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9届高三地理5月份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枣庄市2019届高三地理5月份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酃分,共15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鬣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雷暴是局地性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常伴有闪电、大风、降雨、冰雹等天气现象。某年7月18日,有雷暴越过洪泽湖,历时约1小时,其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下图示意该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时闪电发生的时空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推断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的方向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22.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其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摩擦力小B.空气对流加强C.水汽得到补充D.湖面温度较低3.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时,洪泽湖及周边地区①户外行人要注意防暴雨、大风②电子设备等应注意雷击③湖上船只需提前回港避风④周边聚落应防御滑坡、泥石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1.A2.D3.A【解析】【1题详解】从“雷暴是局地性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常伴有闪电、大风、降雨、冰雹等天气现象”可知,此次天气过程为气旋天气系统过境。雷暴和闪电位于气旋中心附近上空,从闪电出现先后位置分析,该气旋移动方向是自东向西移动。故A项正确。【2题详解】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从闪电出现次数分析,雷暴强度出现下降,说明空气对流强度下降,主要因为湖面水温较陆地低,热量补充减少,空气对流出现减弱造成的,故选D项正确。湖面摩擦力小,会影响水平运动,水汽虽然得到补充,对垂直运动影响不大;故ABC项错误。【3题详解】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时,因伴随闪电、大风、降雨、冰雹等灾害,所以洪泽湖及周边地区①户外行人要注意防暴雨、大风;②电子设备等应注意雷击;③湖上船只需提前回港避风等防范措施正确,选A项。洪泽湖地处平原地区,虽然有暴雨发生,但周边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故④错误。排除BCD项。秘鲁缇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下图示意南美州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3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该时段、甲.乙、丙、丁四海域最有利于秘鲁缇栖息的是A.甲B.乙C.丙D.丁5.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民捕捞秘鲁缇的海区可能会A.向北偏移B.向南偏移C.向西偏移D.原地不动【答案】4.A5.B【解析】【4题详解】因为该种鱼类适宜冷水环境,图中甲处水温最低,低于180C,所以甲处最适合,选A正确。【5题详解】因为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上升流减弱,该海域水温升高,该种鱼类会到纬度较高地区寻找冷水生存环境,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会向南方移动,故选B项正确。石河是一种特定的冰缘地貌,在高山高原环境下由寒冻风化产生的岩块、岩屑,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到凹槽或沟谷中,沿沟槽徐徐向下移动,形成石河地貌景观。在湿润气馁环境下,石河发育更为显著,流速较快。下图为“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和天山某石河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6.天山石河景观最可能分布在A.500米以下B.1500-2000米C.2500-3000米D.3500-4000米7.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B.冻融堆积C.流水堆积D.冰川运动8.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A.南坡沟谷B.北坡沟谷C.南坡高地D.北坡高地【答案】6.D7.B8.B【解析】【6题详解】由题中“石河是一种特定的冰缘地貌”分析,该景观位于雪线下附近,从吐鲁番盆地七月气温计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所以冰川雪线在4000米左右,故石河景观在3500-4000米,选D正确。【7题详解】由“在高山高原环境下由寒冻风化产生的岩块、岩屑,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到凹槽或沟谷中,沿沟槽徐徐向下移动,形成石河地貌景观。”分析,该岩石碎屑位于雪线附近,雪线随季节发生上下移动,该区域不断发生岩石冻融风化,逐渐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在低处堆积。故B项正确。【8题详解】由“在湿润气馁环境下,石河发育更为显著”分析,天山北坡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南坡多,并且岩石碎屑易向沟谷汇集。故选B项正确。5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近年来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了“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井渠结合”灌溉主要是为了A.降低地下水矿化度B.降低地下水位C.弥补河水水源不足D.治理土壤盐渍化10.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不适合“井灌”的是A.甲B.乙C.丙D.丁11.该地每年10—11月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其目的是①灌溉增产②淋盐排盐③补充地下水④储水保墒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9.C10.D11.D【解析】【9题详解】由“近年来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了‘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分析,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应对黄河水量不足,蒸发强,灌溉用水量大的问题,故C项正确。井水矿化度比河水高,所以不能降低矿化度,治理盐碱化,同时也不是为了降低地下水位,故ABD项错6误。【10题详解】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下水矿化度分析,丁地矿化度最高,抽取灌溉易造成盐分在地表积累,所以最不适合“井灌”的是丁地,故选D正确。【11题详解】该地每年10—11月已经进入农业生产淡季,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其目的不是①灌溉增产和③补充地下水。通过引盐度低的河水可以溶解地表因蒸发析出的盐分,降低土壤盐度,同时补充因夏季蒸发而减少的土壤水分。故②④正确,选D项。【点睛】地下水中的盐分不会随水蒸发离开地面,相反会在地表析出集聚。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2.作答选考题时,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北部,这里地表冻土广布,广阔的苔原上栖息繁衍着成群的驯鹿,俄罗斯在这里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图甲为格达半岛位置示意图。随着气候的变化,近年来该地区地表陆续冒出了数千个“地下气囊”。这些“地下气囊”在地表鼓起,好像一个个小山丘。有些“地下气囊”爆炸后释放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甲烷坑洞(见图乙)。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加活跃的温室气体,虽然在大气中数量较少,但其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余倍。图丙为冻土碳循环及甲烷形成过程示意图。7(1)简述格达半岛“地下气囊”的形成原因。(2)气候专家认为冻土活化将会加速全球变暖进程,请解释原因。(3)说明格达半岛大量出现的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4)有人提议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请提出反驳意见。【答案】(1)格达半岛气温较低,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地表多冻土,隔绝氧气,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并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气候变暖,永久冻土解冻,产生的甲烷气体显著增加,地表膨胀隆起。(2)全球变暖导致冻土消融,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3)大量甲烷坑洞出现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趋于碎片化,大量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破坏苔原地表植被,减少驯鹿食物来源;坑洞释放出大量甲烷导致当地气温进一步升高,使喜寒的驯鹿难以适应。(4)工厂建设破坏驯鹿栖息地,侵占驯鹿自然保护区;苔原带生态脆弱,工厂建设导致生态失衡;当地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建设成本高;甲烷气体分散,采集成本高。【解析】8【分析】题目通过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甲烷气囊”现象,考查区域环境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及环境影响的评价能力。主要利用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详解】(1)分析格达半岛“地下气囊”的形成原因主要从“气的产生”和“囊的出现”进行分析:当地纬度高,气温低,较多的土壤有机质在冻土中积累,隔绝氧气,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并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随着气候变暖,永久冻土解冻,地表压力减小,产生的甲烷气体膨胀,使地表膨胀隆起。(2)因为冻土融化,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余倍,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从而加速全球变暖进程。(3)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主要从生存空间的破坏、气候变暖、驯鹿活动安全隐患等方面分析:大量甲烷坑洞出现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趋于碎片化,破坏苔原地表植被,减少驯鹿食物来源;坑洞释放出大量甲烷导致当地气温进一步升高,使喜寒的驯鹿难以适应;大量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4)对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提出反驳意见,主要从当地建设工厂的不利区位条件和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当地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建设成本高;甲烷气体分散,采集成本高;当地市场狭小;工厂建设破坏驯鹿栖息地,侵占驯鹿自然保护区;苔原带生态脆弱,工厂建设导致生态失衡等。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景德镇位于昌江之南,旧称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瓷业兴盛赐名景德镇。景德镇制瓷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到了唐朝,景德镇先民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景德镇青白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传入欧洲,深受上流社会喜爱,视为珍品。欧洲人以“昌南”(china)作为瓷器和中国的代称。元代忽必烈称帝前在景德镇设浮粱瓷局。自明洪武二年设御窑厂,大量招募民窑匠人到御窑厂生产瓷器,之后“官搭民烧”(御窑厂负责制胚、成型和器表装饰,而烧制多由民窑完成)成为宫廷御用瓷器最普遍的生产方式。到了清代,“官搭民烧”演变为“尽搭民烧”(御窑厂只负责制胚、成型和器表装饰,而烧制则全由民窑完成)。景德镇因瓷而兴、因瓷而荣,成为是世界的“瓷都”。清康熙、乾隆年间,景德镇制瓷业达到最鼎盛,后逐渐衰徵。20世纪后半叶,景德镇陶瓷业全面实施机械化、标准化,陶瓷产量及销量大增。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陶瓷艺术性需求提高,景德镇瓷业开始向多元化、精细化发展。9材料二下图为古代景德镇瓷窑地理分布位置变迁示意图。(1)描述古代景德镇瓷窑地理分布位置变迁的特点,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2)分析“官搭民烧”对景德锁制瓷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3)试为景德镇重塑世界瓷都地位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特点:由分散趋向集中。原因:景德镇瓷业规模扩大,制瓷技术逐步提高,工序日趋复杂,分工越来越细,催生瓷业作坊向手工工场转变,生产趋向集中化、规模化;随着原料、燃料来源地的改变,需以更广阔的区域为资源腹地,集中布局有利于原料输入;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为方便产品输出,瓷窑趋向水运便利处布局。(2)“官搭民烧”有利于官、民窑制瓷技术的交流;有利于制瓷产业工序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制瓷产业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促进了瓷器产业繁荣。(3)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陶瓷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创建国际陶瓷产业中心;依托千年古镇,建立陶瓷文化与旅游中心;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构筑陶瓷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网络和电商平台,开拓国内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