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地球的宇宙环境专题:地球的宇宙环境一、选择题(一)(2019·河北邯郸一中期末)读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其中太阳辐射是其到达地面的部分,地球辐射指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进入宇宙空间的部分。据此完成1--2题。1.据图可知()A.地球辐射的纬度变化比太阳辐射更剧烈B.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比地球辐射多C.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总量总体达到平衡D.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随纬度升高而递减2.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在赤道地区相对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分布B.天气状态C.地形地势D.洋流性质【答案】1.C2.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大于地球辐射的纬度变化。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少于地球辐射,损失的能量多。综合全球范围看,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总量基本平衡。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随纬度升高并不是递减,是先变大后变小。第2题,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在赤道地区相对偏低,主要原因是赤道地区降水量大,阴雨天气多,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也会变小。2(二)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如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级别类似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天文学上的“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宜生物繁衍的区域。材料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最有可能()A.大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B.相当于木星与太阳的距离C.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D.小于水星与太阳的距离解析:1.B2、D第1题,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就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一个恒星系统。由题中“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可知“Trappist1”是类似于太阳的能发光的一颗恒星,由此可知“Trappist1”系统是一个类似于太阳系的恒星系统。第2题,若“Trappist1”质量与太阳相似,那么“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而从材料可知“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那么“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远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D正确。(三)2017年10月19日,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天体,被命名为“Oumuamua”(奥陌陌)。观测显示,“奥陌陌”具有干燥的固体外壳,并不具备“彗发”。下图是该天体穿过太阳系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31.图中最有可能是奥陌陌运行轨道的是()A.轨道①B.轨道②C.轨道③D.轨道④2.从天体类型看,“奥陌陌”最有可能是()A.星云B.小行星C.彗星D.行星际物质答案1.D2.B解析第1题,太阳系中八颗行星运行轨道具有共面性特征,图中只有轨道④明显位于不同平面上,故最有可能是奥陌陌运行轨道的是轨道④,故选D项。第2题,“奥陌陌”并不具备“彗发”,因此并非主体由冰块构成的彗星,而是由岩石构成的小行星。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外表呈云雾状;行星际物质是填充在行星际空间极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四)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第1~2题。纬度64°N50°N40°N30°N20°N0°可能总辐射(瓦/米2)139.3169.6196.4216.3228.2248.1有效总辐射(瓦/米2)54.471.798.2120.8132.7108.8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大气环流D.洋流42.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答案1.A2.D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其主导因素是纬度。第2题,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出现在20°N附近,该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对。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对。(五)(2019·阳泉模拟)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2.图中的X处为()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处D.内核与外核交界处5解析:第1题,根据深度和波速大小、变化分析: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可以通过地幔。第2题,X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界面。答案:1.B2.B(六)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把富余的电能并入电网。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电将来自太阳能。据此回答1~2题。1.上海市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由于上海市()A.地势高,空气稀薄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C.地面裸露,比热容小D.纬度偏低,晴天多2.下列关于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海市常规能源短缺B.上海市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密集,能源消耗多解析:1.D2.A第1题,上海市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德国和日本,主要是由于上海市纬度偏低,晴天多,D对;上海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不高,空气并不稀薄,A错;河湖纵横,空气中水汽多,太阳有效辐射弱,B错;地面裸露,比热容小与太阳总辐射量无关,C错。第2题,上海市常规能源短缺,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该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A对。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B错。太阳能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C错。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D错。(七)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日照时数逐月变化。读图,完成第1--2题。6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依次为()A.青海、陕西、新疆B.新疆、陕西、青海C.新疆、青海、陕西D.陕西、青海、新疆2.影响①省级行政区域日照时数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海拔C.天气状况D.昼夜长短答案1.C2.D解析第1题,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及天气、地形等。纬度越高,冬夏昼长差异越大,日照时数差异越大。阴雨天气多,日照时数少。海拔高的高原山地,日照时数较长。图中①地夏季日照时数最长,应为三地中纬度最高的新疆。③地夏季日照时数最少,应为三地中降水最丰富的陕西。故C项正确。第2题,①为新疆,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少雨,其日照时间与昼长时间基本一致。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读我国部分城市年平均日照时数表与地理纬度和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城市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时)地理纬度南京2182.432°04'N上海1986.131°09'N重庆1211.330°40'N杭州1902.130°20'N宁波2019.729°54'N拉萨3005.129°43'N7(1)描述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0×4.2×103焦耳/平方厘米的曲线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试绘出昆明至上海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曲线。(3)试比较图中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说出表中所列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并分析原因。答案(1)东部受纬度的影响呈东西走向,而西南地区受地形地势影响呈南北走向。(2)略。(3)西侧高。西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东侧反之。(4)拉萨。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20×4.2×103焦耳/平方厘米年太阳总辐射量曲线的走向特点,这是由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差异,特别是地形差异及其纬度位置决定的。第(2)题,在绘图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好一级控制点,还要注意次级控制点,具体绘图过程中可参照地形剖面图的画法进行。第(3)题,台湾岛东、西两侧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太阳辐射分布具有不同特点。第(4)题,拉萨之所以成为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有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