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段考试(期中)试题(含解析)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读“X、Y两国人口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1.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A.欧洲B.非洲C.大洋洲D.北美洲2.Y国可能是A.印度B.埃及C.俄罗斯D.德国3.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经济条件B.气候条件C.历史条件D.地形条件【答案】1.B2.D3.A【解析】【1题详解】根据X国的人口的变化情况,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18‰=26‰,为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大部分是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非洲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答案选B。【2题详解】根据图示,Y国人口密度较高,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老龄化严重。印度、埃及是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较高,AB不符合要求;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C不对;德国人口密度较大,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现人口负增长,D对。故选D。【3题详解】根据前两问,X为非洲的某个国家,为发展中国家,Y为德国,经济水平较高;两个国家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生育观念、社会福利等的差异,进一步导致自然增长率的差异,A对;-2-气候、地形、历史条件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较小,BCD排除;故选A。【点睛】世界上不同区域的自然增长率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目前处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目前大部分处于传统型,人口增长快;在发达国家内部或者发展中国家内部人口的增长状况也是不同的,中国属于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人口出现负增长。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下列各题。4.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过度养殖D.过度开垦5.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答案】4.D5.C【解析】【4题详解】该地畜牧业占的比重不大,不存在过度放牧的问题,A不对;过度樵采会造成植被破坏,不会影响农业用地结构,B不对;该地渔业所占面积比例较小,不存在过度养殖的问题,C不对;该地种植业比重最高,远超过平原所占比重,因此是过度开垦造成了土地利用的不合理,D对。故选D。【5题详解】该地水热条件充足,土地面积较小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不合适,A不对;该地耕地面积比重过大,不适合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B不对;该地耕地面积过大,可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既带来经济效益,又防水土流失,C对;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D不对。故选C。【点睛】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兼顾。-3-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6.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D.城市化速度快7.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B.人口总量减少C.就业困难D.经济衰退【答案】6.C7.A【解析】试题分析:【6题详解】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七十年代前出现了人口出生的高峰,到了八十年代,这批高峰人口成为社会劳动力。形成了人口红利期。【7题详解】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将出现人口老龄化。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读我国部分省、市、区某年人口数据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8.北京市该年出生率只有6.1‰,而人口净增长却达到了36.3万人,主要原因是A.自然增长人数多B.机械增长人数多C.逆城市化现象D.死亡率低9.该年四个省、市、区中死亡人数最少的是A.海南省B.北京市C.上海市D.新疆-4-【答案】8.B9.A【解析】【8题详解】按照材料中的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计算自然增长人数大约在4.9万人,远低于36.3万人,故A不对;北京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人口迁入较多,B对;逆城市化现象应使人口外迁,C不对;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不对。故选B。【9题详解】根据表中数据进行计算,用人口基数乘以死亡率即可;海南死亡人数为47.352万,北京死亡人数为80.6万,上海死亡人数为124.42万,新疆死亡人数为100.12万,故死亡人数最少的是海南。故选A。如下图为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预测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0.对2010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趋势的预测是基于A.国家较早实施计划生育B.国际劳工会大量输出C.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D.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长11.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A.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B.短期内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C.短期内会导致国外劳动力的大量输入D.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答案】10.A11.D【解析】试题分析:【10题详解】我国在70年代就实施计划生育,人们的出生率下降,所以2010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有下-5-降趋势;我国国际劳工输出数量不会有很大变化;人口死亡率下降会增加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增长会使劳动力适龄人口所占比重有上升的趋势。故选A。【11题详解】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人口的老龄化现象更严重,所以会加重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数量短期内不会减少很多,所以不会出现劳动力不足,国外劳动力也不会大量输入;但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故选D。考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周边农业的发展状况,下图中M代表2011年情况,N代表2000年情况。回答下列各题。12.若图中M、N表示该城市周边农村的农产品产值构成,则影响该地农业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市场B.土壤和水源C.市场和交通D.政策和劳动力13.若图中M、N表示该地农业用地的比重构成,则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是①农业技术的进步②交通和城市发展③花卉经济效益更高④粮食需求量增大,价格上涨⑤劳动力价格降低⑥政策扶持⑦地价上涨A.①②④⑤⑦B.①②③⑥⑦C.①③④⑤⑦D.②③⑤⑥⑦【答案】12.C13.B-6-【解析】试题分析:【12题详解】三轴坐标的读图应注意结合原点的位置,准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以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Q点水果花卉比重约40%,花卉比重约20%,粮食比重约40%;P、点水果花卉比重约50%,花卉比重30%,蔬菜比重约20%。粮食比重下降。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时鲜业的发展。【13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交通和市场因素的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变化的主要原因,且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的上涨促使农民向收益更高的时鲜业发展,促使土地利用状况发生变化。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准确的读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问题。14.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15.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16.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14.B15.A16.D【解析】【14题详解】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7-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15题详解】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16题详解】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读“广西城市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分布图”,完成问题。17.图示范围内,广西综合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A.第一梯度类型区B.第二梯度类型区C.第三梯度类型区D.第四梯度类型区18.第一梯度类型区属于广西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其综合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是①有铁路线分布,交通发达②经济区位条件优越③城市人口密集④基础设施不完善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17.A18.B【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17题详解】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城市化水平,南宁、桂林、柳州、北海所代表的第一梯度类型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相对也较高。【18题详解】四城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较高的原因包括:有铁路线分布,交通方便;旅游资源丰富;城市人-8-口密集;基础设施较完善等。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9.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甲:种植园农业B.乙:商品谷物农业C.丙:大牧场放牧业D.丁:季风水田农业20.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答案】19.B20.B【解析】【19题详解】根据图中所示,甲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不是种植园农业,A不对;乙种植业为主,高商品率,符合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B对;丙畜牧业和种植业占很大比重,二者商品率高,应为混合农业的特点,C不对;丁以畜牧业为主,不是季风水田农业,D不对。故选B。【20题详解】甲地可为季风水田农业,则主要生产水稻,分布在季风气候区,A不对;乙可为商品谷物农业,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B对;混合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高,C不对;生产鲜奶和乳产品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或大城市郊区,D不对。故选B。【点睛】农业地域类型有很多种,如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商品率高,生产-9-规模大;季风水田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商品率低;混合农业以畜牧业和种植业相结合,商品率高;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前者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后者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读某城市的工业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21.影响该城市主导工业部门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是A.市场B.科技C.廉价劳动力D.气候22.下列区域存在或属于此类型城市的是A.德国鲁尔区B.中国辽中南工业区C.美国硅谷D.日本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答案】21.B22.C【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21题详解】根据各工业比重可知,该城市主导工业部门为航空航天工业,属于科技指向型工业,因此B正确。【22题详解】技术指向型工业多分布于新工业区,C符合。其他选项都为传统工业区。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农产品运输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2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2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A.芝加哥周边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