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29讲 近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十三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两大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现代中国重大理论成果。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六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对应学生用书第194页)考点1|顺乎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原因(1)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2)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代表林则徐、魏源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代表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2-主张(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思想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王韬、郑观应等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2.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①政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对有识之士的刺激。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③思想:西学进一步传入,早期维新思想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作用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力抨击了封建顽固思想,其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设议院、伸民权、变法图存的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谭嗣同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严复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释变法的必要性;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3.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君主立宪制。-3-4.实践:戊戌变法。5.影响政治上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1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认识史料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名著《劝学篇》,使国人深刻意识到“五知”的重要性:(1)知耻,知道落后于日本、土耳其、暹罗和古巴的耻辱;(2)知惧,知道越南、缅甸、朝鲜、埃及和波兰的可怕命运;(3)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4)知要,知道中学和西学的要点——前者是实用的而不是思古的研究,而①后者是政治体制而不是技术;(5)知本,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②他的《劝学篇》中还有“西学之中,西艺非要,西政最要”“政尤急于艺”的提法。张之洞说,③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向外国人学习并不可耻,因为孔子自己不是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吗?④中国历史本身就充满了制度性变革的事例。创设厘金、创建长江水师、设立新疆省、建造汽船和开通电报线路,⑤所有这些都表明变革是不可抗拒的。——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问题](1)根据史料概括张之洞“五知”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发表《劝学篇》的目的。(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之洞的变革思想。[解读]本段史料主要介绍了张之洞《劝学篇》里面的重要内容,突出叙述了他的“中体西用”-4-的思想。①说明张之洞对“西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即西学为“政治体制”;②③说明他的变革思想超越了传统的体用观;④⑤说明他认为变革十分必要。[试答](1)内容:了解到本国的外患,知晓改革的方法,遵循传统道德。目的:肯定中国道德传统的优越性,并且利用西方的科技来完善而不是取代这种道德传统;希望通过制度性变革挽救民族危机。(2)评述:民族危急关头,张之洞极力宣扬变革的必要性,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他将文化价值系统作为“体”,而将政治、经济视为“用”,反映了他的文化保守主义主张和保卫民族文化的倾向,但在政治上他并不保守,主张进行制度性变革。►探究2对康梁维新思想的评价史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①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史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②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敢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问题](1)史料一中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设想?(2)根据史料二,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这反映了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你怎样评价这种“移花接木”?[解读](1)史料一中①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2)史料二中②指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政制。③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试答](1)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2)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评价:一是表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康梁等人无力正面批判封建思想和宣传西学,反映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弱小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二是在中国宣传西学阻力较大,-5-康梁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具有隐蔽性,易于被统治者和群众所接受,从而推动西学的传播,减少变法的阻力。[素养3—历史解释]1.“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与“中体西用”思想的比较(1)相同: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2)不同①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②主张的实践程度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活动。2.客观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基本特征(1)向西方的学习已经深入到社会制度层面:维新派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君主立宪”,主张通过温和的改良实现社会的变革。(2)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既有主张积极变革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在把西方政治学说中国化方面做了尝试和努力。(3)进化论和民权学说成为影响最大的西方学说: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4)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使维新运动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素养4—唯物史观]戊戌维新对传统价值观的扬弃1.戊戌维新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推动中国传统民族意识的觉醒、夷夏模式的转换、文化理性主义的取向以及民族平等观念的萌发等。2.维新派兴办西学,开始冲破“中体西用”的知识框架,提出全新的以“中西汇通”为特征的近代知识体系,实现了中国文化内在结构的更新。1.(2018·广州二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C[“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故A项错误;早期维新派主张和外国进行商战,故B项错误;由材料“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可知改变了天圆地方、中国中心的传统观念,由材料“今华夷通市,正朔-6-相通……以便稽览”可知改变了以中国为正统的观念,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故C项正确;维新派主张制度变革,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故D项错误。]2.(2018·青岛模拟)有学者认为,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为主C.强调经世致用,批判崇洋虚无D.突出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A[题干强调的是“中体西用”的民族性,即中体西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抵御外来侵略,维护中学的地位,体现出民族的整合性,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并未明确反帝,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主张利用西学,没有批判崇洋,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主张利用西学,而非贬低西学价值,故D项错误。]3.康有为断言:“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这表明康有为意在()A.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性B.复兴传统文化C.认同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D.推动社会变革D[“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表明康有为是为学习西方寻找理论依据,故A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为学习西方寻找理论依据,不是复兴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C项材料的内容为学习西方寻找理论依据不符,排除;材料的内容是为学习西方寻找理论依据,推动社会变革,故D项正确。]4.学者张鸣在《再说戊戌变法》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A.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B.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C.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变革思想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根据材料“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可知,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造成的,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族危机的加深,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各阶层对变革思想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2|方向转变——从思想启蒙到“以俄为师”-7-[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客观因素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阵地《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活动基地)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5.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