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30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学科指导意见]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考点一宋明理学1.兴起原因(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2.思想内容(1)程朱理学①代表人物:“二程”(北宋)和朱熹(南宋)。②基本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地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求理方法:格物致知;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2)陆王心学①陆九渊(南宋):基本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方法:发明本心。②王守仁(明中期):思想核心:致良知;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理学的成熟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3.影响(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等;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2-的庄严。(2)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图解历史】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信息提取:面对佛、道的冲击,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来阐释儒家义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图解历史】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信息提取: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属于宋明理学,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发展,差异在于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和方法上。探究1从“唯物史观”角度评价宋明理学(1)积极影响①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②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影响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3-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2019·山东聊城模拟)清代学者往往重考据,尊崇汉儒而诋毁宋儒。但姚文田“独持议,谓三代以下,其道皆本孔孟,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这一说法()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B.糅合了儒道思想发展了儒学C.理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脉络D.旨在借古讽今提倡经世致用解析从材料“清代学者往往重考据,尊崇汉儒而诋毁宋儒”“姚文田‘独持议,谓三代以下,其道皆本孔孟,得程朱而传自五季,宋诸儒之力也’”可以分析出,姚文田认为程朱理学维护儒家伦理道德,有利于儒学的发展,故选A。答案A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2)发展①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③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④世俗化。⑤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向外);陆王心学:本心良知(向内)。(2016·海南单科,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4-解析关羽因为忠勇被人称颂,符合理学宣扬的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因而被统治者所加封,故C项正确。答案C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理学的内容和特点1.理学的特点(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实现了儒学进一步思辨化,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核心论点:“程朱”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1.(2014·课标全国Ⅰ,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解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二程继承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并进一步发挥,认为人性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私欲”不断膨胀,以致“习远”。只有克服私欲,“穷究天理”,才能恢复“本善”,成为圣贤。A、B两项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认识,而非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新认识”,排除;C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D项。答案D2.(2019·山东青岛模拟)“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5-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C.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D.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解析材料是王阳明的诗句,大意是宇宙流转的大道,其实就蕴含在每个人的心中,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心学范畴,C中良知是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故C正确。答案C考法1“三教合一”的趋势【考题1】(2014·课标全国Ⅰ,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C『方法突破』★明立意从唐代儒、佛、道竞相发展角度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抓关键题干信息反映了统治者对佛道思想态度的变化,而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始终未动摇。★清误区本题属于文字信息提取类选择题,难度很大。考生对唐代儒、佛、道发展地位理解不够全面,道教和佛教在唐代的社会地位跌宕起伏,B、D两项表述明显不够全面。考法2汉、唐、宋时期儒学的发展【考题2】(2015·课标全国Ⅰ,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6-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知识的共通之处。(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解题技巧』★关键信息信息1“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只要回答孔孟儒学和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特点即可。信息2根据材料中“康有为……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和所学知识可知,他们都主张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思路点拨第(1)问,“不同之处”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弄清孔孟儒学、汉代儒学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孔、孟和汉代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然后指出两者的不同所在;“发展”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宋代-7-理学特有的内容即可。第(2)问,首先明确“共通之处”的含义,即共同之处;然后根据材料“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等概括出他们的“共通之处”。第(3)问,应辩证地阐释。考点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历史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政治: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3)阶级: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工商阶层队伍壮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4)思想:文化专制日益严重,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进步知识分子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2.代表人物(1)“异端”思想家李贽①学术上: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②道德上: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追求个性发展。③哲学上:否定“天理”的存在,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李贽思想的特点他(李贽)反对的是假道学不是真道学,对于真道学他是极力赞扬的,所以他反对道学不等于反封建。——束景南《道学文化心态论纲》(2)三大进步思想家人物代表主张共同主张王夫之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2)经济上:工商皆本(3)学术上:经世致用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提出了限制君权、倡导-8-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等设想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提出“经世致用”3.主要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批判宋明理学和传统道德。(2)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君主专制。(3)带有一定民主色彩:主张限制君权和“经世致用”。(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漫画解史】李贽的思想信息提取: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被称为“离经叛道”。【图解历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信息提取: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理学的僵化,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他们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探究1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9-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2.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2)中学西传: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一般很少被人谈起:一是近代以来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