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2课时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1、2、3、4、7、8、9区域发展阶段案例5、6、7、10、11、12、1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河北邯郸二模)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其中,四轴是沿陇海发展轴、沿京广发展轴、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读“一核四轴两带”示意图,回答1~2题:1.中原经济区所在区域目前处在()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高水平的均衡发展阶段2.为了抓住机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原经济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A.全力发展大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把该地区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2B.利用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化学工业及海产品工业C.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吸引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D.充分利用区域煤、铁、石油资源,大力发展煤炭、钢铁及石化工业解析:1.B2.C第1题,从中原经济区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看,其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城市发展水平高,需要借助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因此目前该区域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区域发展应该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统筹兼顾,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合理的产业结构,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发展整体上落后于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同时,可承接东部地区的相关产业,促进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下图示意我国某省1990~2009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读图,回答3~4题:3.②③④⑤地区从一般余粮区变为重要余粮区的原因是()①耕地面积大量增加②农业科技投入增加③农田水利设施完善④农业人口数量增加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4.导致南部区域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城市化进程快②网络化水平高③区域化分工好④工业化水平高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解析:3.A4.B第3题,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主要有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该省(江苏省)农业历史悠久,适宜农耕的土地早已被开垦,因而耕地面积不会大量增加,影响上述区域从一般余粮区变为重要余粮区的主要原因为粮食单产的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增加和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有利于单产的提高。第4题,对比两图可知该省南部区域人均粮食产量下降,这是因为该区域地处“长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占用大量耕地,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回答5~7题:35.1650~1780年该区域()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经历了移民开垦C.农业结构复杂D.注重生态保护6.进入20世纪该区域()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C.种植业产值降低D.实施了退耕还林7.该区域土地结构在20世纪的变化带来的效应是()A.河流泥沙增多,洪涝加剧B.水土流失减少,生态环境改善C.粮食产量大幅增加D.原始林地完全被次生林地取代解析:5.B6.D7.B第5题,对照图中该时间段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可知,原始林地比重锐减,耕地比重迅速增加,因此可判断出该区域经历了大规模移民垦殖的过程。第6题,1900年之后,耕地比重先上升一点后明显下降,草地和灌丛地比重相对稳定,次生林地比重渐增,说明该地正在实施“退耕还林”的措施。第7题,由上题可知,该地经历了退耕还林的土地结构调整,林、草地面积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河流泥沙减少,故A项错误,B项正确;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在图中无法体现;由图可知,原始林地锐减,并非意味着完全被次生林地取代,D项说法太绝对。如图是某区域不同时期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48.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B.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C.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D.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明显9.下列不属于该区域20年来发生的明显变化是()A.交通条件明显改善B.矿产资源得到开发C.旅游业的兴起D.再城市化明显解析:8.D9.D第8题,根据经纬度可确定该地为江南丘陵地区,读图可知聚落多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河流两侧的聚落无便捷交通线相连,受河流的影响,联系不便。第9题,由21世纪初的图可知本区域有铁路经过,交通有所改善,钨矿周围有居民点,可知矿产资源得到开发,温泉附近有居民点,可知旅游业兴起,故选D项。如图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的分别是()A.a、bB.b、aC.b、cD.c、a11.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10.B11.B第10题,随着工业化阶段的发展,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先升高后下降、服务业比重人员持续升高。第11题,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工业和第三产业,由于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因此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工业,因此工业人员增加比重高。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近些年来,南疆经济发展较快,采掘业、矿产冶炼、农产品加工等成为支柱产业,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5转移。材料二果核透明、味道甜美的“冰糖心苹果”产自于阿克苏地区。它每年的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10月25日之后,上市时间晚于普通苹果1~2个月,一旦上市,即被抢购一空。(1)分别指出导致“冰糖心苹果”含糖量高和保鲜成本较低的原因。(8分)(2)简要说明绿洲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发生过程。(6分)(3)说出南疆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及其区域发展特征。(8分)解析:第(1)题,含糖量高低主要与光热资源和昼夜温差有关,保鲜成本与气温高低和储存时间长短有关。第(2)题,盐碱化的形成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和气候条件有关。第(3)题,据材料一可知,南疆地区目前处于成长阶段,特点从资源开发规模、城市和工业区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等方面说明。答案:(1)含糖量高的原因:光热充足、降水少;昼夜温差大;保鲜成本较低的原因:秋冬季节采摘上市,低温有利于保鲜;库存时间短(市场销路好)。(8分)(2)大量引水灌溉会使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盐分在土壤中不断积累。(6分)(3)成长阶段。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和工业迅速向外扩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等。(8分)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34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林间野兽出没,低空百鸟飞翔,被称为“北大荒”。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垦,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从此这里又称为“北大仓”。鉴于生态环境恶化,2001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停止湿地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材料二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貉复合生态模式。6(1)试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三江平原人烟稀少的原因。(6分)(2)新中国成立后,三江平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荒,开发的有利条件是什么?(10分)(3)试分析黑龙江省停止开垦湿地,并进行生态退耕的原因。(10分)(4)试分析三江平原发展农业复合生态模式的意义。(8分)解析:第(1)题,人烟稀少主要是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的。第(2)题,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开荒与三江平原本身的区位优势有关,加上国家的重视和开发能力的提高。第(3)题,从面临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建设的意义两个方面分析。第(4)题,生态农业的意义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生态意义三个方面分析。答案:(1)纬度高,气候寒冷,森林、湿地广布,开发难度大;生产力水平低下。(6分)(2)地形平坦,土地资源广阔,土壤肥力高,雨热同期,适宜开发;政府的大力支持,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开发能力增强。(10分)(3)长期的开垦导致三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化减少;通过生态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10分)(4)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带动相关产业;扩大就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