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核心素养专练 素养4 社会责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素养4社会责任考点13关注健康1.李斯特氏菌中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进入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该菌使人类细胞膜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D.Tuba蛋白质和InIc蛋白质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解析:选C。李斯特氏菌的遗传物质是DNA,A项错误;该菌可使人类细胞膜更容易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推知,该菌可通过胞吞方式进入人体细胞,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项正确;李斯特氏菌细胞内不含内质网,InIc蛋白质的合成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D项错误。2.甲亢病人和糖尿病病人都会出现多食和身体消瘦的症状;另外,甲亢病人的细胞代谢加强,能释放更多的热量,但糖尿病病人的基础代谢不会加强。下列有关糖尿病和甲亢的说法,错误的是()A.糖尿病病人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的非糖物质逐渐减少B.糖尿病病人与甲亢病人身体消瘦的原因不相同C.糖尿病病人与甲亢病人的基础体温都高于正常水平D.糖尿病病人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细胞能量供应不足解析:选C。糖尿病病人常常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使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量减少,而且葡萄糖在细胞中的氧化分解速率下降,因此细胞供能不足,这样体内蛋白质、脂肪等非糖物质分解增加,A正确。糖尿病病人由于蛋白质、脂肪等非糖物质的利用增加,引起身体消瘦;而甲亢病人身体消瘦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使新陈代谢增强,物质氧化分解过快,因此二者身体消瘦的原因不相同,B正确。甲亢病人由于代谢加强,产生更多的能量,释放的热能也多,因此基础体温高于正常水平,而糖尿病病人基础体温正常,C错误。由于糖尿病病人体内细胞能量供应不足,糖尿病病人常有饥饿感,从而有多食行为,D正确。3.(2019·济宁模拟)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检查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7.5U/L0~45肌酐1.9mg/dL0.5~1.5尿素氮14.6mg/dL6.0~23.0血清葡萄糖223mg/dL60~110甘油三酯217mg/dL50~200总胆固醇179mg/dL150~220A.正常人血液中也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说明该酶是在血浆中合成的B.此人会出现尿糖,可能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C.该化验单中不应该出现“肌酐”项,因为肌酐存在于尿液中而不存在于血液中D.该化验单中每种成分都有“参考范围”,主要是因为化验结果往往有误差解析:选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由肝脏等细胞合成,其在正常人血液中的含量会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当细胞病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时,细胞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引起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增大,A错误。该体检者血糖浓度高于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160~180mg/dL),故尿液中会含有葡萄糖;血糖浓度远远高于参考范围,可能是由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B正确。肌酐是细胞的代谢产物,需经血液运输后才由肾脏排出,所以肌酐可存在于血液中,C错误。化验单上每种成分都有“参考范围”,主要原因是人体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4.(不定项)美国科学家因为“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即生物钟)的分子机制”而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奖。下图为调控分子机制简图,已知PER和TIM蛋白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物节律是必要的,且DBT蛋白能够减缓PER蛋白的积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多个基因共同影响生物的昼夜节律B.TIM是载体蛋白,协助PER进入细胞核C.PER分子可通过正反馈调节抑制自身的合成D.PER可调节period基因的表达解析:选BC。题中相关调节涉及period基因、DBT蛋白、TIM蛋白,后两者的合成也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可以说明多个基因共同影响生物的昼夜节律,A正确。根据图示,TIM和PER两者结合后,结合物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因此根据题图不能推出TIM是载体蛋白,B错误。图示过程中period基因能通过转录、翻译合成PER,PER含量增加,会和TIM结合进3入细胞核抑制period基因的转录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可以使PER在细胞内的浓度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结合题图可知,PER可调节period基因的表达,D正确。5.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某批次不合格狂犬病疫苗与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有关,利用合格疫苗和荧光标记的狂犬病病毒进行相关实验。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要求与说明:抗体含量测定的方法,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及持续时间等不作具体要求)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思路:①将若干只发育状况相似的健康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组。②注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适宜条件下饲养,抽取各组小鼠等量的血液,用________检测抗体的含量,并观察小鼠的健康状况。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将各组注射处理的情况标注在曲线图旁)。(3)分析与讨论:①当严重咬伤时往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疫苗,抗狂犬病血清的主要免疫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________(填“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②注射疫苗的实验小鼠有时会出现狂犬病病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为注射疫苗溶剂。注射疫苗的小鼠会发生主动免疫而产生抗体,并分泌到血浆中,所以可以通过检测血浆中抗体含量的多少来判断疫苗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检测抗体含量可以用材料中提供的荧光标记的狂犬病病毒,因为其可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由于疫苗作用需要时间,所以需要重复多次抽取血液检测抗体含量,直到抗体含量不再变化。(2)作图时,以时间为横坐标,抗体含量或者荧光量为纵坐标,画出三组实验的抗体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注射狂犬病疫苗前,机体的抗体含量为0,所以三组曲线均从0开始画;注射合格疫苗的机体产生的抗体最多,注射不合格疫苗的机体产生的抗体较少,注射疫苗溶剂的机体几乎不产生抗体。(3)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主要引发体液免疫,主要免疫目标是细胞外的狂犬病病毒;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主动免疫。疫苗是灭活或者活性减弱的病毒,注射疫苗的实验小鼠有时会出现狂犬病病症,可能的原因是狂犬病病毒灭活不彻底,疫苗中含有致病的狂犬病病毒。答案:(1)②甲组注射适量的该疫苗,乙组注射等量的合格疫苗,丙组注射等量的疫苗溶剂③荧光标记的狂犬病病毒④每隔一段时间,重复步骤③4(2)如图(3)①细胞外的狂犬病病毒主动免疫②疫苗中含有致病的狂犬病病毒6.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利用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可以对心肌类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下面是CK­MB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若干只健康小鼠,以________为抗原进行皮下免疫,两周后使用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任意”)的抗原进行免疫。采集血清3天后开展________,并对获得的杂交细胞采用________的方法筛选得到阳性的杂交瘤细胞。(2)通过筛选得到的该阳性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K­MB特异性单抗的制备过程中,运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大技术。解析:(1)由题干可知,应以CK­MB为抗原进行皮下免疫,再次免疫也应使用相同的抗原,以获得相同的抗体,进行细胞融合后对获得的杂交细胞采用抗体检验的方法筛选得到阳性的杂交瘤细胞。(2)通过抗体检验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特异抗体、又能无限增殖。(3)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运用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大技术。答案:(1)CK­MB相同细胞融合抗体检验(2)既能产生特异抗体、又能无限增殖(3)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考点14生物技术应用1.(2019·山东蒙阴月考)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食品历史悠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D.果酒制作过程中,应先除去葡萄枝梗,然后反复冲洗,直至彻底干净解析:选C。参与果酒发酵的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而参与果醋发酵的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A错误;果酒制成后除需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环境外,还需醋酸菌且需在有氧环境中才可制作果醋,B错误;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5的糖分解成醋酸,C正确;果酒制作过程中,应先冲洗,后除去葡萄枝梗,但不能反复冲洗,防止菌种流失,D错误。2.下列有关菌种保藏的叙述,错误的是()A.频繁使用的菌种,可用斜面培养基保藏在4℃的冰箱中B.临时保藏菌种的培养基不需要定期更换C.长期保藏的菌种,需要降低代谢和变异发生概率D.长期保藏菌种时,可各取1mL灭菌甘油和培养菌液混合后保存在冷冻箱中解析:选B。频繁使用的菌种,可用斜面培养基保藏在4℃的冰箱中,A正确;临时保藏菌种的培养基也需要定期更换,B错误;长期保藏的菌种,需要降低代谢和变异发生概率,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C、D正确。3.(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研究小组利用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来探究某池塘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选项部分操作过程、结论A进行涂布平板操作时,将10mL菌液滴加到培养基的表面后,再用灭菌后的涂布器推匀B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盖上做标记,并将培养皿倒置C重复实验获得了四个平板,其中的菌落数分别为212、381、157、183,则平均值应为184D实验组平板上有38个菌落,空白对照组有5个,则“38-5”作为池塘中大肠杆菌数量计算的依据解析:选C。进行涂布平板操作时,取少量菌液(不超过0.1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灭菌后的涂布器推匀,A错误;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底做好标记,并将培养皿倒置,B错误,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212+157+183)÷3=184,C正确;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判断有无杂菌污染,题目中空白对照组有5个菌落,说明在培养过程中有杂菌污染,应重新开展实验,D错误。4.(不定项)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度范围不同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D.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平板划线法可以采取连续划线的方法使微生物均匀分布解析:选ACD。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6后,土样中的微生物全部死亡,无法得到尿素分解菌,A错误;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在测定不同微生物的数量时,选用的稀释度范围不同,B正确;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一般不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错误;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可借助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