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半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图1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港、澳、台资料暂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随着甲地产业结构的升级,未来该地的半城镇化率将A.提高B.降低C.不变D.波动2.半城镇化可能会使A.城镇化水平下降B.城镇交通压力减小C.商品流通规模减小D.治安状况下降3.缓解我国半城镇化现象的有效措施有①鼓励城镇人口迁人农村②限制人口流动规模③提高城镇服务能力④推动农业产业化2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B2.D3.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及其影响,注重考查学生对半城镇化实质的理解。【1题详解】本题考查产业升级及转型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半城城镇化率的高低与迁入人口的数量成正相关性,读图可知甲地目前半城镇化率最高,说明迁入人口数量众多。同时,由于迁入人口大多从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文化素质较低,当甲地进行产业升级后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该部分人口会随着产业的迁出二迁出导致半城镇化率较低,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半城镇化的影响。根据第一题可知,半城镇化会增加城镇的城市化水平,A错;大量人口迁入城市,会增加城市的消费能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商品流通规模会扩大,同时也会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治安管理的难度增大,治安水平下降,B、C错,D对,故选D。【3题详解】据材料,半城镇化是指城市里面的非户籍人口较多,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关键是将这部分人口转变为户籍人口,避免同在城镇工作社会福利等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应该提高城镇服务能力,③正确;另一方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④正确。限制人口流动的规模无法解决部分城市务工人员没有城市户籍的问题,②错误;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不是解决城市务工人员的问题,①错误。故选C【点睛】城市化及其影响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图2示意西双版纳地区夏季不同植被类型在同等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状况(图中数字为相对值)。3据此回答下面小题。4.图中生态效益最强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橡胶林和茶树C.单一橡胶林D.草地5.在相同的条件下,地表水下渗最少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橡胶林和茶树C.单一橡胶林D.草地【答案】4.A5.C【解析】【分析】本题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考查不同植被类型在同等条件下对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的影响状况,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4题详解】本题考查植被的生态效益。森林生态效益越强,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水土流失就越轻。根据材料可知,该图为夏季不同植被类型在同等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状况柱状图,据图分析热带雨林植被下水土流失量最小,因此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可知,在同等条件下,下渗最少,导致地表径流量将会最大。读图分析可知单一橡胶林植被覆盖下地表径流量最大,因此下渗最少,所以选C。【点睛】1、森林的生态作用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气耕法,即在有空调设施的温室内种植植物,植物根部暴露在空气中,每隔5分钟自动喷洒含营养物质和肥料的水,不喷农药的耕种技术。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气耕法种植新鲜蔬莱并供应市场的热带国家。用气耕法种植不仅比传统的土耕法节省土地,水可以循环使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6.新加坡用气耕法种植的主要原因是A.国土面积狭小,水资源匮乏B.种植的蔬菜营养而安全C.属于热带雨林的岛屿国家,水资源丰富D.科技力量雄厚,资金充足7.当前气耕法没有大规模推广的原因是A.气耕法受自然因素限制太多B.产量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C.需要劳动力多且工资成本高D.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答案】6.A7.D【解析】本题以气耕法的应用为例,考查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6题详解】结合气耕法的特点适宜在土地资源缺乏和水资源不足及经济发达的国家的使用。新加坡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淡水资源缺乏且经济发达,因而采用气耕法已解决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气耕法的设备的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过高,D正确;气耕法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A错;气耕法每隔5分钟自动喷洒含营养物质和肥料的水,不喷农药的耕种技术劳动力需求量小,C错;气耕法种植的作物生长环境优越,产量高,B错,故选D。下图中左图是成都平原位置示意图,右图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38.与乙地相比,甲地A.沉积物颗粒大,地下水位高B.沉积物颗粒小,地下水位低C.沉积物颗粒大,地下水位低D.沉积物颗粒小,地下水位高9.枯水季节,60%以上水量会从鱼嘴进入内江,主要原因是内江比外江A.河道宽B.河床深C.河床浅D.流速慢【答案】8.A9.B【解析】【分析】下本题以成都平原位置示意图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8题详解】与乙地相比,甲地由于处于乙段河流的上游,且刚好从山区流向平原,携带物堆积多且沉积物颗粒大,由于甲地的地势高,地下水位高,选B。【9题详解】图中显示,内江比外江河道窄,由于狭管效应,流速快,则枯水季节,60%以上水量会从鱼嘴进入内江,最可能的原因是河床深,选D。【点睛】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河流从山里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完成下面小题10.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A.绿洲边缘的荒漠B.荒漠边缘的绿洲C.绿洲中心D.荒漠中心11.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A.导致沙漠扩大B.加剧风力侵蚀6C.导致降水增多D.改善土壤条件【答案】10.A11.D【解析】【10题详解】根据题意,逆湿表现为下湿上干的大气结构(空气为水平运动)。根据材料,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从热力环流角度可知绿洲风在近地面是从绿洲吹向荒漠,绿洲的水汽带向绿洲边缘的荒漠,使其最容易出现下湿上干的逆湿现象,A对。绿洲中心和荒漠中心空气非水平运动,水汽表现为蒸发过程,且绿洲中心和荒漠边缘的绿洲大气层上下水汽都充足,荒漠中心上下水汽都缺乏,B、C、D错。【11题详解】逆湿现象把绿洲水汽带向边缘荒漠,出现水汽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的逆湿现象,可以使该地区的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从而使土壤更进一步的发育,也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改善土壤条件,故选B,而AC错误。逆湿产生的条件是大气水平运动,降水(一般指垂直降水)一般与气流上升有关,观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七里海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河区,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瀉湖,也是该市最大的芦苇(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产地。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后由于滦河洪水倾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20世纪70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条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増强,并发育了湖口三角洲。随着七里海区域开发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天然湿地面积減少。下图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围土地利用状况。7(1)描述七里海湖水含盐量的变化过程。(2)说明七里海成为当地最大芦苇产地的自然原因。(3)分析20世纪70年代湖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4)推测湿地面积变化对七里海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盐度由小变大;原为淡水湖,湖水含盐量小,东北角有新开口后与渤海相连,海水随潮沙等涌入七里海,湖水含盐量增大。(2)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泛滥,湿地广布;多条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等。(3)当地对河流整治后,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入湖泥沙增加;河流入湖口地势低平;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形成湖口三角洲。(4)泥沙淤积增多,水域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和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减弱,水体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解析】【分析】本题以七里海曾湖泊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湖泊水文特征(盐度变化)、湿地的功能、三角洲成因及湿地开发与影响。【详解】(1)本题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直接通过材料提取和整理信息便可得到答案,难度较低。根据材料可知,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说明初期盐度低,后由于滦河洪水倾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由于海水倒灌,导致后期盐度增加。因此答案为盐度由小变大;原为淡水湖,湖水含盐量小,东北角有新开口后与渤海相连,海水随潮沙等8涌入七里海,湖水含盐量增大。(2)本题考查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可以从生长空间、水热条件、土壤条件等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区域进行分析,七里海区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泛滥,湿地广布为芦苇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多条河流注入,泥沙淤积量大,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土壤肥沃。(3)本题考查三角洲的成因,三角洲成因从泥沙来源、河流作用和湖泊相互作用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湿地变化及其影响。先通过材料判断湿地面积的变化,缩小;再分析湿地面积减少带来的危害:湿地面积减少,会导致湖泊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湖泊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负面影响。【点睛】本题总体难度不大,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尔卡纳湖是东非裂谷带上许多湖泊中的一个,由于处于干旱区,水源不足,湖水具有明显的滑腻感;湖区四周耸立着许多座火山;湖心有南、北、中并列的3个小岛,岛上长满了翠绿的草丛;奥莫河是图尔卡纳湖唯一的常年支流;湖区内的水产异常丰富;图尔卡纳湖沿岸居民过着平静、贫困的传统生活。下图为图尔卡纳湖地理位置示意图。(1)描述图尔卡纳湖的形状特征及湖心岛的成因,并据材料判断图尔卡纳湖的南岸和北岸湖滩坡度、深度上的差异。(2)说明图尔卡纳湖湖水滑腻感强及湖心岛长满翠绿草丛的原因。(3)分析奥莫河及图尔卡纳湖在当地生产、生活中的作用。(4)有人建议当地可以发展葡萄栽培及葡萄酒工业。对此建议是否赞成,请说出你的看法。【答案】(1)形状特征:条带状,南北狭长。湖心岛的成因:火山喷发形成。9北岸湖滩坡度缓,湖水较浅,南岸湖滩坡度陡,湖水深度较大。(2)地处干旱区,降水稀少,湖泊水源补给不足,蒸发旺盛,湖泊盐度高;湖水不能外流,pH呈碱性。纬度低,热量、光照充足;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富含养分,土壤肥沃。(3)当地气候干旱,河为当地生产、生活提供重要水源;图尔卡纳湖物产丰富,为当地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来源地(或有利于发展捕鱼业);湖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游客,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4)赞成:自然条件优越:当地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营养物质积累;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河流提供灌溉水源;环境污染少,环境质量好,葡萄品质高;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国际市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量大。不赞成:当地气候干旱,大规模发展葡萄种植导致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生态恶化,生态后果严重;当州经济落后,葡萄洒消费市场不成熟;交通不发达。【解析】【分析】本题以东非裂谷带上图尔卡纳湖为例,考查能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和对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