,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取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三是积极举办文化体育活动,2010年以该村为主的农民代表队参加了县第一届农民运动会,取得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四是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农民学习文化和农业知识,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文体活动的开展,引导群众参加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五是发挥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作用,聘请老师和五老讲课,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有益的活动,为外出务工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三、巩固“四创”成果,奠定明年活动基础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和鼓励广大群众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努力下,在建设移风易俗示范村的基础上,积极在2011年创建清洁示范村和文明生态村,发挥农家书屋及文体活动场所的作用,让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建设文明霞坑贡献力量。四、做好“四创”活动总结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突破,就没有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的新提升;没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发展,就没有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我镇在上级的领导下,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了社会支持配合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社会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更坚定的开展“四创”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为农民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着力创建清洁示范村、文明生态村、绿色小康村和移风易俗示范村,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霞坑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日篇三:全市移风易俗会议发言材料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加快移风易俗工作步伐中共xx镇委xx镇人民政府近年来,我镇按照“以点带面,全面启动”的原则,移风易俗已全面覆盖全镇73个村。为确保推行移风易俗深化婚葬改革工作顺利实施,镇党委政府成立推行移风易俗深化婚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镇移风易俗婚葬改革工作办公室,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2015年4月28日,我镇召开移风易俗动员大会,大会颁布《xx镇关于推行移风易俗深化婚葬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各村支部书记签订《移风易俗树新风责任书》。具体工作中: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端正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的态度,把婚葬改革作为一项“必须做好,没有特殊”的工作去执行,党员群众严格落实《党员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食药所规定的大型集体聚餐申报备案制度。进一步简化丧葬程序,规范办丧行为,取缔旧俗陋习,严格执行“十不准”。同时,镇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争做移风易俗的模范。二是理顺工作流程。要求各村必须健全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必须威信高、责任心强,会长由村干部或村内德高望重的人担任,理事会成员如有变动,需在社会事务办报备。婚事办理方面:提前向村委会汇报,由村红白理事会做好指导。丧事办理方面:村委会负责通知红白理事会办理丧葬事宜,同时到所在工作区填写《xx镇农村丧事备案登记表》;由工作区通知镇纪委和镇移风易俗婚葬改革工作办公室。工作区牵头,组织镇纪委、镇移风易俗婚葬改革工作办公室人员和村红白理事会成员于丧事当天到现场监督丧事办理情况,严格按照“十不准”要求,现场填写《xx镇农村移风易俗考核表》。同时放假期间由值班人员开展工作,确保工作的持续性。三是严格考核奖惩。镇政府将推行移风易俗深化婚葬改革工作落实情况列入村级千分制考核,年内出现违反有关规定办理婚丧事宜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该村评先树优资格,扣发红白理事会全年误工补助,同时在年终村级千分制考核中按照每发现一次扣50分的标准扣分。从2015年5月至今,我镇共去世243人,有240起丧葬活动通过了移风易俗婚葬改革工作办公室的考核。通过考核的,镇党委、政府对红白理事会成员进行误工补助,年底一次性发放,2015年度共发放误工补助82800元。移风易俗婚丧改革行动破除了婚事活动中各类低俗陋习;规范了丧葬礼仪标准和流程,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社会风气得到有效净化。我镇移风易俗殡葬改革行动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随着移风易俗婚葬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逐步出现。有的群众思想较为保守,封建迷信思想严重,有的移风易俗理会成员在执行上口径还不够统一,甚至有的村“两委”成员还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依然存在着进展不平衡、执行标准不统一、安排部署不全面、宣传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移风易俗婚葬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持之以恒,立足长远,攻坚克难,常抓不懈。一是健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红白理事会结合本村实际,科学制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内容,明确违约责任等,加强红白理事会的威信,提高红白理事会的责任心,让移风易俗成为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遵照有关规定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切实担负起移风易俗深化婚葬改革的宣传和推进,具体负责管理本村群众的婚丧嫁娶事宜,规范引导农村群众移风易俗。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平台,将移风易俗纳入教育培训内容,重点宣传《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同时,利用文化教育阵地,积极面向群众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总结挖掘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三是丰富创建载体。以省级文明镇为契机,从移风易俗婚葬改革这一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抓起,从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入手,在全镇兴起“文明有我、全民动员”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观念;进一步完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把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引进农村、送到基层,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继续抓好“十佳文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评选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广场舞、百姓大舞台、xx好声音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在寓教于乐中形成与新农村要求相适应的文明风尚。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