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开学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盐碱化D.沙尘暴2.河流在乙处附近流量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降水量减少B.农业灌溉用水过多C.植被较少D.蒸发量增大【答案】1.A2.B【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示得知,甲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的黄土高原上,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A正确。荒漠化主要出现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半干旱区,B不选。盐碱化主要分布在我国滨海区和东北、华北、西北等地,C不符。沙尘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华北一带,是荒漠化的一种标志,D错误。【2题详解】题目要求选取的是人为原因,其中降水量和蒸发量是自然原因,排除AD。植被较少,若代表自然植被覆盖率,属于自然原因;若表述成“植被破坏”则属于人为原因,但植被覆盖率与径流量减少关系不大,C不符。黄河流经乙区即宁夏平原附近,由于人类大量引水灌溉,导致黄河径流量减少,B正确。【点睛】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沙漠化主要在沙漠带中。(2)根据年降水量判断,年降水小于400mm干旱半干旱地区易发生荒漠化。-2-(3)根据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判断,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4)根据地形判断,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我国肉牛生产优势区域的分布格局经历了从牧区到农区的变化过程,逐步形成了东北、西北、西南和华北平原四大肉牛生产优势区。下图示意我国l980~2011年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移动过程中()①集约化程度加大②良种率变化不大③圈养比重上升④在肉类消费结构中,牛肉超过猪肉⑤牛肉商品率提高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4.影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牧区土地荒漠化面积的不断扩大B.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C.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D.农区土地撂荒现象日益增多【答案】3.B4.C【解析】-3-试题分析:【3题详解】有材料可知,肉牛生产优势区域的分布格局经历了从牧区到农区的变化过程,农区主要是以圈养为主;形成了东北、西北、西南和华北平原四大肉牛生产优势区,因此养殖集约化程度加大,这也使得牛肉的商品率提高;在这些集约化的产区加大了科技的投入,不断培育良种牛,但是在生活中这些地区的肉类消费依然以猪肉为主,根据以上所述,该题答案选B项。【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重心变化的原因。由图可知,1980~2011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由甘肃省转移到山西省,再转移到河北省,即肉牛产业发展重心逐渐向东北转移。由此可判断出吸引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移动的主要地区是人口众多、对牛肉需求量大的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答案选C项。考点:影响产业布局变化的因素【名师点睛】此题以我国肉牛的发展变化为背景考查畜牧业的分布变化,结合材料信息,根据影响牧业发展的区位进行判断即可。下图为世界某岛国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5.该岛国()A.地处太平洋中,靠近白令海峡B.多亚寒带针叶林分布C.多火山,地形以台地为主D.有极光和极昼现象6.该岛国天气多变,忽而风和日丽,忽而雨雪霏霏,主要原因是()A.反气旋活动频繁B.气旋活动频繁C.多台风活动D.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7.该岛国最发达的农业部门是()-4-A.林果业B.畜牧业C.种植业D.渔业【答案】5.C6.B7.D【解析】试题分析:【5题详解】由经纬度分布可确定该岛国为冰岛,并不位于太平洋中;冰岛纬度高,多苔原植被;根据等高线整体稀疏,多在1000m以下,沿海等高线密集,可推断沿海平原少,该岛地形以台地为主;由所学知识可知,冰岛多火山;因纬度高,有极光现象,但位于极圈以外,无极昼现象。故选C。【6题详解】由上题可知该岛国为冰岛,地处冰岛低压中心附近,气旋过境频率大,过境时雨雪霏霏,过境后风和日丽;反气旋控制地区天气晴朗;冰岛不受东南信风控制;纬度高,无台风活动。故选B。【7题详解】冰岛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合种植业及林果业发展,可发展畜牧业和渔业;冰岛沿岸有大西洋东北部渔场,渔业优势更明显。故选D。下表示意浙江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82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22223333113413131114111134332233121133223214141433图例1.湖泊2.居民区3.耕地4.农家乐读表,完成下列各题。8.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空气湿度明显增大B.湖泊水质日渐变差-5-C.耕地面积大量减少D.居民区分布趋于集中9.为保护该地湖泊环境,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实施退耕还湖,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B.改进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C.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D.严格控制居民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答案】8.B9.C【解析】试题分析:【8题详解】根据图例,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中,湖泊湿地面积减小,转变成耕地、居住区、农家乐,净化能力下降,排放的污水增多,这种变化会导致湖泊水质日渐变差,B对。空气湿度明显减少,A错。耕地面积大量增加,C错。居民区分布趋于分散,D错。【9题详解】图中数字显示,农家乐增加最多,为保护该地湖泊环境,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C对。实施退耕还湖,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也是必要措施,控制排污是当前的首要措施,A错。改进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是长期措施,不能立即见效,B错。居民区数量变化小,不是最主要污染源,严格控制居民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不是首要任务,D错。【考点定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湖泊环境首要治理措施。【名师点睛】根据图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可以看到湖泊湿地被破坏,转变为耕地、居住区、农家乐等用地。结合所学湿地破坏的影响,分析产生的问题。治理、保护湖泊,首先要针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多的项目进行治理。下面左图为黄河干流图,下右图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6-A.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B.该河段地势低,支流汇入多C.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D.土质疏松,河水容易下渗11.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A.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水侵蚀弱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D.过孟津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12.关于黄河治沙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上游修水库B.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C.小流域综合治理D.下游挖入海新河【答案】10.C11.A12.D【解析】试题分析:【10题详解】读图可知,从兰州到河口段,年径流总量在减少,主要是因为该河段流经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两个灌溉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11题详解】黄河干流沿程含沙量的变化的判断:一是要明确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故河口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陡增;二是要明确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部分泥沙在河床沉积,含沙量呈下降趋势;三是明确含沙量的多少与植被覆盖、流水侵蚀、流水沉积的关系。【12题详解】黄河上游应修建水库,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该保持水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下游地区挖入海新河是海河的治理措施,黄河下游要加固堤坝。考点:该题考查黄河流域。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7-13.对图中各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矿区地势低洼B.②地土层深厚,适合种植C.③为迎风坡,降水丰富D.④城市的形成与河流有关14.乙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甲河没有,其原因是乙河流域()A.开山采矿,河流污染严重B.湖泊数量少,入海泥沙多C.城镇人口多,用水量大D.林地分布多,水土保持作用弱【答案】13.D14.B【解析】【13题详解】根据图示,①区为河流支流上游,地势较高,故A错误。图示中②附近支流流向相反,说明该区为两流域重要分水岭,山区地势较高,以流水侵蚀为主,土层较薄,B错误。图示中得知甲河和乙河的分水岭在林区分界线南段附近,那么③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C不选。④河流交汇处,取水方便,河运便利,城市的形成与河流有关,D正确。【14题详解】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和河流入海口处地势的高低、泥沙量的大小有关。河流污染与三角洲的形成没有影响,A不选;城镇人口多,用水量大与三角洲的形成关系不大,C错误。湖泊数量少,泥沙沉积作用弱,河流含沙量大,入海口的泥沙多,逐渐沉积形成三角洲,B正确。林地分布多,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能力强,河流泥沙含量少,D错误。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39%,下图是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15.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主要分布在()A.bB.dC.cD.a16.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②增加年径流量③改善枯水期水质④提高地下水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7.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这是因为()A.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和使用量减少B.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C.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D.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答案】15.D16.D17.A【解析】【15题详解】坑口电站是在煤炭产地建设火力发电站,主要布局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读图可知,a位于山西和内蒙古以及陕西交界处,是我国煤炭主要产地,坑口电站最多,b处为黄河上游地区的水电站,c为长江上游、金沙江、大渡河的水电,d为长江中游三峡等地的水电,故选D。【16题详解】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①对。水电站的建设只是调节径流量,对于总径流量影响不大,②错。水电站的修建可以增加枯水期水量,增强其枯水期的自净能力,对于枯水期的水质有改善作用,③对。由于建坝蓄水,下游水流减少,-9-地下水水位可能降低,④错。故选D。【17题详解】西电东送使得输入地煤炭使用量减少,从而减轻环境污染,A对。电力输送至东部地区,电价不一定会升高,B错。西电东送对东部地区电价影响不大,C错。电价不变,工业成本不会降低,D错。故选A。【点睛】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福建省莆田市萩芦镇建有福建省最大的山区风电场,首次选用直径90m的大叶片风机,且朝向东北(如下图所示)。下右图为海峡两岸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8.设计该地风电设施的密度和叶片朝向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①人口的分布②年降水量③风频④地形⑤日照时数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⑤19.该省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是()①减少酸雨的危害②发电量大且稳定③因地制宜地发展可再生能源④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18.A19.B-10-【解析】【18题详解】风电设施的密度大小,取决于用电市场的大小,所以,人口的分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地形状况既影响人口的分布,又影响风电设施的建设;风频的大小取决于叶片朝向。结合选项,A项正确。【19题详解】风电是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酸雨危害;同时,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具有开发风能的巨大潜力。但是风能稳定性差,所以,短时间还不能全面替代常规能源,B项正确。抽水蓄能电站是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在上水库中蓄水,相当于储存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