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冠心病筛查与诊疗方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涉及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从而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斑块形成甚至破裂、完全堵塞,限制或完全中断了心肌的血液供应,引起临床上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的临床情况。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冠心病患者的筛查、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方法,供大家参考。一、冠心病的筛查冠心病筛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机会性筛查:在各级医疗机构进行日常诊疗过程中检测发现心电图异常表现者;健康体检、单位医务室等偶然发现心电图异常。2、重点人群筛查:35岁首诊行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易患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查心电图,必要时可行活动平板检查或冠状动脉CT检查。二、冠心病诊断与评估1、病史采集(1)病史:发病年龄,主诉症状与伴随症状,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反应。重点询问有无活动时胸痛、胸闷或胸部不适;有无静息发作胸痛、胸闷或胸部不适;发作时间是否较前延长(是否20分钟);发作时是否伴有大汗、恶心等情况;近期活动耐量是否下降,发作频率是否增加;是否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支架置入史、冠脉搭桥术病史。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的主要临床特点包括:①诱发因素:多于活动时发作,饱餐、遇冷空气、情绪激动及晨起更易发作。②疼痛位置:典型的心绞痛多位于胸部正中的胸骨后和(或)左胸(心前区),可向后背部、左肩、左臂、左手手指,及颈、咽、下颌放射,位置多固定。部分病人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牙痛或者咽部紧缩感,此类症状应予以重视。③疼痛性质:心绞痛多为紧缩、压迫或烧灼感,也可表现为闷痛,伴有紧张和濒死的感觉,多伴出汗。④持续时间:多为3-5分钟,一般小于20分钟。⑤缓解方式:疼痛出现后逐渐加重,休息可缓解,如发作时服用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可缩短发作时间。(2)既往史:了解有无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痛风、血脂异常、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征、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病史。(3)个人史:生活方式(饮食、酒、烟等),体力活动,女性患者是否绝经,已婚女性注意询问避孕药使用情况。(4)家族史:询问早发冠心病、猝死、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其发病年龄等家族史。(5)社会心理因素:了解家庭、工作、个人心理、文化程度等社会心理因素。2、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神志状况、面容、身高、体重、腰围等。(2)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心律、心脏杂音等。3、检查检验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1)心电图:主要评价ST段抬高或者下移。(2)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等。(3)超声多普勒:了解心脏大小、结构与功能。(4)运动平板或者运动核素检查。(5)冠状动脉CTA。(6)冠状动脉造影。4、排除非心绞痛的胸痛非心绞痛的胸痛主要表现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持续几个小时至几天的闷痛;疼痛部位点状而非片状分布,可以用一、二个手指指出疼痛的位置;疼痛多于劳累后而非劳累中出现;与呼吸或其他影响胸廓的运动有关;可被其他因素转移,如交谈可使胸痛减轻;含服硝酸甘油在30分钟以后方能缓解或者不缓解等。三、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一)健康生活方式①戒烟限酒。②低脂低盐饮食,减少膳食脂肪,营养均衡。③适当体育锻炼。④控制体重。⑤保持心理平衡。(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类:①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②硝酸酯类药物:消心痛、单硝酸异山梨酯等。③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等。④-受体阻断剂:氨酰心安、倍它乐克等。⑤血脂调节药物: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菲诺贝特、烟酸等。⑥ACEI/ARB:卡托普利、氯沙坦等。⑦其他药物:利尿药物、补钾药物、抑酸药物等。(三)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介入治疗(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用于药物控制不良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急性期首选急诊介入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结合使用血栓抽吸术、斑块旋磨术等。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不能接受介入治疗或治疗后复发,以及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或者患者出现室壁瘤、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在针对并发症手术同期行冠脉搭桥术。介入治疗和外科冠脉搭桥术治疗后,患者仍需要接受长期的标准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