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第1章:19个中医护理项目附件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二)嗳气、反酸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关等穴。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穴。(三)纳呆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等穴。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2)其他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2.药熨法(详见附录2)。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4.艾灸(详见附录2)。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7.拔火罐(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3.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5.避免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等。6.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二)饮食指导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避免过饥过饱。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食疗方:大枣山药粥。篇二:★★★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病名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4.具体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分钟(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二)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3.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4.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三、治疗方案(一)内治:1.风寒湿痹证治法: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防己10g、黄芪10g,防风、独活、川芎、秦艽、当归、桂枝、羌活、木香、乳香、甘草各10g。(2)风湿热痹证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90g,独活60g、羌活、防风、白芷各30g、细辛15g,川芎、当归、石膏、白芍、甘草各60g,黄芩、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各30g。(3)瘀血闭阻证治法: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乳香6g、没药6g、当归15g、川芎10g、羌独活各15g、五灵脂10g、川牛膝10g、香附10g、秦艽15g、炙甘草6g。(4)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利筋脉。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6g、防风6g、川芎6g、牛膝6g、桑寄生18g、秦艽12g、杜仲12g、当归12g、茯苓12g、党参12g、熟地黄15g、白芍10g、细辛3g、甘草3g、肉桂2g(冲服)。偏阳虚者加仙灵脾、巴戟天;偏阴虚者,加熟地、桑寄生、旱莲等。(二)外治:(1)电针:穴取犊鼻、阳陵泉、阴陵泉、阿是穴、足三里、鹤顶、血海、三阴交。选用40mm、0.25?规格毫针,平补平泻,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用密波,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用TDP照射患膝关节周围区,留针20分钟,每日1次,7天一疗程,休息一天继下一疗程。(2)中药贴敷选用“活血散”(科室协定方,特色治疗,主药为防风、狗脊、土鳖虫、红花、泽兰、木香、三棱等),每日一贴。(3)推拿治疗主要手法为拿捏、点、按、弹拨、摇法。手法要求点、按、弹拨手法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摇法宜轻缓,手法操作结束以膝关节局部发热为度,每次15分钟,每日1次,7天一疗程,休息一天继下一疗程。(4)中药熏蒸:自拟熏蒸方:川乌6g、草乌6g、桃仁10g、独活12g、寄生15g、艾叶15g、伸筋草15g、路路通15g、威灵仙15g、刺五加12g、牛膝15g、乳香10g、没药10g等,加工粉碎装袋放入熏蒸锅内,煮沸后调至适宜温度。患者卧于熏蒸床上,膝部置于蒸汽出口,用熏蒸罩罩住,每次20分钟。适用于风寒湿痹、瘀血闭阻、肝肾亏虚证。每日1次,7天一疗程,休息一天继下一疗程。(5)艾灸:偏寒者局部艾箱灸,每次20分钟,一日一次。(6)运动疗法1.肌力训练:包括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踝泵),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2.关节活动度训练:仰卧位闭链屈膝锻炼。(7)物理疗法:TDP照射、中频治疗等。(三)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牵引、矫形鞋垫等。膝关节肿胀较甚,应警惕关节内积液,在局麻下抽出积液,并常规送检,加压包扎。严重者,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或关节腔封闭等。(四)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具有相应适应症的患者,建议到上级医院行关节镜清理、软骨移植和关节置换等治疗。(五)护理1.一般护理:包括健康教育、清淡饮食、生活护理、指导锻炼、协助医生及时处理病情等。2.辨证施护3.日常生活注意事项:①减轻关节的负担:包括减肥、避免反复上下楼梯,爬山,长时间行走,注意关节保暖,如药物护膝。②加强肌力,防止关节破坏,关节屈伸障碍。③最大限度的伸展和屈曲膝关节。四、疗效评价1.临床治愈:膝痛、肿胀完全消失,行走及上下楼梯无不适感。2.显效:静息无膝痛,无肿胀,偶有活动时疼痛,行走时无疼痛,不影响工作及生活。3.有效:膝痛时发时止,行走时仍有轻度疼痛,上下楼稍感不便,关节活动稍受限。4.无效:膝痛、肿胀及活动时疼痛无明显改善。五、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措施(一)难点分析1、虽然中医综合治疗疗效良好,但部分患者(尤其是进展期和晚期的患者)存在显效慢、疗程偏长、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治疗手段及方式相对不够丰富等问题。2、膝痹病患者关节软骨退变明显,部分患者合并有膝关节游离体、半月板退行性破损等疾病,行走时关节弹响、干涩,活动不利明显,通过单纯中医综合治疗症状缓解程度有限。(二)应对思路1、膝痹病需根据分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早期应注意如何健康教育和药物治疗。2.对膝痹病患者应做好医患沟通,尤其对重度、晚期患者,要交待预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3、上述中医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观察,以确立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逐步形成较完善的中医药优化治疗体系。4、对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有较高生活质量要求者,建议到上级医院行关节镜手术,或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可辅以相关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篇三: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二)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三)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四)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膝关节疼痛1.疼痛评估: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2.遵医嘱物理治疗。3.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