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核的DNA越多B.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C.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发生在同一时期D.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要的时间越短【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详解】A、细胞体积大小与细胞核的DNA多少没有关系,A错误;B、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错误;C、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均发生在间期,C正确;D、温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周期中所需要的酶失活,使细胞周期延长,D错误。故选C。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时核DNA分子数会发生改变B.细胞分化的原因是核DNA遗传信息改变C.凋亡细胞内所有基因的表达都下降,酶活性都减弱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答案】D【解析】【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2-然现象。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详解】A、细胞衰老时核DNA分子数不变,A错误;B、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C、凋亡细胞内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会增强,酶活性会上升,C错误;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个体的细胞衰老与机体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B.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C.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D.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细胞分化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中,而是在一生都进行着,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详解】A、生物个体的细胞衰老与机体衰老并非总是同步进行的,如任何时期均有细胞的衰老,A错误;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引起了细胞的癌变,B错误;C、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C正确;D、细胞分裂和分化均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D错误。故选C。4.家兔睾丸中有的细胞进行正常有丝分裂,有的细胞进行正常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细胞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都分离B.每个细胞分裂后子细胞中都含性染-3-色体C.每个细胞分裂前都进行DNA分子复制D.每个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都进行联会【答案】B【解析】【分析】睾丸是雄性生殖器官,精原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精原细胞的数目,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详解】A、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A错误;B、无论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每个细胞分裂后子细胞中都含性染色体,B正确;C、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前不进行DNA分子复制,C错误;D、有丝分裂时,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D错误。故选B。5.下列关于人类精子形成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1个细胞中四分体最多有46个B.一个细胞中核DNA数最多可达92个C.1个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D.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精原细胞经过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后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2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详解】A、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3个四分体,A错误;B、一个细胞中核DNA数最多可达92个,如DNA复制后,初级精母细胞中,B正确;C、1个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如初级精母细胞中,C正确;D、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不同,如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A。【点睛】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6.下列有关细胞增殖,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子代的全部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人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C.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初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和神经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受精作用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详解】A、子代的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DNA全部来自于母方,A错误;B、人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0(含Y)或1(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或2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X染色体,B正确;C、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或小于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数,C错误;D、初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是神经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的2倍,D错误。故选B。7.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下个时期由于丙牵引使着丝点分裂B.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将减少C.该时期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数量为0个D.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答案】C【解析】-5-【分析】由图可知,甲是中心体,乙是染色体,丙是纺锤体。【详解】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下个时期着丝点自动断裂,由丙纺锤体牵引移向两极,A错误;B、该时期无核孔,B错误;C、该时期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无四分体,C正确;D、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体细胞染色体数,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无细胞核。8.用显微镜观察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排列于赤道板上,此细胞处于A.有丝分裂中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有丝分裂后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答案】B【解析】【分析】二倍体生物含有2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详解】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说明该时期无同源染色体,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又根据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故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9.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可得出-6-A.MN段染色体复制使核DNA含量加倍B.CD段同源染色体会发生两两配对现象C.a、b阶段为减数分裂、c阶段为有丝分裂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表示有丝分裂,b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有丝分裂。【详解】A、MN段染色体复制使核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正确;B、CD段表示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B错误;C、a、c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C错误;D、GH段染色体数目是OP段染色体数目的一半,D错误。故选A。【点睛】DNA加倍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二者减半的原因是细胞分裂。10.某男性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他的下列一个细胞中,可能不含显性基因的是①肝脏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④精子⑤红细胞A.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白化病携带者的基因型为Aa。【详解】①肝脏细胞为体细胞,基因型为Aa;②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基因为AAaa;③次级精母细胞含有AA或aa;④精子含有A或a;⑤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无基因。-7-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1.“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之比接近1:2:1D.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两种类型的表现型,比例接近1:1【答案】D【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包括: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的内容,A错误;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之比接近1:2:1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D、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两种类型的表现型,比例接近1:1属于演绎内容,D正确。故选D。12.下列有关遗传的核心概念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B.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就是遗传性状的传递规律,故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8-C.孟德尔对测交实验的实施是对其假说的验证D.图中有四对基因,其中基因A、a与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A错误;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可以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错误;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其假说的正确性,得出了遗传规律,C正确;D、图中有四对基因,其中基因A、a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C。13.原本无色的物质在酶Ⅰ、酶II和酶III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黑色素,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控制三种酶的基因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非黑色子代的概率为A.37/64B.1/64C.27/64D.9/64【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黑色的基因型为A_B_C_,其余基因型为非黑色。【详解】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A_B_C_的概率为3/4×3/4×3/4=27/64,非黑色个体的概率为1-27/64=37/64。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9-14.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a)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灰色兔所占比例及雌、雄之比分别为A.1/3与2:1B.2/3与2:1C.1/2与2:1D.1/3与1:1【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褐色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灰色的基因型为XaXa、XaY。【详解】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即XAO与正常灰色雄兔即Xa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褐色雌XAXa:灰色雌XaO:褐色雄XAY:OY(致死)=1:1:1:1,故后代中灰色兔占1/3,雌:雄=2:1。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5.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答案】B【解析】【分析】格里菲斯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