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宪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正宪第一篇: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分析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B(①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②积聚:积累。积淀:动词,积累沉淀;名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③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答案:C(A.删除“将”;“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B.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答案:B(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A.由“试新刀尺”“一手裁”可知将“东风”拟人化。C.由“有情”“含春泪”“无力”“卧”可知将“芍药”“蔷薇”拟人化。D.由“旧相识”“偷开门户”“翻书”可知将“南风”拟人化。)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答案:A(横线处前文描写了“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的现象,横线处首先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⑥是这种习俗的动机,因此应为首句,排除B、C两项。③中“生命力”是对⑥中柳树“生殖力”的升华,因此⑥③相连。④中“这种生命力”承接③,①进一步阐释④,②⑤在语段的最后表明上述文化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结果。)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答案:D(错在“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不是同一概念。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选自《张耒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踿科举文词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答案:C(申:表明。)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答案:D(不是苏轼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而是“而宪来求铭”。)8.(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4分)答案: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思路点拨】“掌”“号”“检束”“徒”个1分。(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4分)答案: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思路点拨】“治”“苟简”“更”及所字结构个1分。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思路点拨】解答此题首先必须明确答题区间。欧阳发治学在文章第二段前两句。根据“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可概括出勤奋刻苦;根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可概括出广泛涉猎;根据“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可概括出刨根究底;根据“论次使族分部列”可概括出分门别类;根据“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可概括出学以致用。【参考译文】欧阳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欧阳修的长子。他为人纯良诚实不欺骗,内外如一,淡薄没有不好嗜好,并且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爱好礼义,学习刻苦。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欧阳修已经显贵,欧阳发十五岁,拜胡瑗为师,恭谨温顺非常谨慎,并完全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欧阳发成年之后,更加钻研学问,但不研究科举方面的文词,只探究远古立论议,自从有契约等书面凭证书契以来到现在,君臣世系,制度文物,其他到天文地理,没有不学习的。他的学问不致力于抄掠来应付目前,一定刨根究底发现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论定编次分门别类,研究一定有所得,有所得一定可以致用。唉!他的志向也够伟大的了。然而他不随意迎合别人,谈论事情的是是非非,遇到权贵也不会稍微屈服,重大的一定表明他的心意,因此也不肯轻意表现出他所有方面,人们也很少能够真正了解欧阳发。欧阳发死的时候,现在眉山苏轼为他悲哭,认为欧阳发学到了欧阳修的学问,是汉伯喈、晋茂先的学生。欧阳发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去世,下诏确定皇曾孙的服制。礼官陈襄犹豫不决,将要前往,召唤欧阳发询问他服制的问题,欧阳发从容应答,陈襄随即奏请皇上重用欧阳发。这时,正到任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很久没有完成,陈襄刚好担任总监事,于是推荐欧阳发修订。欧阳发便追究考查是非曲直,取舍排列次序,书稿完成,皇上下诏藏在太史局。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的著述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那些没有完成的还有几十篇。夫人姓吴,是原来丞相正宪公充的女儿,被封为寿安县君。生了一个男孩,名叫欧阳宪,担任滑州韦城县主簿。生了七个女孩。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将欧阳发安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欧阳修的墓地旁,欧阳宪前来请求我写篇墓志铭。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唐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1)联系全诗,简要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思路点拨】根据标题“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可概括出朋友新居落成;根据“长爱街西风景闲”可概括出自己心情闲适;根据颔联可概括出周围景色优美;根据颈联可概括出主人品位高雅;根据“认得诗人在此间”可概括出宾主志同道合(都喜欢诗歌,都喜欢闲适)。(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思路点拨】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颈联写院内的近景;这两联前三句是实景,第四句是虚景。(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思路点拨】根据“诗人在此间”(原来诗人在此间),可以表现出诗人对窦员外的恭维之意;根据“在此间”,可以表现出诗人的向往之情;诗人和窦员外都喜欢诗歌,诗人和窦员外都喜欢闲适,可以表现出他们志趣相同。【赏析】刘禹锡,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这首律诗可分三层。首联为第一层,是说诗人长久喜爱街西悠闲的风景,来到窦员外居处突然“开颜”(露出微笑);中间两联为第二层,是说窦员外居处无论院外还是院内景物都非常秀丽幽静;尾联为第三层,是说诗人和窦员外志趣相同。整首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道出了不少文人的心声,为我们透露的是诗人对“闲”的生活和情态的欣赏与向往。刘禹锡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这首诗中也能听出作者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