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潭县第一中学2019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开学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实验能够模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更替B.昼夜长短的变化C.太阳高度角变化D.四季更替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地位于昏线上B.P地日出的地方时晚于6:00C.该节气表示的是冬至D.该日北京的昼长比荆门长【答案】1.A2.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图中模拟是用点灯代表太阳,然后拨动地球仪,不同地区所处昼夜半球不同,随着地球的不断转动,出现昼夜更替现象,故选A。【2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P位于昼夜半球与夜半球交界处,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将进入昼半球,所以位于晨线上,A错。P地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6:00,B错。该节气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冬至日,C对。该日北京的昼长比荆门短,D错。故选C。【点睛】地球自转的意义-2-一、昼夜更替现象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出现了同一地区在不同时间的昼夜交替现象,昼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二、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位置相对偏东地区早看到日出,每个地区又以本地太阳高度最高时为地方时12点,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为地方时。三、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飞机飞行航线A.一直不变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C.先向北后向南D.先向西北后向西南4.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A.8小时B.20小时C.16小时D.12小时【答案】3.C4.D【解析】【分析】考查经纬网的相关知识。【3题详解】乙两地在同一纬度、同一经线圈上,最近航线即是沿经线圈方向航行,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所以方向是先向北后向南。正确答案选C.【4题详解】甲乙两地在同一纬度、同一经线圈上,最近航线即是沿经线圈方向航行,且航行了60°,即距离6660千米左右;60°N纬线长度等于赤道的一半,两地相差180°,则两地距离为赤道的1/4,即10000千米;结合题中的速度,可算出大约用了12小时。正确答案选D。【点睛】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同-3-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起。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5.某地以北为中纬度,以南为低纬度,用的是“北京时间”,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23°26′N,120°EB.30°N,140°EC.23°26′S,116°ED.30°N,115°E【答案】D【解析】【分析】低纬度、中纬度的划分界线是30°纬线,某地以北为中纬度,以南为低纬度,该地位于30°N纬线上。用的是“北京时间”,该地在东8区。【详解】低纬度、中纬度的划分界线是30°纬线,某地以北为中纬度,以南为低纬度,该地位于30°N纬线上。用的是“北京时间”,该地的经度应在东8区的经度范围内,即在120°E经线左右各7.5°的经度范围内。该地的地理坐标是30°N,115°E,D对。A、B、C错。6.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A.昼夜温差过大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平均温度过低【答案】A【解析】【详解】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夜晚没有大气保温作用,降温快,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月壳物理风化作用强,形成土壤,A正确。月球平均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岩石风化作用不大,不是月壤形成的关键,BD排除。温度变化无常对土壤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月壤形成的主因,C不符。故选A。7.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A.6月22日8时B.9月24日2时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答案】B【解析】【详解】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太阳直射赤道,是二分日。0°经线的时刻是18点,北京时间为可能是3月22日2时或9月24日2时,B对。A、C、D错。【点睛】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太阳直射赤道,是二分日,0°经线的时刻是18点。-4-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C.冬至日至夏至日D.夏至日至冬至日【答案】D【解析】【详解】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运动时期,即从夏至日至冬至日,D对。A、B、C错。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10.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B.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答案】9.B10.B【解析】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是水星。【9题详解】资料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两个,地月系和太阳系,B对。A、C、D错。【10题详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B对。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A错。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是八大行星共同特征,C错。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是水星,D错。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A.中亚B.西亚-5-C.南欧D.东南亚12.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A.湘B.滇C.皖D.鄂13.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大-小的变化。该月是()A.3月B.6月C.9月D.12月【答案】11.D12.B13.B【解析】【11题详解】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说明太阳常年从正东方向升起,位于赤道附近,四个选项中东南亚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其余选项纬度较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2题详解】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说明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我国被北回归线穿过的省份有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南位于北回归线之间,以上五省区符合条件。云南简称滇。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湘是湖南省,鄂是湖北省,皖是安徽省。【13题详解】∠MON较小,表示白昼时间较短,∠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白昼经历了由短变长,再变短的情况,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所以该月为6月。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3月是一直向北,9月是一直向南,12月是先向南后向北,其余选项可排除。《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yūn),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读上文。回答下列小题14.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C.准静止过境D.热带海洋气团影响15.“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①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②新晴后,此地受冷气团的控制。③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④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6-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致于降得过低②“烟气”的主要成份为CO2,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③“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④“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4.B15.D16.A【解析】【14题详解】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有大风、降温天气,B对。暖锋过境气温升高,A错。准静止过境是连阴雨天气,C错。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气温升高,D错。故选B。【15题详解】“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新晴后,此地受冷气团的控制,气温低,②对。暖锋或气旋过境,雨后的夜晚气温较高,①错。地面辐射减弱,降温慢,不是形成霜的原因,③错。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降温快,④对。D对,A、B、C错。故选D。【16题详解】“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致于降得过低,①对。“烟气”的主要成份为CO2,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②对。“放火作煴”,对地面直接增温影响小,③错。“放火作煴”,释放热量不能将大气直接熏暖,④错。A对,B、C、D错。故选A。17.根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7-【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资料,德班的最冷月气温大于15℃,位于热带。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B对。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A错。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C错。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D错。故选B。【点睛】德班的最冷月气温大于15℃,位于热带。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下列各题。18.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B.积极植树造林C.合理开发水能D.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19.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20.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③扩大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18.D19.C20.B【解析】【18题详解】开发洁净新能源,比如水能等,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地球环境二氧化碳的增加,AC措施均正确。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植物会吸收二氧化碳,符合“碳中性国家”原则,B不选。农业机械化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所以农业机械化的提高,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不利于“碳中性国家”的实行,故选D。【19题详解】世界大多数国家为“碳中性国家”代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小,温室气体减少,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减缓,冰川融化速度减慢,海平面上升威胁减少,C正确。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全球-8-气候变暖速度减缓或者气候变化不大,植物生长速度没有受太大影响,作物不一定增产,A错误。温室气体减少,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的可能性减小,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得到控制,温带草原区蒸发减小,趋向湿润,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推广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核能等,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①正确。降低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也就是增加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这会加大温室气体排放,②不可取。增加森林覆盖率,能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③正确。提高单位GDP能耗,增加能源消耗,可能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④不可取,故选B。【点睛】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可能改变现有海岸线位置,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2)农业生产:有利影响,气温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