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安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甲表示2012年我国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乙表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B.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D.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2.甲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状况最接近图乙中A.Ⅰ阶段B.Ⅱ阶段C.Ⅲ阶段D.Ⅳ阶段【答案】1.D2.B【解析】【分析】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人口增长特点和人口增长模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图表,对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要求较高。【1题详解】分析图甲数据可知,该城市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小于1%,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其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故D项正确。【2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甲图所示城市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读乙图可知,Ⅰ阶段为高出生率、-2-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Ⅱ阶段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Ⅲ、Ⅳ阶段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故选B。【点睛】乙图中未画出的另一条对角线,可视为自然增长率的坐标轴。3.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下图完成下题。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详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的和为正值时,人口数量增加,图示四个时段都为正值,所以该地区的人口一直在增加,最后时段④人口应最多。故选D。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4.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A.原始型和传统型B.原始型和现代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原始型5.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3-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4.A5.C【解析】【4题详解】从图中看出,a具有很高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因此可以判断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b具有较高的出生率和较低的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所以可判断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故A正确。【5题详解】c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应分布主要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少数发展中国家也接近现代型,如中国。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另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老有所养的生育观念。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水平较低均错误;①④正确,故C正确。6.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是为了A.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B.提高城市人口比重C.解决独生子女的问题D.提高人口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5年中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故选A。-4-分年龄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段内每千名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下图为我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分年龄生育率变化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7.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A.15~17岁B.18~25岁C.26~36岁D.37~49岁8.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率的差异主要是A.农村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B.农村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C.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D.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该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难度不大,只要看清楚纵坐标表示生育率、横坐标表示生育年龄即可解答。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25岁,故B正确,ACD错误。【8题详解】该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只要看清楚纵坐标表示生育率、横坐标表示生育年龄,结合图例即可解答。从图上可以看出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故D正确,ABC错误。下表为“某岛国人口容量数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5-9.表中反映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A.25万B.30万C.35万D.45万10.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居民的膳食结构B.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水平C.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D.社会的生活习惯与习俗等【答案】9.D10.C【解析】【9题详解】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读图表可知,环境承载力为45万,故选D。【10题详解】环境人口容量是由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受教育水平等影响的,其中首要因素为资源的丰富程度,故选C。【点睛】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读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下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6-11.城市化II阶段,主要出现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逆城市化现象C.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D.城市人口比例缓慢上升12.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Ⅲ阶段的是A.埃及B.中国C.美国D.印度【答案】11.A12.C【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11题详解】图示反映城市化第Ⅱ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即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一般是工业化阶段的特征。故选A项。【12题详解】城市化第Ⅲ阶段反映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故选C项。微信热力图是根据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统计分析得到的人口密度的分布图。下图为西安市某区域a、b两功能区一天内热力密度变化图(左图)及该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右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3.图中a功能区位于右图中的A.①-②区间B.②-④区间C.③-⑤区间D.④-⑥区间14.符合b功能区特征的是-7-A.建筑物高大,密度低B.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C.交通通达度高,地租低D.位于市区外缘,污染严重【答案】13.B14.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城市功能分区的特征及分布。【13题详解】由该微信热力图可知a曲线白天人口密度小,晚上人口密度较大,符合住宅区居民白天上班外出晚上回家休息的生活作息规律。图中a功能区位于右图中的②-④区间的住宅区。【14题详解】由该微信热力图可知b曲线表明6:00-18:00的白天时间人口密度特别大,而到了晚上人口密度小,符合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异大的特点,B选项正确;商业区建筑物高大,密度大,A排除;商业区一般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地价高,C错误;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环境污染严重,D错误。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下图为“江西省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5.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购房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A.M点B.E点C.F点D.P点16.该地市选择在图示的东部地区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该决策主要是为了A.提高土地利用收益B.提高地租支付能力C.改善东部交通条件D.改善部分人群住房条件【答案】15.A16.D-8-【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M点位于河流附近,且位于河流上游,环境优美,房价较低,性价比较高,故选A。【16题详解】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是为了改善部分人群特别是经济收入较低人群的住房条件,故选D。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简图,该市甲、乙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7.有关甲、乙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邻近商业区,居民购物比乙区方便B.乙区居民收入一般高于甲区C.甲区交通便利,房价高D.乙区远离市中心,房价低18.关于该市工业区区位选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B.接近中心商业区,有利于结构调整C.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D.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答案】17.B18.B【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住宅区与商业区之间有河,购物不方便;乙区位于城郊,地势较高,且位于风景区附近,因此地价较高,应为高级住宅区,故B正确。【18题详解】城市工业区离城区较远,是为了减少对城区的污染,与调整产业结构无关,B项符合题意要求。下图为某城市甲、乙两类商店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9-19.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商店等级相当的商店,下列各地最适宜布局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20.在甲、乙两类商店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类商店规模小,数目少B.甲类商店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近C.乙类商店的等级低,数目多D.乙类商店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答案】19.A20.C【解析】试题分析:【19题详解】根据图示中甲、乙分布可判断,甲类商店级别高,乙类商店级别低,甲类商店布局应相互距离远,交通要便利的地方,观察图发现A处较符合,所以选A项。【20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甲的等级高于乙,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相互距离越远,依题意,应选C项。考点:城市等级体系读“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21.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水源状况B.科学技术C.草场分布D.市场需求22.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的牛奶完全由甲地输入,其主要原因是①甲地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②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地价上涨③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发展④乙、丙两地区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奶牛产量降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21.D22.C【解析】【21题详解】阶段Ⅰ,甲、乙、丙三个地区都建有牛奶生产基地,且都供应本区域内的城市,故主要是受市场因素影响。D正确。【22题详解】发展到阶段Ⅱ,乙、丙两地的牛奶生产基地消失,甲地区的牛奶生产基地扩大,甲、乙、丙三个地区消费的牛奶均由甲地区的基地供应,是受甲地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与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发展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①③正确。故选C。下图为“澳大利亚小麦-牧羊混合农业分布图(阴影部分)”,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1-23.下列对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带表述正确的是①地处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高温多雨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墨累-达令河河流水源充足,无需打井和调水④交通方便,小农经营,靠近国内市场⑤经营方式为集约化大农场,机械化水平高⑥为了便于农事安排,小麦区和草场牧羊区界限明显且固定⑦属商品农业,面向国际市场A.①②⑤B.②③⑤⑦C.②⑥⑦D.②⑤⑦24.和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同属混合农业的是A.东北平原玉米田地套种大豆B.北京、上海市郊乳畜业C.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D.长江中下游季风水田农业区农户饲养少量家禽【答案】23.D24.C【解析】试题考查混合农业【23题详解】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受大分水岭阻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需打井和调水;交通方便,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面向国际市场;为了适应市场灵活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C正确。【24题详解】混合农业既栽培植物又饲养动物,且两者占比相当,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