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核心素养提升练七 热力环流和风(含解析)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核心素养提升练七热力环流和风(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日照模拟)研究发现,我国河西走廊西部某绿洲,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低,夏季甚至低30℃。蒸发量和沿海湿润地区相当,比荒漠戈壁少一半。夏季,绿洲与绿洲沙漠过渡带之间形成小的热力环流——绿洲环流。据此完成1、2题。1.绿洲环流大气运动的特点是()A.绿洲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B.过渡带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C.绿洲气流全天上升,过渡带全天下沉D.绿洲气流全天下沉,过渡带全天上升2.绿洲蒸发量较小的原因是()①过渡带气流阻碍沙漠干热空气的影响②绿洲垂直方向气流抑制了空气上下交换③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④温度低,空气容纳水汽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选D,2选A。第1题,根据材料,该绿洲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受冷处气流下沉,所以绿洲环流大气运动的特点是绿洲气流全天下沉,过渡带昼夜气温均较高,气流全天上升。第2题,结合绿洲环流分析,绿洲蒸发量较小的原因是过渡带气流阻碍沙漠干热空气的影响,减少绿洲的蒸发,①对。绿洲气温低,垂直方向气流下沉,抑制了空气上下交换,②对。相对于沙漠区,绿洲气候湿润,地表水较多,③错。绿洲温度低,是蒸发、蒸腾弱的结果,④错。(2018·华中师大附中模拟)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2005年和2015年同时段的成都热岛效应温度场变化示意图(图中数值表示气温,单位:℃)。读图回答3、4题。23.据图判断()A.图甲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人口最密集B.图乙中城郊之间最大温差为4℃C.两图相比,二环路内温度变幅最大D.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增强4.图中温度场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改造城区下垫面,调节热量收支状况B.昼夜温差加大,雨岛效应增强C.雾霾天气加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D.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上升【解析】3选C,4选A。第3题,读图,根据数值判断,图甲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可能是因为东部工业分布集中,排放的废热多;根据等值线变化规律判断,图乙中城郊之间最小温差为4℃;两图相比,二环路内温度变幅最大;根据两图的城郊间温差变化,可知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减弱。第4题,图中二环路乃至三环路以内温度变低,最可能是因为改造城区下垫面,增加了绿地和湖泊面积,调节热量收支状况,使城郊之间温差变小;图中温差减小,雨岛效应减弱;图中没有反映出其与雾霾天气有关;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会下降。3(2018·荆州模拟)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5、6题。5.“风塔”底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辐散下沉B.辐合下沉C.辐散上升D.辐合上升6.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B.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C.秘鲁沿岸的上升流D.水库库区比周边降水少【解析】5选A,6选D。第5题,根据材料,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所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合下沉,然后在底部辐散,如果风塔处气流上升,起不到降温作用。第6题,结合前面分析“风塔”处是下沉气流,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库区比周边降水少,库区温度比四周较低,下沉气流为主;温室大棚气温较高,锋面暖气团是受冷气团挤压或主动爬升的;秘鲁沿岸是上升流,受离岸风而形成的。【知识拓展】热力环流与空气运动特点热力环流原理,空气受热上升,空气冷却下沉。空气上升,在顶部辐散开,在底部辐合;空气下沉,在顶部辐合,在底部向四周辐散。水面与四周的气温差异,相当于海陆热力差异。(2018·德州模拟)读“中纬度沿海某地某时等压面示意图”,完成7、8题。47.四地气温、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A.①比②气温高B.③比④气压低C.②比③气压低D.③比④气温低8.依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风向的成因与东亚季风的成因相同B.此时①地受高压控制,多阴雨天气C.甲、乙两地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D.等压面分布状况出现时间可能在夏季的白天【解析】7选B,8选A。第7题,根据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等压线数值自下向上降低,故①地气压高于②地,②地高于③地,③地低于④地,B项正确。第8题,图中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与海陆热力性质有关,故风向的成因与东亚季风的成因相同。此时①地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甲乙都是西侧气压高,东侧气压低,故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大致相同;陆地气压高,气温低,海洋气压低,气温高,故可判断为冬季或夜晚。【加固训练】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5(1)若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吹东南风B.b处为上升气流C.c处吹西南风D.d处为上升气流(2)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1)选D,(2)选B。第(1)题,图2中甲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于乙地,说明甲地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而乙地相反;因此甲地近地面气温低,b处为下沉气流,乙地近地面气温高,d处为上升气流;由于无法确定所在半球,所以a处可能吹西南风或西北风,c处可能吹东南风或东北风。第(2)题,城市与郊区比较,城市气温高、气压低,等温面向上凸,等压面向下凹,因此②③正确。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69.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10.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11.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A.不消耗能源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C.风力恒定D.风向恒定【解析】9选C,10选D,11选B。第9题,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较大,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结合图示可知石质地面增加了地面的不平整度和摩擦力;石质地面增加了下渗;增加石质地面主要是为了增强“穿堂风”,不是为了降低夜晚时庭院的温度。第10题,只留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小墙面的长度等均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穿堂风的形成主要是屋前屋后的温差形成的热力环流,房屋的朝向不影响穿堂风的形成;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第11题,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因此其风向和风力不稳定;空调风不是自然风,消耗电能较多,长期吹空调风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不适,而穿堂风是自然风,因此人们更喜欢穿堂风。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7分)(1)指出图中M、O、P三个气压中心的高低。(2)判断图示地区所属的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说明判断依据。(3)尝试在下图中画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水平气流流向M、O处,故M、O为低压中心,P处气流向外,故为高压中心。第(2)题,结合M、O附近气流向右偏转,可判断为北半球。第(3)题,由甲到乙沿线近地面气压先减小,再增加,然后减小,高空的等压面相反。答案:(1)P是高压中心,M、O是低压中心。(2)北半球。水平气流向右偏转。(3)13.(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8两小时左右。材料二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3)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博斯腾湖湖水来源主要是河水,支出主要是蒸发。而近年,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蒸发主要与气温有关。蒸发的加剧会导致湖水量减少,同时人为原因也可能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夏季比冬季气温高,蒸发大,使用湖水量大,水位下降多,而冬季虽然入湖水量少,但蒸发少,使用也少,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加剧,季节差异会更小。第(2)题,由图可知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应为冬季。湖陆风现象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原理相同。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热量少,且水量最小,导致湖陆温差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第(3)题,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近地面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地区。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第(4)题,近地面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地区,湖陆风的强弱与湖陆的温差有关,温差大则风强,反之则弱。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形成9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答案:(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2)冬季。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3)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4)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